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系统高效地运转着,将募集到的天文数字般的贡献点。
本质上是对根据地内物资、人力、生产能力的支配权,精准地投向了最急需的领域。
这笔资本的注入,如同给一台本就开始加速的机器,换上了更强大的引擎,注入了最高标号的燃料。
一场由资本驱动、目标明确的经济飞跃,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数月光阴,如白驹过隙。
“远征”系统对债券资金的运用,遵循着清晰的优先级和严密的投资回报计算,其成果已开始显现。
资金首先就是注入工业项目,军工优先。
桂柳基地的军工生产线开始了第二轮、第三轮的扩建。
新的厂房如同雨后的蘑菇般冒出来,一条条崭新的自动化生产线被安装调试。
专门生产“轮战”部队急需的突击步枪、通用机枪、各型炮弹以及单兵装备,同时也开始尝试复刻更复杂的武器系统部件。
在岭南省,修复旧时代工业遗产的计划被提上日程并飞速执行。
一座座曾经废弃的工厂,在工程队伍和系统提供的技术支持下,重新焕发生机。钢铁厂的高炉再次燃起熊熊火焰,化工厂的管道中重新流淌着原料,机械加工厂的机床再度轰鸣。
与此同时,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工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在远征系统的统一规划和国家资本的强力投入下,大型制药厂、现代化制盐厂和集约化糖厂的建设与复产计划被同步启动。
药品生产利用修复的化工基础,优先复产了基础的抗生素、止血药、麻醉剂和疫苗生产线。
这些救命的物资,不仅直接供应军队和公立医疗系统,更作为战略储备,与粮食一样,成为稳定社会、锚定贡献点价值的重要基石。
沿海地区的盐场迅速恢复规模化生产,通过现代化的提纯和加碘工艺,确保了合格食盐的稳定供应。
在内陆,利用广南原有的蔗糖产业基础,数座糖厂被修复并扩产。
盐和糖,这两种人类生存和体力恢复的必需品,其战略地位被重新确认,由国家直接控制其生产和储备,成为与粮食、药品并列的“生存物资锚定物”。
与之相伴的,是更多专门的军用设施,大型战略油库、地下弹药储备库、战车维修中心、强化雷达站与防空阵地。
在琼州、岭南等战略要地被修建起来。工业产能的指数,以前所未有的斜率直线飙升。
在农业上,得益于“远征”系统提供的、经过命运科技实验室的基因编辑优化的超级作物种子,具有抗病、抗旱、高产的优良特性,以及智能化的农业管理系统如精准灌溉、无人机施肥、病虫害监测,
根据地的农业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债券资金用于大规模铺设滴灌系统、采购农业无人机、建设温室大棚和大型粮仓。
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成倍增加,不仅彻底解决了根据地的口粮问题,大量盈余的粮食还得以投放市场,稳定了物价,也为畜牧业提供了饲料,间接促进了肉蛋奶的供应。
与此同时,在修复的沿海船厂,一批批具备远洋作业能力的渔船被修复或改造下水,重新驶向蔚蓝的大海。
渔业生产的恢复,为民众的餐桌提供了宝贵的蛋白质,也催生了相关的加工、冷藏、运输产业,创造了大量就业。
到第三个月末,剩余资本开始大规模涌入公共设施领域。
一条条坑洼不平的公路被拓宽、铺平,升级为可供重载军事车队快速机动的战略公路。
中断多年的铁路线被逐一修复,响起的汽笛声宣告着物资和人员流动的大动脉再次畅通。
港口的深水泊位不断增加,吊装设备昼夜不停,吞吐量连连攀升。
城市内的供水、供电、通讯系统得到系统性升级改造,稳定性和覆盖范围大大提高。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也为军事调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满足军事和重工业的优先需求后,部分资金和产能开始向轻工业领域倾斜。
首先重启的是对民生有直接影响和能快速回笼资金、稳定社会的部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根据地烟草专卖局”的重新开张。
香烟这种非必需但需求巨大的消费品,一经推出,立刻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不仅为财政带来了可观的税收,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尤其是军人和重体力劳动者的精神需求。
随后,一些基础的纺织利用修复的纺织厂生产军服和民用布料、日化生产肥皂、牙膏等、家具、小型五金等民用工厂也相继恢复生产或新建。
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恶性通货膨胀或资源错配,“远征”系统在林禹的授意下,构建了一套精密的调控机制:
贡献点锚定与物资调控:贡献点的价值,被严格锚定在基础物资,主要是粮食、药品、盐、糖和关键公共服务如电力、基础医疗上。
农业的爆发式增长和战略物资,药品、盐、糖的根据地控盘,提供了充足的“压舱石”商品。
当市场出现波动时,政务院下属的商业物资调节局会直接向市场投放储备粮、渔获、基础药品及盐糖等必需品,平抑物价,确保贡献点的购买力基本稳定。
同时,对军工、能源、交通、药品、盐糖等核心领域的工资和产品价格实行指导价管理,避免资本无序冲击。
债券的利息支付,主要来源于两大块:一是“轮战”和优化打击获取的净点数收益,这部分由军事行动的效率保证
二是投资产生的实业回报,例如国营工厂上缴的利润、烟草专卖税收、港口使用费、铁路运输收入,以及根据地控制的盐、糖、基础药品等战略物资的专卖收益。
这形成了一个闭环:债券资金投入生产 → 产生商品和利润(包括武器、工业品、粮食、药品、盐糖等) → 利润部分用于支付债券利息 → 民众获得收益,增强购买力和对体系的信心。
随后,各地市政府根据林禹指示的“灵活原则,有序放开”,在确保战略资源和国家经济命脉(包括粮食、能源、药品、盐糖等)掌握在国营手中的前提下,开始允许并鼓励小型私营个体户进行经营。
为了进一步激活微观经济活力,并为这些私营活动提供合规、受控的金融支持,“远征”系统主导成立了“复兴发展银行”。
该银行利用部分债券资金作为本金,向符合条件、具备可行盈利预期如涉及民生服务、手工业、本地特产加工、小型流通等的私人小型企业或个体户提供小额贷款。
贷款申请需通过“远征”系统的信用和项目评估模型审核,确保资金流向有利于补充国营经济短板、满足民间多样化需求的领域。
例如,一个由几位厨师家庭出身的幸存者打算合伙开一家小餐馆,或者一个懂技术的工人想开设农机维修铺,在提供详细计划和担保后,都有可能获得低息启动贷款。
这既避免了民间高利贷的滋生,又将私营经济更紧密地纳入了官方金融体系的管理范畴。
金融监管与风险隔离:“远征”系统本身就是最强大的金融监管机构,任何大规模的、异常的贡献点流动都会被监控。
禁止任何形式的民间高利贷和非法集资,所有金融活动必须通过系统认可的渠道进行包括债券和复兴发展银行的贷款。
债券市场和银行信贷是唯二受控的官方投融资渠道,有效避免了资本空转和投机炒作。
债券资金和银行本金设立专用账户,流向受到严格审计,确保资金优先用于实体生产和获得授权的商业活动。
重建的工业品、丰收的粮食、捕捞的海产、药品、盐、糖、香烟以及其他轻工业产品,开始大量涌入市场。
由小额贷款催生的小餐馆、维修店、手工作坊等,则进一步丰富了服务的供给。
民众手中因债券利息预期、参与各项建设工作以及经营小生意而增加的贡献点,有了更多可以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这使得贡献点的购买力保持稳定,甚至由于商品和服务日益丰富而感觉“更值钱了”,有效避免了因货币超发可能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
经济的各个环节开始形成强劲的正向循环:债券募集资金 → 大部分投入工农业、战略物资生产和基础设施,小部分注入银行作为信贷本金 → 工农业扩大生产、战略物资储备充盈、基础设施提升效率、银行信贷激活私营经济 → 丰富的商品和服务投入市场满足消费、创造就业和利润 → 民众收入增加、对未来预期乐观 → 更愿意消费和进行投资 → 根据地财政和系统点数收入增加、银行信贷资金得以回收和补充 → 进一步扩大再生产、支持军事行动并持续赋能微观经济 → 军事行动开拓空间、获取资源、保障安全,为经济发展提供更稳定的环境。
整个复兴根据地的经济,仿佛坐上了火箭,开始了一段令人瞠目结舌的起飞期。
昔日破败的城市开始出现新的生机,集市上人声鼎沸,工厂区灯火通明,农田里绿意盎然,渔港内千帆竞发。
一种久违名为“繁荣”的气息,开始在这片文明的废墟上弥漫开来。
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正在切实改善,而这份改善,与根据地的强大与前线军队的胜利、与自己购买的每一张“远征债券”、甚至与街头新开的那家小吃店都息息相关。
站在指挥中心顶层的林禹,看着屏幕上那如同瀑布般刷新的数据——点数获取速率因“轮战”和“优化打击”而持续高位运行。
工业产能指数几乎是以垂直的态势向上猛冲。
债券认购额早已突破最初设定的所有目标,并开始酝酿第二期发行。
市场商品交易总额和活跃度连创新高。
农业产量预测图表更是呈现出一条陡峭得令人难以置信的上升曲线。
甚至连“复兴发展银行”发放的小额贷款数量和支持的小微企业就业人数,也成了一项快速增长的指标……
他知道,北方太约的阴影依旧浓重,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加严峻。
但此刻,他的手中掌握的,已经不仅仅是一支强大的军队。
他拥有了一台被资本与信念共同驱动全面复苏为战争和复兴而生的庞大国家机器。
这台机器正在将整个文明的力量拧成一股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狂奔。
用未来的战利品,支撑现在的战争。
用毁灭的手段,掠夺生存的资源。
用金融的逻辑,捆绑文明的命运。
用繁荣的经济,滋养战争的根基。
这是一条在旧时代注定会引发无数争议的道路,但在这片文明的废墟之上,在生存与复兴的绝对目标下,它就是最现实、最有效、也是唯一的真理。
“来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林禹望向北方,那里似乎有雷云在汇聚,他的轻声自语中带着一丝掌控全局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斩断一切阻碍的决绝。
“无论你们是太约,还是别的什么……想要打断我们的复兴,就得先问问我们手中的剑,和我们身后这台已经全面启动、正轰鸣着冲向未来的战争机器,答不答应!”
南海的波涛之下,攻击核潜艇如同幽灵般无声地巡弋。
琼州的港口之内,航母舰载机频繁起降,引擎的尖啸撕裂长空。
内陆的群山之中,“轮战”部队的枪炮声昼夜不息,如同文明的熔炉在煅烧着死亡的杂质。
遍布根据地的工厂里,新的武器和民用商品正带着钢铁的温度与生活的气息源源不断地下线。
广阔的田野中,智能化的农机悄然穿梭,守护着承载希望的禾苗。
熙攘的市场上,人们用贡献点交换着商品,谈论着债券的收益和前方的捷报。
甚至在一些刚刚清理完毕的街巷,由“复兴发展银行”贷款支持的小店也亮起了温暖的灯火……
...一场以整个文明未来为赌注的宏大远征,已经进入了全新的、更加激烈、也更加充满生机的章节。
在这片轰鸣的繁荣之下,一位原本身份是旧时代经济学教授,如今在后勤部负责统计工作的老者,在审阅着雪片般增长的数据时,终于难抑心中的震撼。
于私下里对身边的弟子发出了惊叹:“这……这是划时代的创举!它用未来的战争收益作为信用基础,将当前的剩余生产能力和社会财富,高效地导向了最急需的军事和重工业领域”
“更以粮食、药品、盐、糖这些生存之本锚定货币,稳住了经济根基! 这是最极致的……战时统制经济学!”
而林将军,正是这个章节的执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