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才馆内,林凡的心湖激荡,远不如表面那般平静。
那股无形无质的文气,像一片阴影笼罩在他的感知深处。
它不属于世家的嚣张跋扈。
也不似皇权的堂皇威严。
更非清流的浩然正气。
它古老,深邃,带着一种超越凡俗的审视。
林凡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支毫笔,却久久未曾落墨。
他知道,这京城的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
他一直自诩为棋手,至少也是能搅动风云的棋子。
但那股文气的出现,让他猛然意识到。
自己可能只是,更大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而这股神秘力量,才是真正的幕后执棋者。
或者说,是与皇室核心,有着更深联系的另一位棋手。
这种认知,让林凡心底生出强烈的警惕。
他所求,是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
这需要他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他不能沦为任何势力的工具。
更不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他人手中的刀。
三日之期已至。
周子谦早早便开始打理俊才馆。
他将馆内清扫一新,备好茶点。
今日的文会,对林凡而言,意义非凡。
这不仅是与新科举子交流的契机。
更是林凡,进一步探查京城暗流的机会。
他隐约觉得,那股神秘文气,并非全然无迹可循。
它似乎与京城的气运,有着某种玄妙的共鸣。
而今日,俊才馆汇聚京城文气。
或许能让他,捕捉到一丝端倪。
正午时分,韩子敬携数位新科举子,如约而至。
他们大多出身寒门,或小家族。
眼中带着对林凡的崇敬,以及对未来仕途的期盼。
“林会元大才,能得一叙,实乃我等幸事。”
韩子敬拱手行礼,言辞恳切。
林凡回以微笑,示意众人入座。
他与韩子敬等人,畅谈治国之道。
从“均田地”的土地改革,到“清吏治”的官场整顿。
再到“睦边邻”的外交策略。
林凡提出的许多构想,都让韩子敬等人茅塞顿开。
他的思想并非纸上谈兵。
而是有着一套完整且可行的实践体系。
韩子敬等人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发现,林凡的文道,远不止诗词文章。
更是经世济民的真才实学。
在交流过程中,林凡的感知力始终全开。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以及俊才馆内外,京城文气的流动。
他发现,随着文会的深入。
随着众人对“经世济民”文道的认可与共鸣。
俊才馆内的文气,变得愈发纯粹,愈发凝实。
这股文气,如同无形的清风。
在京城广阔的文气海洋中,划出了一道独特的轨迹。
突然,一道极其微弱的波动,从皇宫方向传来。
它一闪而逝,几乎难以捕捉。
但林凡的心脏,却骤然收紧。
就是它。
那股神秘的文气。
它没有再次直接窥伺林凡。
而是像一个旁观者,冷漠地注视着俊才馆内的一切。
林凡表面不动声色。
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
这股力量,果然与皇宫有关。
但它的性质,却与乾元帝的帝王文气截然不同。
它更像是,皇宫深处,某个古老而隐秘的存在。
它不参与世俗的争斗。
却又超然其上,俯瞰着京城的一切。
在文会结束时,林凡心中已有了初步的判断。
他知道,这股力量,很可能并非针对他个人。
而是针对,他所代表的“文道革新”。
针对他,试图打破旧秩序的宏愿。
“韩兄,今日一叙,受益匪浅。”
林凡起身,向韩子敬等人拱手。
“他日若有机会,吾等当共谋大乾未来。”
韩子敬等人,对林凡的敬佩,更深一层。
他们知道,林凡不仅仅是文采斐然。
更是有着经世济民的真才实学。
文会结束后,韩子敬等人久久不愿离去。
他们围绕在林凡身边,请教不断。
林凡也耐心解答,毫无保留。
他知道,这些人,将是他未来重要的班底。
夜幕降临,俊才馆恢复了宁静。
林凡独自一人,站在书房窗前。
他的目光,穿透夜色,望向皇宫深处。
那股神秘的文气,再次消失无踪。
但它留下的痕迹,却让林凡心中,有了明确的方向。
他不能坐以待毙。
他必须主动出击。
他要揭开这股神秘力量的面纱。
他要跳出棋局,成为真正的执棋者。
林凡唤来周子谦。
“子谦,通知沈万三。”
他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我要他动用所有渠道,调查京城中所有,与皇室有关的隐秘家族,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古老宗门。”
“尤其是,那些与皇宫深处,有着若有若无联系的存在。”
周子谦领命而去。
他知道,先生此举,意味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京城的夜风,吹过俊才馆的屋檐。
林凡的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锐利。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未来的路,将更加凶险。
他不仅要与世家周旋,与皇子博弈。
更要揭开这股神秘力量的面纱。
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
京城的棋局,远未结束。
而林凡,已然决定,反手破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