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汉军追击也只是试探性的——倘若敌人拼死反扑,他们或许象征性地撵一段就会收手。
但没想到对方竟毫无斗志,只顾四散奔逃。这下汉军再无顾忌,索性放开手脚猛打猛冲,全然不顾后方空虚。
很快,负责断后的鹰酱士兵死伤过半,侥幸存活者也纷纷脱离大队,向两侧荒野逃窜,指望借此躲过追杀。
然而汉军兵力终究有限,无法分兵四处清剿,只能锁定主力方向,紧紧咬住不放,持续施压,最大限度扩大杀伤。
这一举动令前方部队人心惶惶。先前庆幸自己跑得快的士兵,此刻却发现身后断后者已被尽数击溃,原本处在中段的他们,不知不觉间已滑至队尾,成了新的殿后目标。
前车之鉴犹在眼前,那种绝望的宿命感迅速在队伍中蔓延开来。
有人学着前面的人独自逃入林野;
也有人忍无可忍,怒火中烧,决定转身迎战,哪怕拼个你死我活;
更多的人则发了疯似的往前狂奔,只想逃离这个致命的位置——当看到有人留下阻击时,他们内心甚至泛起一丝感激与宽慰:至少暂时不用轮到自己去送死了。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让别人去送死总好过自己遭殃,这些断后的部队注定难逃一劫,但他们的牺牲并非毫无价值——至少能为谢尔曼争取些许喘息之机,让他和主力部队多跑出一段距离。
谢尔曼一路向谢里登将军的驻地撤退。那边有几十万兵力驻守,防线也相对稳固,只要能与谢里登会合,借着对方的防御体系掩护,他和他的残部便不再需要终日提心吊胆地逃窜。
他们可以直接进入谢里登的防区,与其他士兵并肩作战,共同抵御汉军的推进!
当谢里登得知谢尔曼进攻失利、正朝自己方向溃退的消息时,顿时火冒三丈。
“简直是胡来!这哪是撤退,分明是把祸事往我头上引!”
他最担心的是,追击中的汉军会紧跟着败兵冲入己方阵地,打乱整个防御部署。如今正面战场本就压力巨大,若再被另一支敌军从侧翼突袭,防线极可能瞬间崩溃。
“传令下去,让谢尔曼绕道!别把敌人引进我的防区!”
于是,谢里登果断拒绝了谢尔曼的求援,将他拒之门外。
在他看来,这是唯一理智的选择。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鲁莽决策,把自己和整支部队都搭进去。
谢尔曼此次失败已充分说明,主动出击或与汉军硬碰硬毫无胜算,唯有格兰特所坚持的全面固守策略才是正途。
既然如此,就该彻底打消侥幸心理,集中全部精力构筑防御,准备打一场持久的守卫战。
虽然谢尔曼战败,但他麾下兵力尚存,元气未伤。只要能稳住阵脚转入防御状态,汉军短时间内根本啃不动这块硬骨头。
可惜的是,谢里登的想法太过理想化。诚然,谢尔曼仍有可观的兵力,倘若真能拥有坚固工事和充足时间布防,确实有可能挡住汉军攻势。
可现实是,他们正处于仓皇奔逃之中,连片刻喘息的机会都没有。身后汉军穷追不舍,逼得他们只能拼命逃命,连回头抵抗的勇气都丧失殆尽。
在这种状态下,哪怕人数再多,也不过是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
“谢里登这个混账东西,竟见死不救!”
得知对方态度后,谢尔曼几乎怒不可遏,破口大骂。
当初他提出进攻计划时,谢里登可是拍手赞成、极力鼓动。可以说,正是他的支持才促使谢尔曼下定决心攻击汉军前线阵地。如今局势恶化,这家伙却翻脸不认人,不仅推卸责任,还摆出一副冷眼旁观的姿态,这让谢尔曼倍感背叛与愤恨。
“管不了那么多了,直接冲进去!先进入他们的防线甩掉追兵再说!”
谢尔曼并未提前设立自己的据点,此刻已无其他出路:要么继续盲目奔逃,像猎物一样被汉军逐步蚕食;要么不顾谢里登反对,强行突入最近的防线,借助其防御设施暂时稳住阵脚,先扛过眼前这一波猛攻!
命令一下,原本混乱溃逃的北军如潮水般涌向谢里登的阵地,顿时引起守军一片惊慌。
“谢尔曼这个疯子,竟敢违抗我的命令!”
望着远处蜂拥而来的败兵,谢里登脸色铁青,咬牙下令:
“开枪示警,不准靠近!”
砰!砰!砰!
阵地上的美军士兵举枪朝天齐射,发出警告。
谢里登原以为此举足以震慑对方,迫使其转向撤离。
然而,那群早已陷入绝境的溃兵根本无视警告。他们如同失控的野兽,在山野间横冲直撞,拼尽全力朝着那片象征生还希望的防线狂奔而来。
对他们而言,前方那片己方阵地就是唯一的活路,是溺水之人抓住的最后一根浮木。
生死关头,谁也不会轻易松手——哪怕枪声震耳,也要死死攥住这根救命稻草。
别说朝天开枪示警了,就算直接冲他们开火,恐怕也拦不住这群人。
眼前的这支美军,早已彻底失控,完全丧失了冷静。
“将、将军,我们……要不要开枪阻止他们?”
见先前的鸣枪警告毫无作用,谢里登身旁的一名副将声音发抖地低声请示。
谢里登心头怒火翻涌,一时间几乎就要下令射击。可就在话即将出口的刹那,理智终究压过了冲动。他清楚得很——此刻开枪非但无济于事,反而只会激化对方的情绪,引发混乱交火,局势将更加不可收拾。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摇头,沉声道:“放他们进来,立刻整备防线,准备迎战汉军主力!”
别忘了,这支溃兵身后,可是还有一支如猛虎般紧追不舍的汉军!
眼看着漫山遍野、乱作一团的美军士兵惊慌失措地涌入阵地,谢里登在心里把谢尔曼的祖宗八代都骂了个遍。
他实在想不通,这场仗怎么会打成这般模样?谢尔曼手握四五十万大军,去攻打一个仅有七百人驻守的小据点,耗了半天竟毫无进展;结果敌人援军一到,他的部队却瞬间土崩瓦解,败得比雪崩还快!
自己打败仗也就罢了,偏偏还一路逃窜,把祸水引到别人头上,这不是存心坑人吗?
“谢里登将军,汉军追上来了!我部急需短暂休整,这一线就拜托你了!”
谢尔曼脚步匆匆地赶来,话音未落便转身离去,根本没给谢里登反驳的机会。
他心里门儿清——谢里登肯定恨得牙痒,若留下来多待片刻,怕是要当面挨骂。与其自讨没趣,不如溜之大吉,眼不见为净。
可他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这番轻率言语,反倒让谢里登对他的厌恶又添了几分。
“哼,闯了祸就拍拍屁股走人,当我这里是收容所不成?”
谢里登望着那远去的背影,狠狠啐了一口。但骂归骂,现实的压力很快逼他收起情绪,重新思考眼前的局面。
汉军已经逼近,虽然尚不清楚谢尔曼那一战究竟如何稀里糊涂就败了,但光是看他四十多万大军都撑不住,就能看出对手绝非等闲——不仅战力惊人,兵力也必然十分雄厚。
想到这里,谢里登心头不由得一沉:谢尔曼挡不住,难道他自己就能守住?
万一他也步其后尘,全线溃退,又该往何处藏身?谢尔曼还有他这个后路可退,可他若败了,还能指望谁来接应?
如今整个战线上,只剩格兰特一部尚算完整。可要是他的部队也败退过去,汉军势必会集中优势兵力,从多个方向合围格兰特。即便格兰特善守,面对如此夹击,恐怕也难逃覆灭之局。
因此,这一关,他必须死死守住。否则,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
而另一边,一路追击至此的赵明诚,心中却愈发沉重。
尽管汉军连战连捷,气势如虹,但他始终清醒——敌方人数太过庞大。能击溃谢尔曼的四十万大军,已是天时地利人和齐聚的奇迹;如今面前又出现一支三十万之众、阵型齐整、工事完备的北军主力,他绝不敢有丝毫轻敌。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他手中这五万人马,靠着一股锐气连续奔袭数十里,一举击垮谢尔曼,已是极限中的奇迹。
指望他们再正面硬撼一支以逸待劳、严阵以待的大军?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倘若他一时头脑发热,贸然下令进攻,最可能的结果,便是攻势受挫,反被四周源源不断赶来的北军包围,最终全军覆没,功亏一篑。
别忘了,北军在这片区域的兵力远不止眼前这些。往西边再推进一段距离,格兰特麾下那四十多万大军正驻扎在那里——一旦他们接到战况通报,必然会火速驰援。若这支主力部队真的赶到战场,双方兵力对比将瞬间拉大到惊人的二十比一!
汉军此刻几乎是深入敌营腹地作战,这种局面下,对手只会越打越多。除非赵明诚背后真有数十万汉军压阵,能为他提供坚实的后盾与支援,否则他绝不敢如此冒进、贸然出击。
正因如此,他做出了一个极为理智的决定:暂时停止强攻。目前所取得的战果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预估,实在没有必要为了些许边际收益而去承担巨大的风险。
不过,表面功夫仍得做足。象征性地发起几轮进攻,既能维持战场压力,也能为己方争取宝贵的时间,用来消化刚刚斩获的战利品。否则,单是追击途中谢尔曼部队遗弃的装备和投降的俘虏,就足以让汉军应接不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