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晓同批来的公派留学生,虽说按专业分在了不同班级,平日里各忙各的课业,但情谊却没淡。
大家总爱趁着午休聚在食堂角落,或是傍晚约在图书馆碰面,聊聊课上的难题,说说生活里的琐碎。
二十多个人凑在一块儿,一眼就能看出差别——除了刘春晓气色红润、身形没怎么变,其他人都比刚到英国时清瘦了不少,眼下甚至带着淡淡的青影。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扒拉着餐盘里干硬的面包,苦笑着叹气:“春晓啊,还是你有福气,在这儿有个能落脚的地方,能自己开火做饭。
我们住宿舍的可就惨了,厨房不让用,天天啃面包、吃炸鱼薯条,现在看见这些就犯怵。”
旁边的女生也跟着点头,揉了揉肚子:“可不是嘛,有时候饿得胃里反酸水,闻到面包那股子发酵味儿,愣是咽不下去。
前两天夜里饿醒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我妈做的红烧肉,想得直淌口水。”
“还有我奶奶的腌菜,配白粥能吃三大碗,”另一个男生接话,语气里满是怀念,“这儿的东西再贵,也吃不出家里的味道。
想喝杯热水都费劲。”
刘春晓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吐槽,心里也泛起些酸涩。
她拿起自己带的饭盒,打开盖子,里面是早上顾从卿给她装的炒青菜和一小块酱肉:“你们要是不嫌弃,下次我多做点,给你们带点尝尝。
我住的地方离学校不算远,中午热一热就能吃。”
“我今天还给你们带了一桶汤,你们分着喝。”
“真的?那可太好啦!”众人眼睛一亮,刚才的愁云散了大半。
戴眼镜的男生笑着说:“就知道春晓你最仗义。
说真的,闻着你饭盒里的味儿,我这肚子都开始叫了。”
刘春晓被他们逗笑了,摆摆手:“多大点事。
等周末有空,你们要是不忙,到我那儿去,我给你们做顿正经的家常菜,让你们解解馋。”
“那可太期待了!”
“快尝尝这个,我早上炖的排骨藕汤,特意多带了点。”
刘春晓把汤分给众人,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笑出声。
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嘴里塞着排骨,含糊不清地说:“春晓,你是救星。”
保温桶里的排骨藕汤分到最后,连汤底都被刮得干干净净。
戴眼镜的男生舔了舔嘴唇,意犹未尽地说:“就这两口汤,舒坦!”
刘春晓笑着把空桶收起来:“这周末来我家,管够!”
旁边的女生立刻掏出钱包:“那可不能让你一个人花钱。
我们这么多人,买食材就得不少钱。”
她率先拿出两英镑,“你拿着买菜用。”
其他人纷纷响应,硬币和纸币很快在桌上堆了一小摞。
戴眼镜的男生数了数,抬头道:“一共十五英镑。”
刘春晓没推辞,把钱仔细收进包里:“行,钱我收下,保证让你们吃撑。
就是我家地方小,也就一间客厅带个厨房,到时候恐怕大家得坐在地上吃。”
“坐地上才香呢!”一个男生拍着大腿,“挤挤更热闹。”
晚上回家,刘春晓跟顾从卿说这事,正擦桌子的顾从卿停下手里的活:“我明天去趟唐人街,看看能不能买到酱油和花椒。
再把客厅的地毯上铺层报纸当桌子,应该能坐下。”
“还得再买点碗筷。”
“会不会太麻烦?”刘春晓有点犹豫。
“不麻烦,”顾从卿笑了笑,“人多热闹。
再说,让他们尝尝咱们的手艺,也让他们回味一下家乡味。”
刘春晓把凑来的钱放在桌上,“到时候你可得帮我打下手,不然我一个人忙不过来。”
顾从卿正往壁炉里添柴,闻言回头笑了笑:“放心,我提前把文件都处理完,那天专门给你当伙夫。
切菜、剥蒜、烧火,你指哪我打哪。”
他走过来,拿起一枚硬币在指间转着,“其实人多也有好处,热闹。
你看你平时除了上课就是看书,也该跟同学多聊聊。
总对着我一个人,不怕闷得慌?”
刘春晓捶了他一下:“就你贫。”
她嘴角却扬着,“不过说真的,他们都挺好的。
上次我笔记丢了,还是王磊连夜帮我抄了一份。
李红知道我爱吃辣,特意从唐人街给我带了包辣椒粉。
大家都挺好的”
顾从卿把硬币放回钱堆,语气里带了点欣慰:“这样就好。
出门在外,能遇到几个靠谱的同乡不容易。”
“再说,他们肯主动凑钱,说明心里有数,不是那种占便宜没够的人。”
“那是自然。”刘春晓扬起下巴,眼里闪着光,“能考上公派留学的,哪个不是德才兼备的?
谁会干那种吃白食的事?
真要是那样,我才不搭理他们呢。”
她忽然想起什么,拉着顾从卿的胳膊,“对了,咱们包饺子吧!
猪肉白菜馅的,再弄个红烧肘子、番茄炒蛋,汤就做酸辣汤,保管他们吃的过瘾!”
顾从卿被她眼里的雀跃感染,点头应道:“行,都听你的。
明天我去市场多买些面粉和肉,再看看有没有新鲜的白菜。”
睡前,刘春晓还在翻着菜谱念叨,顾从卿靠在床头听着,忽然说:“其实像咱们小时候在东北老家,谁家做了好吃的,都要端一碗给咱们几家。
现在想想,跟你们同学凑一起吃饭,倒有点像那会儿的光景。”
刘春晓放下菜谱,往他身边靠了靠:“可不是嘛。
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能围着一张桌子吃饭,就是缘分。”
天刚蒙蒙亮,伦敦的晨雾还没散,顾从卿就把大使馆那辆半旧的墨绿色轿车开了出来,停在公寓楼下。
刘春晓拎着布袋子跑出来,里面装着提前列好的菜单:猪肉三斤、白菜两颗、面粉五斤……字迹密密麻麻,边角还画了个小小的饺子图案。
“快点快点,农贸市场七点前的菜最新鲜!”刘春晓钻进副驾驶,手里还攥着那十五英镑,“得省着点花,争取让大家吃好喝好,还能有点剩。”
顾从卿发动车子,方向盘打了个弯:“放心,我跟摊主熟,能多要把葱叶那种。”
车窗外的街景慢慢往后退,早点摊的香气飘进来,刘春晓忽然笑了:“这场景,倒像在四九城那会儿,你骑车带我去抢新鲜菜。”
农贸市场里人声鼎沸,红的番茄、绿的青菜堆得像小山。
顾从卿熟门熟路找到肉摊,用带着点伦敦腔的英语跟摊主砍价:“再搭块排骨,下次我带朋友来。”
摊主被他逗乐,挥刀砍下一块肥瘦相间的五花肉:“给你,东方小子,会过日子。”
两人装了满满后备箱才往回赶,后座堆着面粉袋、蔬菜筐。
把东西搬进屋时,刘春晓累得直喘气,顾从卿却跟没事人似的,转身就要去还车:“我快去快回,你先把菜摘出来。”
他看了眼表,“十点前准能到家给你打下手。”
刘春晓从窗户探出头,看着轿车消失在雾里,转身就系上围裙忙活起来。
白菜切碎撒盐杀出水分,五花肉剁成馅拌上葱姜,面粉倒在盆里加温水和面……屋里很快飘起生面粉的清香。
顾从卿回来时,正撞见刘春晓踮着脚够橱柜上的酱油,赶紧走过去帮她拿下来:“你这速度够快的。”
两人一个擀皮一个包,配合得默契十足。
刘春晓忽然指着顾从卿的手笑:“你看你,面粉沾得跟花猫似的。”
伸手要擦,却被他抓住手腕往脸上抹,顿时两人鼻尖都沾了白,笑得直不起腰。
托盘里的饺子码得整整齐齐,白菜猪肉馅的鼓鼓囊囊,韭菜鸡蛋馅的透着点绿,在小花园的石台上慢慢凝出白霜。
刘春晓呵着白气往手上搓了搓,回头冲屋里喊:“从卿,你看这温度,到中午肯定冻得定型了!”
顾从卿正擦着桌子,闻言探出头:“放心,我在底下垫了层报纸,沾不上灰。
快进来吧,手都冻红了。”
两人刚进屋没一会儿,门铃就响了。
刘春晓拉开门,见王磊拎着个纸包站在门口,有点不好意思地笑:“路过面包房,看见这个杏仁面包挺香,就买了点。”
他身后跟着李红,手里捧着个玻璃瓶,“我在唐人街买的腐乳,想着配白粥吃正好,给你留半瓶。”
没一会儿,屋里就热闹起来。
戴眼镜的男生带来一小袋咖啡豆,说是“煮咖啡给大家提提神”。
另一个女生抱来盆植物,“放窗台好看,添点生气”。
不大的客厅里,礼物堆在墙角,倒像开了个小小的杂货铺。
刘春晓看着这些东西,急得摆手:“不是说好了吗?
你们凑的钱够买所有菜了,还带啥礼物啊?
这不是见外了吗?”
李红把腐乳往厨房台面上放,回头笑道:“春晓你这就不懂了。
买菜钱是公摊,这礼物是心意,两码事。
咱国人串门,哪有空手的道理?
再说了,要不是你肯张罗,咱们哪有机会聚在一块儿吃顿热乎饭?”
王磊在旁边点头附和:“就是!
你看这屋子多暖和,比宿舍强百倍。
我刚才在楼下就闻见香味了,是不是炖肉呢?”
顾从卿端着茶水出来,笑着说:“红烧肘子在锅里呢,再等半小时就能出锅。
大家随便坐,地上铺了报纸,不嫌弃就坐地上。”
男生们立刻搬着小马扎往地上坐,女生们则围在厨房,帮着刘春晓备菜。
“今天都别客气啊,敞开了吃!
饺子在花园冻着呢,猪肉白菜和韭菜鸡蛋的,不够再做!”
她转身掀开锅盖,一股浓郁的肉香“噗”地涌出来,把旁边择菜的女生都香得直吸鼻子。
“这大肘子炖得烂乎,我放了桂皮和八角,跟咱老家卤的一个味儿。”
刘春晓用筷子戳了戳,皮颤巍巍的,“等会儿切盘直接吃,剩下的再回锅收收汁,拌米饭绝了!”
顾从卿在旁边烙饼,面团在他手里转得飞快,“啪”地甩在平底锅上,没多久就鼓起金黄的边。
“饼也管够,”他扬声说,“春晓特意多和了面,说你们有人就好这口刚出锅的,卷着肘子肉吃。”
戴眼镜的男生凑到厨房门口,看着灶上咕嘟冒泡的西红柿鸡蛋汤,咽了咽口水:“这汤看着就地道!
我妈总说,西红柿得炒出沙才好喝,你这颜色正得很。”
“那是,”刘春晓舀了勺汤尝了尝,咂咂嘴,“糖和醋得按比例放,酸溜溜带点甜,解腻!
等会儿装在大盆里,谁渴了谁舀。”
她回头数了数菜板上的备菜,“还有青椒炒肉、醋溜土豆丝、拍黄瓜,都是下饭菜,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
李红抱着胳膊笑:“听着就饿了!
早知道早上就不啃面包了,留着肚子在这儿使劲造!”
“放心,”顾从卿把烙好的饼摞在盘子里,热气腾腾的,“不够咱现擀现烙,面有的是。
实在不行,让春晓给你们煮面条,她的阳春面也一绝。”
刘春晓笑着瞪他一眼:“就你会说!赶紧烙你的饼,等会儿人多了抢不着,有你哭的。”
客厅里的人都笑起来,窗外的阳光晒得人暖洋洋的,屋里的肉香、面香、菜香混在一起,像极了过年时的味道。
有人已经忍不住拿起刚烙好的饼,小心翼翼咬了一口,烫得直呼气,却还是含糊着说:“香!太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