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晨光带着冬日的清寒,洒在“山海花田”的菜地里时,整片菜地已化作一片翠绿的宝藏——白菜裹着紧实的菜心,萝卜顶着翠绿的缨子,胖乎乎的根茎埋在土里,轻轻一拔就能带出带着泥土清香的果实,连空气里都飘着新鲜蔬菜的清爽气息。
“可以收获了!”谢怜蹲在田埂边,双手握住一颗萝卜的缨子,轻轻一拉,一颗白净饱满的萝卜便破土而出。花城提着竹筐走过来,笑着接过萝卜:“老水手早上来说,今天要把白菜和萝卜都收完,下午就办‘冬菜宴’,让乡亲们都来尝尝新鲜菜。”
两人刚走进菜地,就听见小海娃的欢笑声。他穿着厚厚的棉袄,手里拿着个小铲子,正蹲在一颗白菜旁,小心翼翼地挖着周围的泥土:“谢怜哥哥!你看这颗白菜多大呀!比我去年种的还大!”
老水手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个镰刀,正在收割白菜:“割白菜要贴着根部割,”他弯腰挥镰,一颗裹紧的白菜便躺在了地上,“别伤着菜心,这样才能放得久。”
小海娃立刻放下小铲子,学着老水手的样子,用小镰刀轻轻割白菜:“大白菜,你长得真壮!今天就能让大家尝到你的味道啦!”墨尾也凑过来,蹲在竹筐边,要是有萝卜缨子垂到地上,就用爪子轻轻扒拉到筐里,惹得众人发笑。
正忙着,远处传来马蹄声。南风和慕情赶着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几卷草绳和一个木盒:“文书在后面呢,带着乡亲们过来帮忙了,让我们先把东西送过来,”南风跳下车,拿起一捆草绳,“这草绳用来捆白菜,免得搬运的时候散了。”
慕情打开木盒,里面装着绣娘新做的蔬菜形状小挂饰:“绣娘说这挂饰送给孩子们,有白菜、萝卜的样子,看着喜庆,”她把挂饰分给围过来的孩子,“你们拿着挂饰,一会儿‘冬菜宴’上还有好吃的点心哦。”
孩子们开心地接过挂饰,有的别在衣襟上,有的拿在手里把玩,菜地边瞬间热闹起来。一位大娘笑着说:“绣娘手真巧,这挂饰做得跟真的一样,孩子们可喜欢了!”
没过多久,文书就带着乡亲们赶到了。大家纷纷拿起工具,有的收割白菜,有的拔萝卜,有的搬运蔬菜,分工明确,动作麻利。文书则拿着纸笔,在一旁记录收成,脸上满是欣慰:“今年的冬菜收成比去年好,白菜每颗都有五六斤,萝卜也长得壮实,足够咱们和乡亲们吃整个冬天了。”
中午时分,冬菜终于全部收割完毕。马车装满了新鲜的白菜和萝卜,朝着“冬菜宴”的场地驶去。场地设在花田边的空地上,木桌上已摆好了刚摘的青菜、刚拔的萝卜,还有老水手提前炖好的萝卜排骨汤,热气腾腾的,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冬菜宴开席啦!”老水手站在场地中央,大声吆喝着。乡亲们围坐在木桌旁,有的拿起刚洗好的萝卜生吃,有的品尝着炖得软烂的萝卜排骨汤,有的则动手包饺子,用新鲜的白菜做馅,欢声笑语回荡在花田上空。
小海娃端着一碗排骨汤,跑到谢怜身边:“谢怜哥哥,你快尝尝!这萝卜炖得可香了!明年咱们还要种更多的冬菜,办更热闹的‘冬菜宴’!”
谢怜接过汤碗,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蔓延到全身:“好,明年咱们不仅种白菜、萝卜,还要种更多品种的蔬菜,让‘冬菜宴’更丰盛。”
午后,阳光渐渐柔和。文书组织乡亲们开展“蔬菜创意大赛”,大家用白菜、萝卜雕刻出各种造型,有的雕成花朵,有的刻成小动物,引得众人阵阵赞叹。小海娃和墨尾合作,用一颗小萝卜雕成了小狐狸的样子,虽然简单,却格外可爱,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傍晚时分,“冬菜宴”接近尾声。乡亲们带着打包的蔬菜和点心,满载而归,脸上满是满足。小海娃拉着谢怜的衣角,不舍地说:“今天真开心!明年的‘冬菜宴’,咱们还要邀请更多人来好不好?”谢怜笑着点头:“好,明年咱们把‘冬菜宴’办得更热闹,让更多人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温暖。”
回到故事阁,夜幕已经降临。谢怜把今日冬菜丰收和“冬菜宴”的事详细记在四季花事册上,还贴上了一片晒干的白菜叶,作为纪念。花城则在厨房忙碌,煮了一锅白菜豆腐汤,清淡爽口,暖胃暖心。
夜深了,小海娃躺在床铺上,手里捧着白天赢得的小奖品——一个绣娘做的白菜挂饰,很快就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意。谢怜和花城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手里捧着温热的白菜豆腐汤。
“三郎,”谢怜轻声说,“从春种到冬收,从赏花宴到冬菜宴,这一年过得真充实。看着乡亲们开心的笑脸,看着这片土地孕育出的丰收,觉得所有的忙碌都值得。”
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以后的每一年,我们都会守着这片土地,伴着四季流转,春赏花、夏收籽、秋播种、冬品宴。和身边的人一起,把这‘山海花田’变成永远充满生机与温暖的家园,让每个日子都像这‘冬菜宴’一样,热闹、踏实、充满希望。”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桌上的四季花事册和那幅“菜苗破土图”上。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院中的虫鸣,像是在为这一年的圆满奏响尾声,也为即将到来的新一年,埋下崭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