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风裹着紫藤花香钻进垂花门时,贾悦正对着妆匣描眉。
铜盆里的温水浮着几片桃花瓣,映得镜中女子眉峰微挑——这是她特意画的远山眉,既合了待字闺秀的柔婉,又添了几分清泠。
\"五姑娘,大老爷房里的周妈妈来了。\"小丫鬟春桃掀帘进来,手里捧着个描金漆盒,\"说是李探花来府里拜访,大老爷让您去前厅见客。\"
贾悦的眉笔顿了顿。
李贤,这个名字昨夜在沈墨口中滚过一遍,此刻又随着紫藤香钻进鼻腔。
她将眉笔搁在青玉笔山上,指尖轻轻抚过鬓边的珍珠簪:\"知道了,先把这盒玫瑰茯苓膏送过去,就说我换身衣裳便来。\"
前厅的楠木屏风后,贾悦听见了笑声。
那声音清润如泉,混着贾赦的粗嗓门格外分明:\"李公子年纪轻轻便高中探花,当真是我大晋朝的凤雏。\"
\"老大人过誉了。\"答话的人微微欠身,\"晚生久闻贾府诗礼传家,今日得见五姑娘芳名,才知什么叫'未若柳絮因风起'。\"
贾悦扶着春桃的手绕过屏风时,正撞进一双含笑的眼。
李贤着月白湖绸直裰,腰间玉佩垂着蜜蜡流苏,端的是芝兰玉树的模样。
可就在他抬眼的刹那,贾悦分明看见那潭秋水中掠过一丝锐光,像鹰隼盯上了猎物。
\"李公子。\"贾悦福了福身,袖中攥着的翡翠念珠硌得掌心发疼,\"前日在观音庙替老祖宗求的平安签,倒让公子笑话了。\"
\"五姑娘心善。\"李贤从袖中取出个锦盒,\"晚生昨日在西市见着这对翡翠镯,水头清透如五姑娘的眼,便斗胆送与姑娘。\"
贾悦盯着那锦盒,盒盖上的缠枝莲纹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她忽然想起昨日沈墨说的话——李府最近在跟苏州织造抢丝绸生意,而贾府的商船,恰好每年要往苏州送三船瓷器。
\"公子美意,悦儿心领了。\"她指尖轻点盒盖,\"只是我素日不爱这些金玉,倒不如将镯子捐给城外的慈幼院,也算替公子积福。\"
李贤的笑意僵了僵,很快又恢复温和:\"姑娘宅心仁厚,晚生佩服。\"
待李贤告辞后,贾悦在廊下遇见了贾赦。
老国公的脸红彤彤的,酒气混着鼻烟味直往人脸上扑:\"你这丫头,李公子送的东西也敢推?
人家父亲是都察院左都御史,你嫁过去就是探花夫人!\"
\"大伯。\"贾悦垂眸望着自己的绣鞋,\"悦儿记得前年大姐姐嫁去孙家,孙家老爷也是三品官。
可大姐姐如今在庄子上养病,连过年都没回府。\"
贾赦的脸腾地涨成猪肝色。
他刚要发作,就见周瑞家的从正房过来:\"老太太请大老爷、二老爷和五姑娘去上房说话。\"
荣庆堂里,贾母歪在软枕上拨着佛珠,贾政捧着茶盏慢慢啜,茶雾模糊了他的眉眼。
贾赦一屁股坐在椅子上,震得桌上的汝窑瓷瓶嗡嗡作响:\"母亲,李公子的亲事不能再拖了。
前日张御史家的二姑娘刚许了个八品官,咱们贾府的姑娘岂能落人后?\"
\"老大,你急什么?\"贾母放下佛珠,\"悦儿才十六,我还想多留她两年。\"
\"母亲,如今京里都在传咱们家...说咱们家不如从前了。\"贾赦压低声音,\"李公子愿意结亲,是给咱们脸面。
再说了,李府跟吏部王大人走得近,咱们家的兰哥儿明年要考举,这不正好?\"
贾政的茶盏重重磕在桌上:\"大哥,悦儿的婚事该由她自己拿主意。\"
\"二弟,你倒会做好人!\"贾赦拍着桌子,\"当年你把元春送进皇宫,怎么没见你说让她自己拿主意?\"
贾母的手指攥紧了佛珠,檀木珠子在掌心勒出红印。
她望着贾悦,目光里添了几分哀求:\"悦儿,你且去见见李公子,若真合眼缘...也算替老祖宗分担些。\"
贾悦上前替贾母捶背,指腹触到老人背上凸起的骨节,像触到了岁月的棱。
她垂眸时瞥见贾政茶盏里浮着片茶叶,恍若飘在命运里的舟:\"老祖宗,我明日在藕香榭办个诗会,请李公子和几位世交小姐来。
若他真如传言般才华横溢,悦儿自然...不会辜负大家的心意。\"
藕香榭的湖面上漂着新荷,风过时掀起层层绿浪。
贾悦坐在湘妃竹椅上,看李贤替张侍郎家的二小姐题诗。
他执笔的手修长有力,写\"小荷才露尖尖角\"时,笔尖在\"尖\"字上顿了顿,墨迹晕开些微的毛刺,倒像藏着不肯示人的棱角。
\"李公子对时政可有见解?\"贾悦端起茶盏,\"我前日读《明时要略》,见里面说'官商相维,国本乃固',倒不知公子如何看?\"
李贤的笔停在半空。
他抬眼时,眼底的锐光比前日更盛:\"五姑娘好学问。
晚生以为,商人若能为朝廷所用,便是最好的国本。
就像苏州的丝绸,若能由信得过的人统管,何愁国库不充盈?\"
贾悦的茶盏在掌心转了半圈。
苏州丝绸,正是贾府商船的主要货物。
她望着李贤腰间的蜜蜡流苏,那颜色像极了账册里苏州织造送来的红利数目——原来他的\"信得过的人\",是要把贾府的商路攥进自己手里。
\"公子说的是。\"她垂眸轻笑,\"只是悦儿总觉得,这世上的缘分讲究个'水到渠成'。
就像这满池的荷,若急着催它开,倒失了自然的趣味。\"
诗会散后,沈墨从假山后转出来。
他的青衫沾了点草屑,是刚从马厩过来的模样:\"我托了在户部当差的同窗,查了李贤最近的账。
他上个月在扬州买了三家绸缎庄,东家都挂着别人的名字,可背后的银子...来自都察院那位左都御史的私库。\"
贾悦摸出帕子替他掸草屑,帕角绣的并蒂莲被指尖揉得发皱:\"他想要贾府的商路,好让李府的绸缎生意通到北方。
而贾赦他们,只看得见探花夫人的名头。\"
\"悦儿,你...会答应吗?\"沈墨突然抓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烫得她心慌。
\"我答应什么?\"贾悦望着他泛红的耳尖,忽然想起去年中秋,他也是这样攥着她的手,说要带她去看最圆的月亮。
沈墨松开手,别过脸去看池里的锦鲤:\"没什么。
我就是...怕你难做。\"
暮色漫进藕香榭时,李贤的贴身书童寻了过来。
他手里捧着个锦匣,匣中是支翡翠簪,簪头雕着并蒂莲:\"我家公子说,今日诗会得姑娘青眼,不胜荣幸。
明日想请姑娘去西山看流霞,那里的桃花开得正好。\"
贾悦望着那支簪子,想起诗会上李贤说的\"水到渠成\"。
她伸手接过,指尖触到翡翠的凉意:\"替我谢过李公子,明日辰时,我在角门等他。\"
书童退下后,沈墨望着她手里的簪子,喉结动了动。
晚风掀起他的衣摆,露出腰间那枚旧玉坠——是去年她亲手雕的平安扣。
他张了张嘴,最终只说了句:\"我明日...去书坊买书。\"
贾悦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回廊尽头,忽然想起昨夜在窗下听见的更声。
那时她摸着袖中烧焦的纸,想着这宅斗里的刀,她接得住。
可此刻望着手中的翡翠簪,她忽然有些不确定——这把刀,究竟是握在她手里,还是握在别人手里?
西山的流霞,会给出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