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旧宫的残梁断柱间,积蕴了千年的尘埃在穿堂风中盘旋。
灌婴猛地攥紧腰间佩剑,“魂飞魄散?”
他的质问声带着征战半生的凛然傲气,“我等随陛下沛县起兵,斩白蛇、破暴秦、平西楚,一生征战未尝一怯,护国安邦至死方休!死后凭借一身凛然正气存续千年,怎会说消散就消散?”
话音未落,殿中便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郦食其放下手中半卷残破书卷,儒雅的面容上满是凝重,“灌婴将军所言极是。我等英魂,以忠义为骨、正气为魂,又有彭城龙兴之地的龙脉余威庇护,岂会轻易溃散?先生此言,未免危言耸听。”
陈平捻着颌下稀疏的魂体胡须,眼神中闪过一丝深思,“先生,你携此幡而来,口口声声说鬼潮将至,你这般说辞,究竟是为了何?”
吕泽、靳歙、傅宽等人纷纷上前一步,周身魂光因心绪激荡而忽明忽暗。
他们皆是刘邦麾下悍将,当年生死看淡,可如今身为魂体,最惧的便是连这最后的存在都无法保全。
可汪晓的话太过突然,让这些历经沙场与权谋考验的英魂,本能地生出警惕。
就连一向沉稳的曹参,也眉头紧锁道:“先生有话不妨直言,我等皆是爽快人,不必用魂飞魄散这般言语相胁。”
刘邦端坐于残破的龙椅之上,周身萦绕的帝王魂光忽明忽暗,脸上神色复杂。
脑海中依旧回忆着之前汪晓劝说他的那些话。
那时他便已心动,想要入幡一探究竟。
既为护佑苍生的初心,也为让麾下众兄弟有个更好的归宿。
可他深知,这些元勋个个傲骨铮铮,绝非轻易能被说动。
此刻见众人疑虑重重,他既想促成此事,又怕辜负了兄弟们的信任,一时竟有些左右为难。
刘邦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却带着一丝犹豫,“诸位兄弟稍安勿躁。先生方才与我所言,并非无的放矢。此事关乎我等所有英魂的存续,非同小可,需细细商议。”
他目光转向汪晓,语气带着期许,“先生所言,亦是我心中所忧。你且再细说一番,为何我等魂体竟会有消散之险?”
汪晓微微一笑,手中万灵聚魂幡轻轻一扬,一缕精纯的气息溢出,如丝线般飘散在大殿之中。
几乎是瞬间,聚魂幡内便有两道磅礴的意念有所感应,幡身光芒微闪,两道虚影已然破空而出,稳稳落在殿中。
一人身着紫袍玉带,眉宇间带着江东霸主的沉稳与威严。
另一人青甲覆身,眼神锐利如鹰,周身透着卧薪尝胆的坚韧与锋芒。
正是吴帝孙权与越王勾践!
二人甫一现身,一股远超殿中众人的磅礴气息便席卷开来,魂体凝实得仿佛能触碰到实体,衣袂翻飞间,连空气都泛起细微的涟漪。
更惊人的是,两道帝王威压如同山岳般笼罩全场,厚重、磅礴,带着经世济民、征战天下沉淀的无上气势。
刘邦周身的帝王魂光本已凝聚,此刻在二人的威压之下,竟如同烛火遇狂风,瞬间黯淡了几分,隐隐被压制得无法舒展。
他端坐龙椅之上,瞳孔骤然收缩,脸上的复杂尽数被震惊取代,口中下意识喃喃:“这……这等帝王威压……这魂体强度……”
殿中诸将更是目瞪口呆。
灌婴、夏侯婴张大了嘴巴。
陈平捻须的手僵在半空,郦食其手中的书卷险些滑落。
他们追随刘邦千年,早已习惯了高祖的帝王之气,可眼前这两位的威压,竟比刘邦还要强盛数倍。
那凝实到极致的魂体,更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的境界。
“这……这两位陛下的魂体,为何会强横至此?”曹参率先回过神,声音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颤音,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汪晓抬手示意众人稍安,笑容依旧从容:“诸位不必惊讶。我今日请出吴帝与越王,一是为了让诸位亲眼所见,万灵聚魂幡内绝非寻常之地,而是真正的修炼圣地。”
“二位帝王入幡前,魂体亦如诸位这般,受天地气息衰减之困,日渐虚浮。可入幡之后,得幡内灵脉滋养,与各时代英烈切磋精进,如今不仅魂体凝实无匹,更已臻至帅巅峰,隐隐有冲击鬼煞之境的征兆。这便是聚魂幡的妙用。既能稳固魂体,更能助诸位突破桎梏!”
他话锋一转,语气多了几分郑重:“二则,也是想向诸位表明心意。以二位帝王的实力,再加上幡内诸多英烈,我若有半分坏心思,想要强行收服诸位,并非难事。可我并未如此,反而苦口婆心劝说,只因我所求的,是与诸位同心同德。若只为一己之私,我何须这般大费周章?”
孙权淡淡开口,声音沉稳如钟:“高祖陛下,诸位先贤。聚魂幡内确是英魂净土,魂脉充沛,无阴邪侵扰,更有同道切磋,实为修炼佳地。”
勾践目光锐利,语气简练:“汪晓先生所言非虚。入幡是机缘,而非束缚。诸位若愿,便可与我等一同精进;若不愿,亦不会强求。我等修炼正到关键,若无他事,便先回幡中了。”
二人说罢,转头看向汪晓,眼中带着询问之意。
汪晓颔首笑道:“多谢二位相助,暂无他事,二位请回。”
话音未落,孙权与勾践的身影便化作两道魂光,一闪而逝,重新归入万灵聚魂幡中。
大殿中的帝王威压与磅礴气息骤然消散。
可在场众英魂心中的震撼却久久未平,看向聚魂幡的眼神,已然从最初的疑虑、戒备,多了几分热切与向往。
汪晓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容,字字恳切,“诸位能以魂体存续千年,全赖生前所留的凛然正气、勇武忠义。可天地间灵气、鬼气日渐稀薄,没有足够的气息滋养,魂体便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一点点耗损自身根基,直至最终消散!”
他话锋一转,加重了语气:“诸位是否有所感受,数百年来,尤其是近百年,魂体是不是越来越虚浮?魂力是不是非但没有精进,反而在悄悄下滑?遇上阳气鼎盛之时,别说烈日之下难以立足,哪怕只是被晨光拂过,是不是都会感到魂体如被针刺、灼痛难忍?”
这话如同惊雷,瞬间击中了众英魂的心底。
殿中陷入了短暂的寂静。
灌婴眉头紧锁,下意识地催动魂力,却发现往日凝练如铁的魂光,此刻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
郦食其抬手抚向书卷,指尖魂光比记忆中稀薄了不少,连竹简上的字迹都看得有些模糊。
吕泽试着握拳,只觉魂力运转不畅,远不如百年前顺畅。
“确实如此……”夏侯婴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惶恐,“近几十年,我总觉得魂体发飘,当年能举起的魂戈,如今竟有些吃力。我还以为是年岁久远的缘故,原来竟是天地气息稀薄,无法滋养魂体!”
曹参缓缓点头,神色愈发凝重,“夏侯将军所言不差。我近百年潜修,魂力不进反退,反倒日渐耗损。昔年我魂体凝实之时,即便烈日当空,亦可凝聚实体、从容立足,丝毫无惧阳气侵蚀。可如今,但凡被阳光直射片刻,便觉魂体如遭针刺、灼痛难忍,竟连白昼都需避于阴凉之处。原来,这一切皆是天地气息衰减、魂体失养之故!”
灌婴脸上的怒色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凝重,“若长此以往,我等当真会魂飞魄散。”
汪晓重重点头,“天地气息衰减不可逆,彭城的龙脉余威也只能暂缓,却无法根治。再过百年,或许更短,诸位魂气耗尽,魂体便会自行溃散。”
刘邦轻轻敲了敲龙椅扶手,沉声道:“这聚魂幡,当真能让我等魂体稳固,甚至更进一步?”
汪晓举起万灵聚魂幡,幡身之上魂光流转,温润而磅礴,“此幡内自成天地,魂脉充沛,浓度远超外界十倍!”
萧何抚着简牍,眼中闪过一丝动容:“幡内秩序当真由我等自行制定?且能自由来去?”
汪晓语气恳切:“萧相国尽管放心!幡内秩序全由诸位自行商议制定,我绝不插手半分!诸位若觉幡内环境合心意,便安心留下修炼;若有半分不满,随时可自行离开,我绝不阻拦。”
刘邦站起身,帝王之气轰然释放,朗声道:“萧相国、留侯,诸位兄弟!先生为证所言非虚,已然费了这般多心思。当年我等在沛县揭竿而起,图的就是平定乱世、护佑天下苍生;如今天地异变,魂体难存,我等若不寻条生路,迟早魂飞魄散,又何谈守护二字?”
他转向萧何与张良,语气恳切又郑重:“萧相国、留侯,先生已言明幡内秩序尽由众人商议,去留全凭自愿。我心中有个粗浅想法,却不敢擅自决断。你二人智计卓绝,若愿入幡,可否与我一同牵头,和其他豪杰共商幡内事宜?萧相国善理内政,若众兄弟信任,便牵头规整秩序;留侯谋略过人,可与诸位名将共议抗劫之策。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萧何望着刘邦眼中的期许,又瞥了眼周遭蠢蠢欲动的众将,缓缓颔首:“陛下所言,正合我意。能为众兄弟寻得安身之所,再图护佑苍生之举,我愿入幡。”
张良羽扇轻摇,眼中闪过亮光,朗声道:“先生以诚相待,幡内又有诸多豪杰汇聚,此等机缘难得。陛下既有此心,我自然应允,愿与诸位共商大计、共抗劫难!”
两大谋士表态,众英魂的疑虑彻底打消。
樊哙性子急躁,早已按捺不住:“既能修炼变强,又能再上战场杀贼,这等好事,还有何犹豫?陛下,我愿入幡!”
夏侯婴连忙附和:“我也愿入!”
郦食其放下书卷,眼中满是向往:“能与各时代文人墨客、英雄豪杰交流,亦是一桩美事。我愿入幡。”
陈平捻须点头:“陛下英明,这聚魂幡确实是万全之策。我等入幡,既能自保,又能护佑苍生,何乐而不为?”
灌婴看着众人纷纷表态,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既然陛下与诸位兄弟都愿入幡,我灌婴自然追随!”
刘邦微微点头,率先化作一道金色魂光,朝着万灵聚魂幡飞去,入幡的瞬间,便被充沛的魂气包裹,魂体泛起更浓郁的金光。
他在幡内回身,朝着众兄弟招手。
韩信、萧何、张良、樊哙、夏侯婴、郦食其、陈平、灌婴、周勃、曹参、吕泽、靳歙、傅宽等一众文臣武将紧随其后,纷纷化作道道各色魂光,争先恐后地涌入万灵聚魂幡中。
顷刻间,幡身之上光华大作,隐隐传来英魂汇聚的澎湃气息。
入幡的英魂们被幡内景象震撼,纷纷露出狂喜之色,迫不及待地寻了魂气充裕之地修炼。
汪晓握着聚魂幡,只觉幡身传来温暖厚重的力量,里面新添了大汉开国的磅礴气运。
他凝神感应,细数着刚刚随刘邦入幡的身影。
刘邦:大汉开国之君,雄才大略,知人善任。
韩信:名将,用兵如神,战无不胜。
萧何:丞相,沉稳持重,治国安邦。
张良:谋圣,睿智通透,算无遗策。
陈平:谋士,机敏善变,智计百出。
郦食其:辩士,儒雅果敢,以言退敌。
樊哙:猛将,忠勇刚烈,勇猛无畏。
夏侯婴:将领,忠厚赤诚,随主一生。
曹参:名将,刚毅沉稳,战功赫赫。
周勃:将领,性格刚直,沙场老将。
灌婴:将领,骁勇善战,追随刘邦。
吕泽:将领,骁勇善战,樊哙兄长。
靳歙:将领,沉稳坚毅,镇守北疆。
傅宽:将领,忠勇可靠,开国元勋。
连刘邦在内,共十四人。
汪晓心中一震,十四位大汉开国核心人物,几乎是刘邦麾下最强的阵容,如今尽数入幡。
这不仅是十四道英魂,更是十四股磅礴的气运与力量。
他抬头望向殿外,天色渐明。
晨曦透过残破的窗棂洒入,照亮了满殿尘埃,也照亮了前方携手抗劫之路。
“高祖陛下,诸位先贤,愿你们精进神速,早日凝实魂体!”
汪晓轻声呢喃,转身踏出彭城旧宫,手中的万灵聚魂幡熠熠生辉。
大汉英魂入幡,只是战力集结的开始。
更多跨越千年的英魂,正等待着被唤醒。
……
汪晓踏出彭城旧宫的门槛时,晨雾尚未散尽,带着冬日的清寒漫过断壁残垣。
不远处的古柏下,白雪正蜷缩着身子靠在苍劲的树干上,早已沉沉睡去。
这株古柏枝干虬结,墨绿的枝叶遮出一片斑驳的阴影。
历经百年风霜仍挺拔苍劲,与周遭的断壁残垣相映,更显几分沉静。
白雪睫毛上凝着细碎的晨露,像缀了层晶莹的碎钻,随着呼吸轻轻颤动,小脸冻得泛着淡淡的粉白,却依旧睡得安稳。
想来是昨夜守在宫外,怕他有需,硬生生熬到了天明,终究抵不住困意沉沉睡去。
汪晓放轻脚步走过去,指尖轻轻落在她的发顶,动作轻柔得怕惊扰了她的好梦。
“唔……”
白雪睫毛颤了颤,迷迷糊糊睁开眼。
睡眼惺忪间,眼底还蒙着一层雾气,看清眼前的人时,才缓缓弯起嘴角,声音带着刚睡醒的软糯:“汪晓哥哥,你出来啦?事情……都处理好了吗?”
汪晓收回手,指尖拂过她肩头的晨露,颔首笑道:“嗯,都妥当了。汉高祖刘邦,还有他麾下的十三位开国核心,已尽数入了万灵聚魂幡。”
“真的?!”白雪瞬间清醒过来,猛地从地上跳起身,脸上满是雀跃,拍手道,“太好了太好了!刘邦陛下可是大汉开国之君,还有韩信、张良那些传说中的先贤,他们入幡,汪晓哥哥的助力一下子强了好多!”
汪晓望着她眉眼间的雀跃,嘴角也泛起浅淡的笑意,心中却在默默盘算。
此前入幡的英魂已有数十位,东吴孙权阵营连同孙权共17人,越王勾践阵营连同一主共10人,如今再添刘邦麾下14位核心;外加岳飞、穆桂英、文天祥、刘伯温、武松、苏小小、苏轼、白居易、范仲淹、高仙芝,还有刚入幡不久的张煌言与韩世忠、梁红玉夫妇。
一番细数,万灵聚魂幡内已聚齐足足五十四位英魂,涵盖帝王、名将、谋士、文人、侠士,跨越数朝数代的英灵汇聚一堂,力量已然颇具规模。
接下来,既要引导各阵营英魂磨合协作、凝聚心力,更要继续寻访其他时代的豪杰,让这聚魂幡真正成为汇聚天下英魂、共抗劫难的坚实后盾。
见汪晓陷入沉思,白雪伸出白嫩的手指,轻轻戳了戳他的手臂,声音软糯又好奇:“汪晓哥哥,你在想什么呀?我们接下来再去哪里呀?”
汪晓回过神,温声道:“我们先回江南,再做后续打算。”
白雪眼睛一亮,拍手雀跃:“好呀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