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零三分,阳光斜斜地切过17号炉控制台的玻璃边缘,在金属地面上投出一道细长的光刃。刘好仃站在设备间门口,手里攥着老张那本边角卷了毛的笔记本,封面上“时序标注数据集”几个字被油渍晕开了一点,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茶水。
他没急着进门,而是低头看了眼脚边——一个银灰色的机箱正安静地躺在泡沫垫上,侧面贴着“边缘计算节点(样机)”的标签,还带着物流箱的冷气。小林蹲在旁边,正用万用表测电压,眉头拧成个“川”字。
“电压不匹配。”他抬头,声音里有点干涩,“老系统是24V直流,这玩意儿要36V,硬接,传感器可能会抽风。”
刘好仃蹲下来,膝盖发出一声轻微的“咔”。他没在意,翻开笔记本,手指顺着一行行红蓝标记滑下去,停在三个月前某次夜班记录上:“凌晨2:17,电压波动至23.8V,17号炉控温曲线轻微漂移。”
他盯着那串数字看了两秒,忽然笑了:“这不是问题,是提醒。”
小林一愣:“提醒?”
“提醒咱们,”刘好仃把笔记本合上,轻轻拍了拍封面,“别指望新机器自己扛住老路的坑。”他站起身,拍了拍小林的肩,“联系科技公司,让他们把电源模块换成宽压输入的。再加个稳压器,48小时内,我要看到它亮绿灯。”
小林点头,掏出手机开始拨号。刘好仃没走,站在机箱旁,看着那标签在阳光下微微反光。他知道,这台机器一旦通电,就意味着“双轨并行”不再是白板上的箭头,而是真刀真枪的推进。
上午九点十八分,会议室的投影仪嗡嗡作响,屏幕被切成三块:左边是AI质检系统的架构图,右边是模拟数据流,中间是视频窗口里科技公司代表的脸,背景是他们公司那句醒目的标语:“智能,从感知开始。”
阿芳坐在桌边,手指在平板上划动,眉头越皱越紧。她突然抬手,点了点投影:“你们建议每0.1秒同步一次数据?”
对方代表点头:“高频采集,才能捕捉微小异常。”
“那你们知道咱们中台现在qpS多少吗?”阿芳声音不高,但字字清晰,“87%峰值负载。再加这个频率,不是采集数据,是往火药桶里扔火柴。”
空气一下子静了。刘好仃坐在主位,没说话,只是把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一下,两下,像在数心跳。
他开口时,语气平静得像在聊天气:“我们上回说,‘先修路,再通车’。现在路还没拓宽,你们就想开卡车。”
代表笑了笑:“可以考虑用我们的‘数据缓冲池’方案,先暂存再上传,减轻中台压力。”
话音未落,刘好仃已经抬手:“方案文档发来,我们自己评估。”
对方一愣:“这……通常是由我们团队协助部署的。”
“我知道。”刘好仃点头,“但我们厂的路,得自己修。”
会议最后定下“分时采集”策略:AI系统在非生产高峰时段每0.1秒采集,日常运行改为每0.5秒抽样,阿芳团队实时监控负载,随时调整。科技代表点头同意,语气里多了点谨慎。
散会前,刘好仃看着屏幕,忽然问:“你们上一家客户,用了多久才让系统不误报?”
对方顿了顿:“大概……六个月。”
刘好仃笑了笑,没接话。他关掉投影,会议室一下子暗下来,只有窗外的光还在慢慢爬高。
下午三点四十六分,17号炉南侧操作间,热浪像一层薄纱贴在皮肤上。小林蹲在新装的AI摄像头下,手里举着一张测试卡,上面印着不同灰度的方块。镜头缓缓转动,发出轻微的“嗡”声,画面实时传到临时终端上。
老张站在三步外,双手插在工装裤兜里,眼睛盯着屏幕,像在看一场陌生的戏。他没说话,但站姿微微前倾,脚尖朝内——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
“开始识别测试。”小林按下回车。
屏幕上的画面开始分析,炉口火焰被分割成无数网格,温度分布图迅速生成。几秒后,系统弹出提示框:“检测到异常结晶前兆,建议停炉检查。”
老张猛地抬头:“什么?”
小林也愣了,迅速调出原始画面——火焰稳定,温度曲线平滑,根本没有结晶迹象。他再看系统标注的“异常区域”,发现那是一片反光强烈的高温区。
“是反光。”刘好仃走过来,手里还拿着老张的笔记本,“上次高温段反光峰值,你们记过吧?”
老张点头:“那会儿炉壁有点氧化,反光特别亮,像镜子。”
刘好仃把笔记本递给小林:“把这个数据段标为‘干扰样本’,加进黑名单。再安排夜班老师傅,下一轮标注时重点看反光时段。”
小林记下,低声问:“要不要加个开关,让老师傅能手动复核?”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笑了:“你终于问到点子上了。”
测试重新开始。这一次,系统在反光区停顿了一下,但没有报警。老张盯着屏幕,肩膀慢慢松了下来。
“它学得还挺快。”他嘀咕了一句。
刘好仃没接话,只是看着终端右下角的时间戳——15:58:23。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误报可能还会出现,系统可能还会“抽风”,但至少,这条路已经踩出了第一个脚印。
他转身走向控制台,准备调出下一组测试参数。小林在身后打开设备日志,在末尾敲下一行字:“建议增加‘人工复核’开关。”
老张站在原地,忽然伸手摸了摸摄像头外壳,像是在确认它是不是真的。
终端屏幕突然闪了一下,画面短暂卡顿,随即恢复正常。小林皱眉,凑近看日志,发现p1端口有0.3ms的响应延迟,旁边自动标注了一句:“心跳包间隔异常。”
他圈出这行数据,写下备注:“需确认是否与中台冲突。”
刘好仃听见动静,回头看了眼屏幕,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小林合上笔记本,抬头望向17号炉的火焰。那火光在玻璃墙上跳动,像一条活过来的河,正缓缓流向未知的下游。
终端屏幕再次闪烁,画面定格在炉口的一瞬——火焰边缘,一道反光划过,像桥面初成时的第一道焊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