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台上的玻璃还泛着晨光,刘好仃指尖轻轻敲了敲手机屏幕,那条仿品警报已经读过三遍。图片里的玻璃歪斜得像喝醉的镜子,光路乱成一团毛线,可价格却标得明明白白:正品三分之一。他没皱眉,也没叹气,只是把手机反扣在桌面上,发出“嗒”一声轻响,像是给某个念头落了锁。
半小时后,小林和小李一前一后推门进来,手里都端着便利店买的咖啡。小林刚坐下就问:“刘师傅,那东南亚的仿品,咱们怎么回?发律师函还是平台投诉?”
“都不急。”刘好仃从抽屉里抽出一沓纸,封面上写着“国际拓展初步分析”,页角还贴着小李前天随手画的笑脸,“咱们先不打苍蝇,先铺网。”
小李吹了口热气:“可那仿品都快飞出国门了,再不拦,咱们还没出海,名声先被拖下水了。”
“所以才更要冷静。”刘好仃翻开文件,指着中东、南美、北欧三个区域的市场画像,“咱们之前分析的战场没变,但敌人多了个‘内鬼’——低价劣质货打着咱们的影子跑在前面。这不光是维权,是抢跑。”
他拿起红笔,在地图上圈出东南亚,“这块地,原本不在首攻名单里。但现在看,它既是漏洞,也可能是跳板。”
小林眼睛一亮:“您是说……以打代拓?”
“不打,是教。”刘好仃笑了笑,“咱们教市场什么叫‘真’。”
三人围在会议桌前,白板被重新擦净,刘好仃写下四个字:精准切入。
“咱们不撒大网,也不跟风冲量。东南亚消费者要的是‘好而不贵’,咱们就做‘贵得有理’。”他笔尖一转,在白板上画出三个圈,“市场细分,得按‘三看’来:一看价格带,二看渠道习惯,三看审美偏好。”
小李举手:“那仿品卖那么低,咱们怎么比?”
“不比价格,比价值。”刘好仃调出一份数据表,“咱们的玻璃透光率98.7%,能耗低于欧盟标准,质检过12道关。这些不是成本,是故事。人家卖‘便宜’,咱们卖‘安心’。”
小林点头:“我懂了,就像卖矿泉水,有人卖五毛,有人卖五块,差的不是水,是信任。”
“对。”刘好仃在白板上标出“信任锚点”,“咱们在东南亚先不铺货,先立信。找两个中型设计工作室合作,免费提供样品,附带一份‘光路检测报告’,让他们用事实说话。”
小李皱眉:“免费?那不是白送?”
“不是送,是种。”刘好仃语气平和,“种信任。等他们的项目落地,灯光一打,客户一问,答案自然就出来了——为啥这家的玻璃特别亮?因为每一块,出厂前都‘验过光’。”
小林笑出声:“咱们这是搞‘光影科普’?”
“对。”刘好仃点头,“市场教育做扎实了,仿品再便宜,也像塑料花——看着像,没香气。”
讨论继续深入,团队开始细化每个区域的定位策略。
中东主打“定制快反”,十天出样,三个月交货,直接打意大利品牌的软肋;南美则用“快闪+故事”破局,把玻璃变成光影装置,让消费者亲手触摸“真光”;北欧最难啃,但一旦拿下,品牌就能跃升。刘好仃提出“环保标签+用户共创”双轨并行,用碳足迹认证说话,用“光影故事计划”走心。
可说到东南亚,分歧来了。
小李坚持:“咱们得先打假,不然正主没出场,路人全认错脸。”
小林却认为:“打假是防守,咱们现在要的是进攻。不如跳过混乱市场,直攻高端。”
刘好仃没急着表态,而是把之前三份区域分析并排摊开,指着数据说:“中东要‘快’,南美要‘暖’,北欧要‘净’。那东南亚要什么?”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小林试探道:“……要‘信’?”
“对。”刘好仃点头,“它要的不是最便宜的玻璃,是最让人放心的玻璃。咱们不跟仿品拼低价,也不躲着走,而是亮出底牌——咱们敢晒生产全过程,敢让客户验货,敢承诺‘假一赔十’。”
他拿起手机,翻出那张仿品图,放大包装角落——一个模糊的三角形标志若隐若现。
“这标志,我查了,不是注册商标,但有点像泰国某个小厂的私印。”他顺手拍下照片,存进一个新建文件夹,命名为“溯源线索”。
“先不声张,但得记着。仿品能出来,背后一定有链条。咱们的方案,得防着它从背后偷袭。”
小李一拍脑门:“那咱们的推广,是不是也得‘精准投喂’?别一股脑全上,先试点。”
“聪明。”刘好仃在白板上画出“试点三步走”:
在马来西亚找两家高端家居店合作,做“真光体验角”;
联合本地设计师,推出限量款“光影门”;
同步上线英文版“生产日记”短视频,记录从熔料到打磨的全过程。
“咱们不吹‘中国制造’,也不硬凹‘国际品牌’,就说一件事:这块玻璃,是谁做的,怎么做的,为什么值得多花点钱。”
小林边记边笑:“您这招,叫‘用透明治浑水’。”
“对。”刘好仃也笑了,“光一照,假的藏不住。”
方案框架渐渐成形,可小李还是皱着眉:“刘师傅,我担心的是执行。咱们人手就这几个,又要搞中东样品,又要弄南美快闪,北欧认证还没启动,现在又加东南亚试点……会不会太散?”
刘好仃没答,而是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翻开一页,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小李前天提的一个点:“新兴市场中的‘设计移民’群体——高知、重审美、愿为品质买单。”
“你提的这个点,我没忘。”他指着那行字,“咱们不撒网,但可以‘钓特殊鱼’。东南亚的试点,就瞄准这群人。他们不在乎 cheapest,只在乎 best fit。”
他合上本子:“方案不怕多,怕乱。咱们每一步,都得有锚点——中东锚在‘快’,南美锚在‘暖’,北欧锚在‘净’,东南亚锚在‘信’。只要锚定了,船就不会偏。”
小林深吸一口气:“那……咱们是不是得做个执行表?不然容易乱。”
“好主意。”刘好仃点头,“你来牵头,做个‘光影出海进度表’,每周更新,咱们对着走。”
小林立刻打开电脑,新建文档,标题打了六个字:“步步为光”。
会议接近尾声,方案已初具轮廓。
刘好仃站起身,走到窗边。阳光穿过车间的玻璃阵列,在地面投下一道道光带,像一条条通往不同方向的路。
他转身,看着两人:“咱们不做‘全球第一’,只做‘唯一值得信任的那一块玻璃’。别人抄得了形,抄不了光。咱们的光,是从深圳这间老厂房里,一毫米一毫米磨出来的。”
小李忽然问:“那英文名呢?‘true Light’还用吗?”
“用。”刘好仃答得干脆,“不改,不花哨,但清楚。就像咱们的玻璃——不炫,但亮。”
小林敲下最后一行字,抬头笑道:“我刚把方案ppt改了标题。”
“啥?”
“从‘市场分析’改成‘我们的光,只此一家’。”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他拿起笔,在方案末页写下一句话:
“风浪再大,也得有人先亮灯。”
手机又震了一下。
是系统新警报:
“越南某设计展,疑似展出‘门’字系列高仿灯具,现场照片已上传。”
刘好仃点开图片,放大展台一角。
那盏灯的弧面歪斜,光影发散,像一团模糊的雾。
而在展台背景板上,那个模糊的三角形标志,再次出现。
他截了图,拖进“溯源线索”文件夹。
然后打开邮件,写了一行字:
“请调取近三个月东南亚及越南地区所有含三角标志的玻璃制品销售数据。”
发送。
窗外,物流车正缓缓驶出厂区。
车顶的反光板一闪,像一道短暂的光,划过刘好仃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