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洛斯的苏醒与他带来的破碎信息,如同在希望要塞这潭深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涟漪迅速扩散,影响着从战略部署到技术研究的每一个层面。
塔林族飞船“朝圣者号”的残骸成为了陈守义团队的宝藏。尽管大部分系统损毁,但其核心数据库——那个水晶簇状的“记忆核心”——在小心翼翼的修复下,逐渐释放出更多关于“守望者”网络的碎片信息。
他们发现,“守望者”并非一个紧密的联盟,而是一个由少数几个古老文明自发形成的、松散的信息共享与预警协议。这些文明大多像塔林族一样,偏向于非侵略性的发展道路,专注于知识积累、生命探索或宇宙观测。他们通过一种被称为“灵能共鸣”或类似的技术,在遥远的距离上进行有限度的信息交换,并共同维护着一个关于已知宇宙重大威胁的数据库。
希望要塞之所以被标记,一方面是因为近期频繁的“守护者”遗产激活(如超膜谐振放大器)产生的独特能量签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与“林渊”的接触以及韩冰那撼动规则的“熵增之刃”,这些强烈的“活性”波动在死寂的宇宙背景下,如同黑夜中的烽火,格外显眼。
“根据塔林族数据库的记载,‘归墟’和‘虫群’都被列为‘寂灭级’威胁,但它们的模式截然不同。”陈守义向凌风汇报着,语气沉重,“‘归墟’被描述为‘秩序的终极’,倾向于将一切归于平衡与静默;而‘虫群’则被标记为‘混沌的饥渴’,纯粹为了吞噬与扩张而存在。数据库中还提到……这两种力量在远古时期似乎存在某种……对立?但记载非常模糊,几乎像是被刻意抹去。”
这个消息让凌风陷入了更深的思索。如果“归墟”和“虫群”彼此敌对,那是否意味着人类有可能利用这种矛盾?还是说,它们最终会像两股毁灭的洪流,先将夹在中间的一切碾碎?
就在希望要塞消化着来自塔林族的遗产时,外部监测系统传来了更加紧迫的警报。
太阳系外围的“秩序稳定锚”监测到,那片代表“归墟”力量的灰色星云,开始了缓慢但确凿无疑的**收缩与凝聚**。不再是之前的试探性扫描,而是如同一个巨大的生物收紧了肌肉,准备发起致命一击。无数冰冷的几何结构在那灰色星云深处若隐若现,散发出的规则威压让远在数光年外的探测器都感到战栗。
“‘归墟’……要动真格的了。”雷栋看着传感器上传回的数据,脸色铁青,“它们之前的沉默,可能是在分析我们与‘林渊之芽’的共鸣数据,或者……是在等待什么。”
几乎与此同时,对塔林族“记忆核心”的深度挖掘,也有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发现。一段极其古老的、来自某个早已消亡的“守望者”文明的预言碎片被修复,其内容经过翻译,大意是:
“当秩序的苍白与混沌的猩红同时将目光投向同一片星域,沉默的钟声便将敲响,最终的‘筛选’即将开始……”
秩序的苍白(归墟),混沌的猩红(虫群)……同时投向同一片星域?
一个可怕的猜想浮现在凌风心头。他立刻命令监测部门,将所有的深空探测器对准塔林族飞船来的方向,那片被认为是“虫群”活动区域的银河悬臂边缘。
数天后,初步的分析结果证实了他的担忧。
在那片遥远的星域背景辐射中,检测到了一种与“归墟”的冰冷秩序截然不同的、充满了狂暴生物活性和吞噬欲望的能量签名正在增强,并且其整体移动方向,虽然缓慢,却隐隐指向……太阳系!
“‘虫群’……它们也可能在朝我们而来?”苏婉得知这个消息时,几乎无法保持冷静。一个“归墟”已经难以应付,再加上一个“虫群”?
希望要塞,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他们可能即将面对两个“寂灭级”威胁的前后夹击。
没有时间恐惧,也没有时间犹豫。凌风下达了最终的战备命令:
- “铁壁”协议最终阶段启动:所有防御力量进入最高警戒,能源分配向武器和护盾系统极致倾斜。非必要区域进入低功耗休眠状态。
- “萌芽”计划加速:林雪与“林渊之芽”进行最终阶段的共鸣尝试,力求在战争爆发前,让这独特的共生体系形成足够的自保或干扰能力。
- “薪火”计划待命:“传承之火”方舟完成最后检查,随时准备在要塞陷落前,携带核心数据库、“林渊之芽”的组织样本以及塔林族的“记忆核心”逃离。
- 与凯洛斯保持沟通,尽可能获取更多关于“虫群”的战术特点与弱点。
希望要塞,这个人类文明在末日中建立的最后堡垒,如同暴风雨中一盏摇曳的孤灯,即将同时面对来自秩序与混沌两种终极毁灭力量的冲击。生存还是灭亡,答案即将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