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风,带着初夏的燥热。
却吹不散林凡心头的些许阴霾。
他已决定主动出击。
去探查那股盘踞在皇宫深处的神秘文气。
但这需要时间。
也需要沈万三动用他庞大的商业网络,去抽丝剥茧。
在等待结果的这段日子里。
京城表面上的平静,却因一场意外的重逢,被打破。
俊才馆门前。
周子谦兴奋地冲进书房。
“先生,有故人来访!”
林凡从案牍前抬起头。
他正沉浸在对各地民生奏报的分析中。
“故人?”
他心中略感疑惑。
他在京城,除了俊才馆的学子,并无深交。
周子谦脸上挂着难以抑制的笑容。
“是刘希文、王谦、陆远他们!”
“就是与先生一同乡试的几位兄台!”
林凡的眼神,亮了一瞬。
刘希文、王谦、陆远。
这些名字,将他瞬间拉回了乡试时的青州府。
那段日子,虽然短暂。
却充满了奋斗的激情。
和同窗情谊的温暖。
他记得。
刘希文为人豪爽,文笔大气。
王谦心思缜密,擅长考据。
陆远则诗才斐然,性情洒脱。
他们曾一同在贡院外等待。
一同为彼此的诗文喝彩。
一同在放榜时,分享喜悦。
那时的他们,意气风发。
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
林凡放下手中的笔。
“快请他们进来。”
他起身,走到院中。
只见三人正站在俊才馆的院门口。
目光中带着一丝忐忑。
又带着无法掩饰的激动。
当他们看到林凡时。
钱通率先冲了过来。
他一把抓住林凡的肩膀。
“林兄!真的是你!”
“金陵一别,数月未见,风采更胜从前啊!”
他的声音,带着一如既往的豪迈。
刘希文和陆远也快步上前。
刘希文拱手行礼。
“林会元大才,我等能在此重逢,实乃幸事。”
陆远则眼中闪烁着光芒。
“林兄的文道,如今已是京城文坛的焦点。”
“我等在青州府时,便时常提及林兄的惊世之言。”
“如今能亲耳聆听,当浮一大白!”
林凡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
心中的疲惫,消散了几分。
一种久违的轻松感,涌上心头。
“诸位能来,我心甚慰。”
他笑着。
“快请入内,我们好好叙旧。”
四人入座。
周子谦奉上香茗。
茶香袅袅。
旧友重逢,话题自然从乡试开始。
他们回忆起贡院中的紧张。
回忆起放榜时的欢呼。
也谈及了后来在京城的见闻。
王谦感叹。
“林兄,你可不知。”
“你那句‘民为贵’,在京城掀起了多大的波澜。”
“我等在酒肆茶楼,时常能听到有人为此争论。”
刘希文则忧虑地看着林凡。
“林兄,你虽得帝王恩宠。”
“但世家大族,绝非善类。”
“我等听闻,他们对林兄的攻讦,从未停止。”
陆远也附和道。
“林兄,京城的水,比青州府深得多。”
“你虽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也要小心为上。”
他们的话语中。
充满了对林凡的关心。
也透露出对京城局势的担忧。
林凡听着。
心中涌过一股暖流。
这些朋友,没有因为他的高位而疏远。
也没有因为世家的威压而退缩。
他们的情谊,是如此纯粹。
在京城这座充满算计的城池里。
这份真情,显得尤为珍贵。
他轻声说道。
“多谢诸位关心。”
“我心中有数。”
“只是,这京城风云变幻。”
“我所求,并非一己之私。”
“而是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
他的目光,望向窗外。
京城的喧嚣,似乎被俊才馆的院墙,隔绝在外。
但那份沉重,却依然存在。
王谦等人听着林凡的话。
眼神中充满了敬佩。
他们知道。
林凡的文道,早已超越了个人荣辱。
上升到了一种,更高的境界。
他们也分享了各自的近况。
王谦在京城一家书院任教。
刘希文则在一家报社担任撰稿。
陆远则潜心诗文,时常参加京城文会。
他们虽然没有林凡那般耀眼。
却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努力奋斗着。
这次重逢。
让林凡紧绷的心弦,得以短暂放松。
他与旧友畅谈。
不仅是叙旧。
更是在朋友的关怀中,重新审视自己的初心。
为民请命。
革除弊政。
这,才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
也是他文道的根本。
夜色渐浓。
王谦等人告辞离去。
他们知道。
林凡的道路,注定不凡。
也注定充满荆棘。
但他们,会永远支持他。
俊才馆内。
林凡独自一人,站在院中。
晚风吹拂。
他抬头望向星空。
那股压抑的氛围,似乎被旧友的到来,冲淡了几分。
但京城的暗流,并未因此而停止。
那股来自皇宫深处的神秘文气。
依旧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
时刻提醒着他。
真正的风暴,还未到来。
他知道。
旧友的出现,是上天赐予的慰藉。
也是一种提醒。
提醒他,无论前路如何险恶。
都不能忘记。
自己是为了谁,而战。
这短暂的宁静。
让林凡的心,变得更加坚定。
他深吸一口气。
眼神中,再次充满了锐利。
旧友是否会卷入京城风波?
他们的出现,又将如何影响林凡的决策?
一切,都将在未来的日子里,逐渐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