江南的细雨带着黏稠的湿意,尚未完全停歇,另一股无形的波澜却已跨越千山万水,从权力中心的京城,悄然荡入了悦来客栈这间看似寻常的天字一号房。
陈天纵刚刚处理完关于漕帮与盐商摩擦的最新情报,正斟酌着如何利用这两头地头蛇的争斗,进一步搅浑江南的水,一封以特殊火漆封缄、边缘烙有隐秘阴阳鱼纹路的密信,经由天枢楼最可靠的渠道,送到了他的案头。
信来自京城,落款是李若柠。
相较于明月心那带着刺骨寒意的冰雀传讯,这封信显得更为厚重,也更为谨慎。拆开火漆,展开信笺,一股熟悉的、淡雅的馨香隐隐传来,字迹清秀而有力,正是李若柠亲笔。
信的内容,远比官方邸报或市井流言更为详尽和深刻。
“陈郎亲启,” 开篇的称呼,已显露出两人关系的非同一般,以及此刻通信的私密性。
“江南之事,偶有风闻,‘诗仙’之名,朝野渐知。然京中局势,波谲云诡,恐有变数,特书此信,望郎慎之。”
她首先提及了江南的动静,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与提醒,显然陈天纵在江南的作为,并未完全瞒过京城的耳目。
接着,笔锋一转,直指核心:
“三皇子自北境失利,声望大跌,然其母族与军中部分旧部联系未绝,近日似有暗中串联之举,所图不明。陛下对此,态度暧昧,未加申饬,亦未再委以重任,似在观望。”
“七皇子殿下因边功及……郎之助,声势日隆,已渐有储君之望。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近日弹劾殿下‘结党营私’、‘交通外臣’之奏疏渐多,虽陛下留中不发,然猜忌之嫌,已然种下。”
陈天纵看到此处,目光微凝。三皇子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皇帝的平衡之术依旧在玩,而七皇子的崛起,果然引来了反噬。这“外臣”,恐怕也暗指与他陈天纵过往甚密有关。
李若柠的信继续写道:
“陛下近日常召方士入宫炼丹,追求长生之心愈切,于朝政渐显倦怠。宫中宦官之权,因此暗涨。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其门下干儿义子,多充斥要津,把持部分奏疏通道,其势渐成。”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皇帝沉迷长生,宦官权力膨胀,这意味着朝局的运行规则正在发生微妙而危险的改变。许多事情,可能不再完全遵循明面上的法度与程序。
“另,近日京城文坛,忽有复古之风兴起,推崇前朝骈俪,贬斥近体诗词之‘浅白’,其背后似有皇室宗亲推波助澜。或有人,不欲见‘诗仙’文名过盛,欲以‘古雅’压‘新声’。”
看到这里,陈天纵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文坛的风向,从来都与政治脱不开干系。这“复古”之风,显然是冲着他这“诗仙”的名头来的,想从文统上对他进行打压。
信的末尾,李若柠的笔迹稍显急促:
“京中暗流涌动,各方皆在布局。妾身处宫中,如履薄冰,所能探知者,不过冰山一角。望郎在江南,一切小心。阴阳阁之事,需更加隐秘。若有需,可凭信物,联系‘珍宝斋’孙掌柜,彼乃我可托付之人。”
最后,是一句未尽的牵挂:“江南春色虽好,然京华风云迫人,望郎……早日归京。”
信到此结束。
陈天纵缓缓放下信笺,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嗒嗒声。李若柠这封信,信息量极大,如同一幅京城的暗流涌动图,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三皇子的暗中活动,皇帝的猜忌与倦政,宦官的崛起,文坛的定向“复古”,以及七皇子面临的明枪暗箭……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京城即将迎来一场更大的风暴。而这场风暴,势必会影响到远在江南的他,以及阴阳阁的布局。
“树欲静而风不止……”他低声自语。本想借着在江南发展的机会,暂时避开京城那最激烈的漩涡中心,积蓄力量。如今看来,那边的风暴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并且已经将触角延伸了过来。
他站起身,再次走到窗边。运河上船只依旧,市井喧嚣如常,但在他眼中,这江南的繁华景象之上,已然蒙上了一层来自京城的阴霾。
“七皇子……刘瑾……复古文风……”他默默咀嚼着这几个关键词。
七皇子是他目前最重要的盟友,不能倒。宦官刘瑾的崛起,是一个巨大的变数,需要警惕并寻找应对之策。而那所谓的“复古”文风,更是直接针对他“诗仙”根基的挑战。
他沉思片刻,心中已有决断。
江南的布局不能停,但节奏需要调整。针对漕帮和盐商的挑拨可以继续,但“替天行道”的行动必须更加谨慎,甚至暂时偃旗息鼓,避免在京城那边落下更多“交通外臣”、“蓄养死士”的口实。
同时,必须对京城的动向做出回应。
他回到书案前,铺开信纸,开始回信。给李若柠的回信需要安抚,也需要借助她在宫中的力量,密切关注皇帝、宦官以及几位皇子的最新动向。
接着,他又写下一道指令,发给京城的天枢楼负责人:加大对司礼监刘瑾及其党羽的调查力度,摸清其势力范围和行事风格;同时,密切关注文坛“复古”风潮的推动者,搜集其与皇室宗亲往来的证据。
最后,他沉吟良久,提笔写下了一首新的诗作。并非《琵琶行》那般悲天悯人,也非《满江红》那般怒发冲冠,而是一首格调高古、意境幽远的山水诗,诗中暗藏机锋,既展现其兼容并蓄的文学底蕴,亦是对那“复古”之风的一种巧妙回应。
这首诗,他会通过柳文渊等江南文坛领袖之口流传出去。
做完这一切,陈天纵放下笔,长长吐出一口气。
京城的风,已经吹到了江南。
他这艘刚刚在江南下水的小舟,必须更加小心地驾驭,才能在即将到来的、连接着京城与江南的更大风浪中,破浪前行。
他望向北方,目光锐利。
京华风云,我亦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