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上下,一时之间风起云涌,关于郑贵妃与干尸案、通敌叛国之嫌的争议,来得猛烈且难以预料。
几十位官员的联名上奏,牢牢守护在郑贵妃与郑太师的名誉之前。
他们的言辞恳切,逻辑严密,直指此事背后或有不为人知的阴谋,意图借由郑家的声望,搅动朝局,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皇帝坐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在一份份奏折间来回穿梭。
宫内气氛凝重。
皇帝面色阴沉,眼神深处是压抑不住的怒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司礼监掌用他那特有的、不疾不徐却带着无形压力的声音,开始宣读奏章摘要。
出乎意料,或者说,在某种力量的推动下,大量的奏折并非要求严惩郑家,而是……为郑贵妃开脱,甚至隐隐为郑家鸣冤!
“臣奏:郑贵妃娘娘素来仁德,心系社稷,常往小仙童寺庙,乃为陛下及皇子祈福,此乃后宫贤德典范!岂可与妖邪、通敌之事混为一谈?此必宵小之徒,见郑太师为国操劳,功勋卓着,心生嫉恨,构陷贵妃,动摇国本!望陛下明察,勿使忠良寒心,妖言惑众!”
“微臣奏:佛堂干尸一案,骇人听闻,然细究其源,尸骸身份是有人故意而为之。据臣所知,尸骸实非郑太师亲生血脉!乃是当年侍庙里的方尚在外所收养之孤女!此节,小仙童侍庙里旧档或可查证。既是孤女,其因病生死,被人拿来制作仙童让人供奉,巧遇郑贵妃时常祭拜它,是它的福气。但这岂能与贵妃娘娘凤体、郑太师清誉等同视之?此案分明是借一陈年旧事,行栽赃嫁祸之实,意在贵妃,更在太师!其心可诛!”
“臣,等五十名官员联名具奏:郑太师辅佐三朝,鞠躬尽瘁,荡平边患,整顿吏治,开源节流,为我大庆柱石!其忠心,天地可鉴!今以府中被人故意陷害陈年意外身亡之旧事,并辅以不明来历之童骨,便欲攀扯太师通敌?此等构陷,滑天下之大稽!望陛下念太师之功,体恤老臣,勿为奸佞所惑,寒了天下忠臣之心!”
…………
“郑太师为大庆国呕心沥血、立下赫赫战功的老臣,其忠诚与能力,朝野上下无人不晓。而郑贵妃,自入宫以来,以其温婉贤淑、才情出众,深得皇帝宠爱,更在后宫中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一份份奏折,如同雪片般飞来,核心观点惊人地一致。
切割郑贵妃与干尸、通敌的联系,强调郑贵妃去小仙童寺庙是祈福善举,与案件无关,是有人恶意栽赃。
否认干尸与郑太师的血缘关系,咬定干尸是被人领养的孤女,非郑太师亲生,其悲惨遭遇‘无论是否意外’不能代表郑家核心,更不能牵连贵妃。
极力颂扬郑太师功绩,占据道德高地将郑太师塑造成无可争议的忠臣、功臣,以此反证通敌指控的荒谬绝伦,暗示这是针对郑家的政治迫害。
淡化甚至质疑地窖童骨,将其归为不明来历,暗示是栽赃的一部分。
朝堂之上,保郑一派的官员们言辞恳切,情绪激昂,仿佛郑家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而以几位素来耿直的部分清流官员为首的另一派,则据理力争,认为干尸藏匿、销毁证据,地窖童骨等铁证如山,绝非“陈年意外”和“栽赃”所能解释,必须彻查到底,尤其要查清郑太师是否知情、是否参与!双方唇枪舌剑,争执不下,气氛剑拔弩张。
皇帝脸色更加难看。
“说说吧,诏狱那边,还有郑府,有什么新进展?”目光锐利地扫过周雨和杨同。
朝堂上的喋喋不休。
暂时安静了下来。
杨同抢先一步,躬着身子,尖细的声音带着十足的谨慎:“回禀陛下,郑府已掘地三尺,除了干尸,再无其他重大发现。郑伟的几个心腹管家,在诏狱里熬刑不过,招认了当年郑贵妃确实生病在外疗养过的部分细节,与干尸死前的年龄基本吻合,生病回来后,由郑太师亲自培养,性格也与从前大不相同。但对于通敌叛国一事,皆矢口否认,只说是郑伟可能私下与人有些银钱往来,绝非通敌。至于地窖中其他孩童骸骨……他们皆称毫不知情,时间也对不上,应是近些年之前遗留之物。”
他顿了顿,偷眼觑了一下皇帝的脸色,继续道:“至于那郑贵妃,惊吓过度,神思恍惚,反复只说她遭人陷害,没想到自己成心鞠拜的居然是一具干尸,其他一概不知。太医诊断,确系受惊过度,心神受损。”
皇帝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御案:“生病在外?年龄吻合?性情大变?郑伟亲自抚养?郑嫣儿还心神受损……哼!好一个陷害!” 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叮当作响,“这些奏折你们也看到了!他们口口声声说干尸是孤女!此事,可曾查实?”
杨同额角渗出细汗,连忙道:“回陛下,奴才已派人火速前往小仙童寺庙调阅旧档,同时也命人暗查当年经手此事的僧人。但…但僧人已死…。目前…尚无确凿证据证明郑贵妃非郑太师亲生。小仙童寺庙里旧案不详,只写当年确实曾在寺外短暂收留过一个女童,但不久就带离开了,详情不知。”
“短暂收留、女童离开…?”庆帝咀嚼着这句话,眼神更加深邃莫测。
他凌厉的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周雨:“周卿,你素来沉稳,心思缜密。对此,你有何看法?这些奏折所言,几分真?几分假?”
明知道,此刻皇上不满他们的发言,但仍有大臣先一步上前,鞠躬:“陛下,臣以为,郑贵妃娘娘常去小仙童寺庙祈福,此为事实。然,此寺庙因贵妃的原由香火鼎盛,往来人员复杂,臣已查明,近月来,确有几批行踪诡秘的域外商曾多次出入该寺附近,与寺中的僧人有过接触。该寺庙的僧人已于案发前夜离奇死亡。僧人尸体,经仵作验看,手法狠辣,都是一刀致命。疑似分赃不均,再栽赃陷害。此等事件乃常见之事。臣敢断言娘娘与此事绝无关系,但寺庙本身,恐非净土,需彻查其底细及与凶手联系。”
这话既否绝了直接指控贵妃,却也将寺庙的疑点清晰点出,暗示了可能的关联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