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心的晒谷场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平日里堆着的麦秆垛挪到了角落,取而代之的是两排蓝色的折叠棚,棚顶挂着“乡村数字集市”的红布横幅,风一吹,哗啦啦地响。这是村里头一回办这样的集市,既有传统集市的吆喝声,又多了些屏幕闪烁的光,倒比往常的赶集日更热闹几分。
一、摊位上的数字新意
李大叔的摊位在最东头,摆着刚从数据菜园摘的青菜、萝卜,还有自家腌的萝卜干。与别家不同的是,他的摊位前立着块小电子屏,上面滚动着一行字:“青菜:今日采摘,农残检测合格;萝卜:生长周期65天,施用有机肥3次;萝卜干:传统工艺,无添加剂”。旁边放着个扫码牌,村民扫码就能看到这些蔬菜在菜园里的生长照片,从播种到收获,清清楚楚。
“李叔,你这屏还挺洋气!”来买菜的王婶笑着扫码,手机上立刻弹出青菜的生长数据:“种植期间浇水12次,光照总时长580小时,未使用化学农药”。她挑了把青菜,用摊位上的智能秤一称,屏幕显示“0.8斤,2.4元”,扫微信付了钱,秤还“嘀”地响了声:“感谢购买,您已为绿色种植助力”。
“这都是陈阳那小子帮弄的,”李大叔笑得合不拢嘴,“说现在城里人就信这个,咱自己吃着也放心。”他指着隔壁王婶的番茄摊,那边更热闹——王婶举着手机直播,镜头对着红彤彤的番茄:“家人们看这糖度!刚测的5.2,咬一口爆汁!数据菜园里长的,童叟无欺!”手机支架旁的小屏幕上,订单数正一个劲地涨。
集市中间的“共享服务台”前,围了不少人。张技术员拿着平板电脑,教大伙用“乡村集市”App:“点这个‘供需发布’,想卖啥、想买啥,写清楚,系统自动匹配。你看,刘婶想买十斤小米,系统就推了赵叔家的,他家小米刚碾的,还挂着检测报告呢。”
刘婶戴着老花镜,在张技术员的指导下点了下单,屏幕上跳出赵叔的摊位号和小米的质检数据:“水分13%,杂质0.2%,符合优质小米标准”。“这比挨个摊位问省事多了!”刘婶乐了,“还能看别人的评价,不像以前怕买着陈米。”
二、集市里的互助暖流
“以物换物”区在集市西头,摆着几张长桌,上面摆满了村民带来的东西:周奶奶的布鞋、张大爷编的竹篮、赵姐做的酱菜……每件东西旁都贴着纸条,写着想换啥。周奶奶的布鞋旁写着“换两斤新米”,张大爷的竹篮想换“一把好用的镰刀”,赵姐的酱菜则“换点新鲜蔬菜”。
“周奶奶,我用新碾的小米换您的布鞋成不?”陈阳媳妇提着米袋走过来,她早就看上了那双绣着牡丹的布鞋。周奶奶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咋不成!你这米香,配我这布鞋,值当!”两人在登记本上写下交换信息,周奶奶摸着新米袋,陈阳媳妇则小心翼翼地把布鞋放进包里,像得了宝贝。
不远处的“技能交换”栏更有意思,黑板上写着:“王木匠会修农具,想换点新鲜蔬菜;李电工能接电线,换两斤鸡蛋;张裁缝会做衣服,换袋面粉”。刚买完菜的李大叔看到,赶紧在王木匠那行后面写:“我有青菜换修锄头”——他家的锄头木柄松了,正愁没人修。
王木匠很快找了过来,两人约好下午去李大叔家修锄头。“以前修个锄头得跑镇上,还得花钱,现在用两把青菜就换了,多好!”李大叔感慨道。王木匠笑着说:“我家正好缺青菜,这不,各取所需!”
集市的角落搭了个小舞台,村里的文艺队在表演节目,唱的是新编的《数字乡村谣》:“传感器,埋地下,庄稼长势全知道;手机扫,数据跳,买卖公平不糊弄……”台下的村民跟着节奏拍手,孩子们在人群里跑来跑去,手里拿着刚买的糖画,笑声比锣鼓还响。
三、数据背后的人情味
“交易数据”大屏立在集市中央,红底白字格外醒目,实时刷新着交易信息:“王婶番茄卖出25斤,收入125元;李大叔青菜卖出18斤,收入54元;以物换物成功12笔,技能交换达成8笔”。旁边的“满意度”图标显示98%,下面小字写着:“今日收到好评32条,建议2条”。
“你看这数据,比咱记账本清楚多了。”张技术员指着大屏对大伙说,“这不仅是卖了多少东西,更是咱村的日子越来越好的证明。”他点开后台,调出更详细的分析:“买青菜的最多,说明大伙爱吃新鲜的;换布鞋、竹篮的不少,说明咱老手艺还受欢迎。”
傍晚的集市渐渐散去,村民们提着大包小包往家走,李大叔的青菜卖完了,兜里揣着鼓鼓的零钱,还换了把新修的锄头。王婶的番茄也售罄,直播收入比线下还多,她正跟陈阳媳妇请教怎么剪辑视频:“下次我也想拍拍腌咸菜的过程,让城里人看看咱的手艺。”
收摊时,陈阳在“共享服务台”的电脑上统计今日收成:“总交易额3280元,线上订单56笔,最远的寄到了邻市。”他把数据导出来,打印了几份,一份贴在大屏旁,一份送到村委会,还有一份留给自己——这是他做乡村电商的底气,也是村子越来越兴旺的见证。
夕阳把晒谷场染成了金色,折叠棚被慢慢收起,露出底下的水泥地,上面还留着蔬菜的清香和孩子们踩出的小脚印。李大叔扛着锄头往家走,路过数据菜园时,看到传感器的指示灯还在闪,像无数双眼睛守着这片土地。他想,这数字集市哪只是买卖东西,是把大伙的心凑得更近了,让日子既有数据的实在,又有人情的温度,真好。
夜里,陈阳的手机收到条新消息,是城里买家发来的:“番茄太新鲜了!看到生长数据就觉得放心,下次还买你家的。”他笑着回了句“谢谢支持,明天摘了新黄瓜给您留着”,窗外的月光洒在晒谷场上,仿佛还能听见白天的吆喝声和笑声,在晚风里轻轻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