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曙光基地。
随着第二次地火窗口的到来,
新的运输舰队穿越太阳风抵达轨道母港。
舱门开启的瞬间,
空气中弥漫着微微的尘香与金属味——
那是火星独有的气息。
伍思辰亲自站在太空城的指挥席前,
注视着那些从舱门走出的身影。
这一次,不再是科研人员或航天员。
而是——建设者。
【曙光二期·人才扩编令】
“根据火星发展委员会决议,
全面引入地质、建筑、制造与农业专业人才。”
伍思辰在简报会上语气平稳:
“火星不能只是活下去的地方,
它要能成长、生产、繁荣。”
全息屏幕亮起,
上面列出四大类核心队伍:
地质勘探组——负责寻找可开采的金属矿与地下水源。
建筑工程组——负责扩大地下居住区与能量通道。
制造系统组——组建火星首个自动加工厂。
生态农业组——在封闭生态舱中进行火星植物实验。
伍思辰说完,
整个会场掌声如雷。
【火星时间·第 180日】
新一批航天员兼工程师陆续抵达。
他们穿着印有“大夏火星建设团”标志的红白航服,
在尘土中互相碰拳致意。
基地广场上,
AI引导机正带领他们进入分区。
“第三区域:地质探测。”
“第六模块:农业温室。”
“第九环:制造工厂。”
从此,
火星的昼夜中多了新的声音——
钻探的轰鸣、机械臂的咔嗒声、植物生长的低频震动。
【地质勘探组】
十几辆勘测车驶入北部峡谷。
领队刘子墨蹲下身,
用手指刮开一层红沙,
露出下方微闪的银色颗粒。
“镁矿,含量不错。”
旁边的女地质师兴奋地喊:
“我们不再靠地球运金属了!
火星也能给我们材料!”
他们把样本封装,
标上标签:“火星资源·第001号矿带”。
那是人类在外星上登记的第一片自然资源。
【建筑工程组】
地下工程区灯火通明。
机器人在低重力环境下灵活移动,
三维打印臂不断吐出钛基复合材料,
墙壁一寸寸被重构。
“防辐射值达标,空气流通良好!”
指挥官抹了抹额头的汗,笑道:
“这地儿,以后能盖学校。”
【制造系统组】
“曙光制造中心”在轨道母港内启动。
AI中控声线冷静:
“第1号打印舱启动……
第2号成型炉预热完成……
材料回收系统运转正常。”
第一批火星制造零件正式诞生。
它们不再需要地球供应,
而是由火星本地矿石冶炼提取。
伍思辰在监控台前微微点头:
“这一天,人类开始在另一颗星球制造工具。”
【生态农业组】
农业舱内温度恒定在23度。
封闭的玻璃罩里,
一株绿色的芽在红色土壤中慢慢舒展。
工程师笑着低声说:
“这是火星第一片作物。”
那是一种名为“星谷”的杂交稻类,
能在低气压与高辐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当那片嫩绿的叶尖探出土壤时,
整个农业舱都响起掌声。
“我们种下的不只是粮食,”
总工程师说,
“是火星的未来。”
【地球上的轰动】
新闻频道正在直播这场盛况。
主持人语气激昂:
“第二批定居者已登陆火星,
四大领域全面入驻!
火星,正成为人类的新大陆!”
网络瞬间爆炸。
“建筑工人也上火星了!”
“火星农业?我们真的要搬过去了!”
“这不叫殖民,这叫开荒!”
街头的广告屏上,
已经有人打出新口号:
“下一站,火星招募中!”
伍思辰看着火星传来的画面,
地质车的灯光在红色沙丘间闪烁,
地下基地的金属穹顶泛着温暖的橙色。
他轻声道:
“第一代人去了太空;
第二代人建设火星;
第三代人——
将在星辰之间出生。”
他顿了顿,微微一笑:
“从今天起,
火星,
不再是无人星球。”
【鹰酱·白宫·国家战略安全会议】
凌晨两点半。
新闻屏幕里,大夏火星基地的画面在无声播放——
工人、工程师、农学家、制造专家,
在红色的尘土上行走、焊接、播种。
总统的手指紧紧扣着桌面,
声音低沉:“他们在干什么?”
航天局局长神色复杂:“他们在建设社会,先生。”
“社会?”总统皱眉。
“是的。”
能源部长接过话头,语气有些颤抖,
“他们引入农学家、地质师、建筑师……
甚至开始在火星建立工厂。
他们不只是科研项目,而是——城市雏形。”
总统久久无语。
最后,他深吸一口气:
“也就是说,
他们的火星,已经开始自给自足。”
会议室鸦雀无声。
有人喃喃道:
“他们在重演工业革命,
但舞台——换成了火星。”
【布鲁塞尔·欧联航天理事会】
法国外长拍案而起。
“他们在火星种地了?!这是农业殖民!”
德国代表面无表情:“这不是殖民,
他们根本不需要征服对象,
他们在创造生态。”
投影屏上闪烁着最新的火星农业画面——
温室舱内,绿芽破土。
红色星球上,出现了第一抹绿色。
意大利能源代表低声道:
“我们讨论过能源危机,他们已经解决了光能;
我们讨论过粮食问题,他们在火星种出稻谷。
接下来呢?他们会在金星种橄榄吗?”
会议室一阵沉默。
最后,主席团代表苦涩地说:
“他们在改写‘地球文明’的定义。”
【伦敦·bbc特别报道】
主持人脸色僵硬地对着镜头念稿:
“最新消息,大夏在火星正式引入农业、地质、建筑与制造专家,
宣布火星基地将转型为‘行星级自给社会’。”
画面切入时,
屏幕上出现了火星地下居住区的施工影像、
勘探车的探照灯、
温室舱中闪着水汽的作物。
嘉宾忍不住插话:
“他们正在让火星变成第二个地球。”
另一人反驳:“不,
他们在让人类学会离开地球。”
直播间陷入诡异的安静。
主持人喃喃一句:
“我们曾引以为傲的‘地球中心文明’,
已经被他们推向了宇宙的边缘。”
【纽约·《经济学人》头版】
标题醒目而冷峻:
《他们在火星建城市,我们在地球吵房价》
副标题则是一句更刺耳的总结:
“当旧世界在补贴农业时,
新文明已经在别的星球重新种下了种子。”
评论区一片崩溃。
经济学家写道:
“火星的第一批作物不是农产品,
而是文明独立的象征。”
“他们不再需要地球的贸易——
他们已经开始生产未来。”
【东京·防卫航天厅】
部长盯着屏幕上那片绿意盎然的温室,
喃喃道:“他们……在种田。”
副官苦笑:“是的,先生。
他们把农业技术、光能系统、AI管理、
全都搬上了火星。”
部长沉默半晌,忽然低声说:
“他们连火星都能变绿,
我们的地球,还在为雾霾争吵。”
【巴黎·神学科学院】
几位学者围着电视,
看着火星温室的画面。
一位神父喃喃道:
“上帝赐予地球生命,
而他们,在另一颗星球上重新创造了生命。”
另一人叹息:
“这不只是科学的胜利,
这是人类对宇宙的再造。”
【罗马·联合国特别会议】
代表们目瞪口呆地看着报告。
封面标题只有一句话:
《火星社会雏形:人类的第二个起点》
美方代表几乎是咬着牙念完:
“他们宣布将在十年内实现火星社会化管理体系,
包括生产、教育、能源与自治系统。”
法国代表声音低沉:
“他们要在火星上建一个大夏。”
有人低声补了一句:
“而我们——还在地球上开会。”
【全球民间反应】
社交媒体上爆炸:
“他们把大学毕业的农学家送上火星!”
“建筑师、地质师、机械师,全去了!”
“大夏不是探索火星,是在复制文明!”
有一条留言被无数人转发:
“他们在播种未来,
而我们在数失去的时间。”
【白宫深夜】
总统看着窗外的月光,
语气几乎是喃喃自语:
“他们正在用另一颗星球,
证明地球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幕僚低声问:“那我们要怎么办?”
总统沉默很久,只说了八个字:
“我们……已经没有模板可抄。”
与此同时,
在火星的地平线下,
第一批农业舱的灯光亮起,
温室内的水汽升腾,
植物在红色尘土中摇曳。
伍思辰望着监控画面,
轻声道:
“这是我们文明在宇宙的第二次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