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物流车刚驶出厂区,阳光在车顶反光板上跳了一下,像谁眨了眨眼。刘好仃站在窗边,手里捏着刚打印出来的数据报表,纸页边缘还带着打印机的微温。他没急着进会议室,而是顺手把报表折成纸飞机,轻轻一掷——纸飞机划过质检台,在小李头顶盘旋半圈,精准落进他刚空下来的咖啡杯里。
“哎哟!”小李一激灵,差点打翻键盘,“刘师傅,这回是情报还是暗号?”
“是地图。”刘好仃走进来,拉开椅子坐下,“东南亚三个月的销售数据,带三角标志的货,八成流向了河内和胡志明市的设计工作室,剩下两成,进了曼谷的建材集市。”
小林凑过来扒拉屏幕:“还真的有链条?不是散兵游勇?”
“有链条,就有缝。”刘好仃抽出报表,摊在桌上,“咱们不缝衣服,但可以顺着线,把市场一块块拆开看。”
他拿起白板笔,在“三看”两个字底下画了三条线:“价格带、渠道习惯、审美偏好——现在咱们不是猜,是量。量出每个市场的腰围,好做合身的衣服。”
小李挠头:“可这些市场,有的爱线上下单,有的非得摸到实物才买,审美更是五花八门,中东喜欢金边雕花,北欧连个指纹都不想留下……咱们怎么分?”
“分得细,才不怕乱。”刘好仃调出一张热力图,“你看,越南的设计工作室订单量涨得最快,但他们采购周期长,对材质要求高,属于‘慢热型高知买家’。曼谷集市呢?走量快,但压价狠,属于‘价格敏感型大众市场’。这两个,能混一块儿做吗?”
“不能。”小林摇头,“一个要讲故事,一个要算账。”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画出两个圈,“一个走‘信’,一个走‘值’。信,是让他们知道这玻璃是谁做的、怎么做的;值,是让他们觉得花这钱,没吃亏。”
小李忽然举手:“那菲律宾那边呢?那边最近有几个网红家装博主老提咱们的灯,但没下订单,算哪类?”
“算‘观望型意见领袖’。”刘好仃笑着点头,“这类人不急着买,但一句话能带十万流量。咱们得先让他们‘看见光’,再让他们‘相信光’。”
会议室里一阵轻笑,小林顺手在本子上记下:“三类人:买货的、比价的、带货的。”
“聪明。”刘好仃在白板上写下“子市场初分”四个字,开始填格子:
越南高端设计圈 → 信 + 质感 → 主打“光路可验”;
曼谷批发集散地 → 值 + 速度 → 推“七日快供”套餐;
菲律宾网红社群 → 影响力 + 故事 → 发起“我家的光”图文征集;
马来西亚中产家庭 → 安全 + 美观 → 推出“儿童房专用防爆玻璃”。
小李看着看着,皱眉:“刘师傅,马来西亚这块数据好像不太全,尤其是家庭用户的真实反馈,咱们靠的都是代理商的二手信息,靠谱吗?”
“不全,就得补。”刘好仃打开邮箱,转发了一封刚收到的调研问卷,“我已经让合作的本地家装平台加了两道题:‘您最担心玻璃的哪个问题?’和‘您愿意为“可溯源生产”多付多少钱?’”
小林眼睛一亮:“这问题狠啊,直接挖到心坎里。”
“心坎比钱包深。”刘好仃笑了笑,“咱们卖的不是玻璃,是安心。可安心值多少钱,得听人家说。”
正说着,小李突然“哎”了一声:“刘师傅,您看这个——我在查菲律宾博主的粉丝画像时,发现有个小众标签叫‘极简禅居’,粉丝不多,就两万,但互动率超高,而且清一色是三十到四十岁的高收入女性,喜欢自然光、原木家具、冥想空间。”
“有意思。”刘好仃凑过去看屏幕,“她们要的不是亮,是‘静’。”
“对!”小李兴奋起来,“她们评论里老说‘这灯太刺眼’‘光线太商业’,咱们现有的产品,可能太‘刚’了,缺点‘柔’。”
刘好仃沉吟片刻,在本子上写下一行字:“开发‘柔光系列’——低色温、漫反射、无边框。”然后抬头,“这算不算一个新子市场?”
“算!”小林抢答,“小众但高黏性,一旦打进去,就是铁粉。”
“那就记上。”刘好仃在白板角落加了个新圈,标上“禅意生活圈”,“别嫌小,池子小,水清,鱼肥。”
会议继续推进,子市场一个个成形,像拼图一块块归位。可当讨论到越南高端设计圈的定位时,小李又卡住了:“咱们说主打‘信’,可人家凭什么信咱们?咱们又不是国际大牌,连官网都还是中英双语凑合着用。”
“信,不是喊出来的。”刘好仃打开手机,翻出一段视频——是车间里一名质检员正用光谱仪检测玻璃透光率,镜头缓缓扫过仪器上的数字:98.7%。
“咱们把这拍下来,做成‘一分钟真光实验室’系列短视频,每周发一条。不吹牛,只展示。今天测透光率,明天测抗压值,后天测耐候性。谁想看,随时点开。”
小林拍桌:“这招绝!比打广告强多了,这是‘透明化信任’!”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不装高大上,就做看得见的实在。人家要验货,咱们就直播验;要溯源,咱们就给二维码,扫出来是生产日期、炉号、质检员名字。”
小李忽然问:“那……咱们能不能让客户自己来挑炉号?比如‘我要三月五号那炉,听说那天的光特别匀’?”
会议室一静。
刘好仃看着他,慢慢笑了:“你这想法,有点意思。”
“这叫‘定制信任’。”小林接话,“不是定制图案,是定制‘我知道这块玻璃从哪来’。”
刘好仃拿起笔,在“越南设计圈”旁边写下:“可追溯定制服务——客户可指定生产批次,附赠质检全程影像。”
“这不光是卖玻璃,是卖参与感。”小李越说越起劲,“咱们让客户从‘买家’变成‘见证者’。”
“好。”刘好仃点头,“那就这么定:越南走‘信’,信的核心,是透明;曼谷走‘值’,值的核心,是快;菲律宾走‘影响’,影响的核心,是故事;马来西亚走‘安’,安的核心,是防爆认证;而那个‘禅意圈’……”
他顿了顿,看向小李刚才发现的数据。
“它的核心,是‘柔’。”
“柔?”小林愣了,“玻璃还能柔?”
“光可以。”刘好仃调出一张模拟图,“咱们现有的玻璃反光太直接,像探照灯。但如果我们加一层纳米漫反射涂层,让光像晨雾一样散开,不刺眼,不炫目,只温柔地铺满房间呢?”
小李盯着图,喃喃:“这光……像刚醒来的那种感觉。”
“对。”刘好仃轻声说,“像人睁开眼,看见世界的第一眼。”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小林忽然笑出声:“刘师傅,您这哪是做玻璃,您这是做‘光的情绪’啊。”
“情绪最贵。”刘好仃合上笔记本,“人可以忍低价,忍等待,但忍不了天天回家被刺眼的光照得头疼。咱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块玻璃,都懂人的心情。”
讨论渐入尾声,各子市场的定位渐渐清晰。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红笔,在“禅意生活圈”旁边画了个小灯泡,里面写了个字:“新”。
“这个市场小,但新。新技术、新需求、新人群。咱们现有的产品线没覆盖它,但它存在。这就叫‘未被满足的光’。”
他转身,看着两人:“市场细分,不是切蛋糕,是找灯。有的灯早就亮着,咱们去接电;有的灯还没装,但有人在等它亮。”
小李忽然问:“那……咱们的纳米涂层,什么时候能试产?”
“下周。”刘好仃说,“我已经跟技术组打了招呼,先做五块样品,打上‘禅光001’编号,寄给那几个菲律宾博主。”
小林记下,抬头:“要不要附个说明书?写清楚‘此光专为静心而生’?”
“不用。”刘好仃摇头,“就附一张纸,上面印一行字:‘你不需要它很亮,你只需要它很暖。’”
会议室里又静了。
小李看着白板上密密麻麻的圈和字,忽然说:“刘师傅,我以前觉得市场细分就是分钱,谁多谁少。现在觉得……像是在给人配眼镜,度数不对,世界就模糊。”
“你悟了。”刘好仃笑着拍他肩膀,“咱们不是卖玻璃的,是帮人看清世界的。”
他收拾文件,准备离开,手机震动了一下。是技术组的回复:“‘柔光涂层’材料已备齐,随时可试。”
刘好仃回了个“好”字,抬头看向窗外。阳光穿过玻璃阵列,落在会议室的白板上,正好照在那个写着“禅意生活圈”的圈里。
光斑缓缓移动,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抚过那个“新”字。
他拿起笔,在“新”字旁边,加了一个小小的灯泡符号。
笔尖刚落,小李突然抬头:“刘师傅,如果这个市场做成了,咱们要不要……”
话没说完,刘好仃的手机又响了。
是一条系统警报。
他点开。
图片里,一盏灯静静立在展台上。
灯罩用的,正是他们刚研发的纳米漫反射材料。
而灯身底部,刻着一个模糊的三角形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