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年的秋天,小周带着苏晚、儿子小宇和刚上小学的孙女念念回到了银杏林。
出发前几天,家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念念拿着画笔,趴在客厅的地板上,认真地给银杏叶涂颜色。“爷爷,你看我画的银杏叶,是彩虹色的!”她举着画纸,跑到小周面前炫耀。
小周放下手里的报纸,笑着抱起她:“念念真厉害,画得比爷爷小时候好多了。”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眼角的皱纹也深了许多,但抱起孙女时,眼神依旧温柔。
苏晚正在厨房里收拾行李,听到这话,探出头来:“念念,别闹爷爷,快过来帮奶奶把你的小裙子叠好。”她的脸上也有了岁月的痕迹,但笑容依旧温暖。
小宇已经长成了一个高大的小伙子,正在一旁帮周叙白整理拐杖。周叙白今年已经快九十岁了,身体大不如前,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坐在轮椅上。林听言的背也更驼了,但依旧精神矍铄,正坐在沙发上,一针一线地给念念绣一个银杏叶形状的小荷包。
“妈,您歇会儿吧,别累着眼睛。”苏晚走过来,轻轻按住林听言的手。
林听言笑了笑:“没事,我闲着也是闲着,给念念做个小礼物,她肯定喜欢。”
出发那天,天气格外好。小周开着车,苏晚坐在副驾,小宇则在后排照顾周叙白和林听言,念念坐在林听言的腿上,一路上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太奶奶,银杏林里有小松鼠吗?”
“太爷爷,你小时候在银杏林里玩什么呀?”
“爸爸,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到呀?我想快点去捡银杏叶。”
小宇耐心地回答着妹妹的问题,偶尔回头和父母聊几句。苏晚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掠过的风景,心里满是感慨。这已经是他们第五次一起来银杏林了,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孩子们都长大了,父母也老了。
车子到达银杏林时,已经是上午十点多了。小周停好车,先下车打开副驾的车门,扶着苏晚下来,又绕到后排,和小宇一起把周叙白从轮椅上抱下来,小心翼翼地扶到地上。林听言则自己慢慢走下车,牵着念念的手。
“太奶奶,你看,好多银杏树!”念念指着眼前的金色海洋,兴奋地叫了起来。
林听言笑着点点头:“是啊,念念,这里就是太爷爷和太奶奶年轻时种下的银杏树。”
他们朝着林子深处走去,小宇推着轮椅,小周和苏晚一左一右地扶着林听言,念念则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前面跑来跑去,时不时地捡起一片银杏叶,递给身边的大人。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那棵大银杏树。树干比五年前更粗壮了,树枝上的叶子依旧金黄茂密。小周走到树前,摸了摸树干,感慨道:“还是老样子,就是更有沧桑感了。”
林听言拿出那幅画,找了一根结实的树枝挂好。这幅画已经陪伴他们三十多年了,画框有些陈旧,但画面上的银杏林依旧清晰动人。“来,我们一家人在这里拍张照。”
小周和苏晚站在中间,小宇推着轮椅,让周叙白和林听言站在他们身边,念念则坐在周叙白的腿上。相机快门按下,定格下了这温馨的瞬间。苏晚看着照片里的一家人,笑着说:“真好,又多了一张全家福。”
他们在大银杏树下铺上野餐垫,小周拿出自己带的蓝牙音箱,播放着舒缓的音乐。林听言打开画板,准备画画,念念凑到她身边,好奇地问:“太奶奶,你要画银杏树吗?我可以帮你涂色吗?”
“
当然可以啦,”林听言笑着说,“念念来帮太奶奶涂颜色,肯定会很漂亮。”
苏晚和小宇一起整理零食和水,小周则坐在周叙白身边,陪他聊天。“爸,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按时吃药?”
周叙白笑了笑:“挺好的,有你妈照顾我,你放心吧。就是有时候会想以前的事情,想我们年轻时在这里开垦荒地的日子。”
“
是啊,”小周点点头,“那些日子虽然苦,但很充实。现在想想,真怀念。”
中午的时候,他们坐在野餐垫上吃午饭。念念拿着自己最喜欢的草莓蛋糕,递给周叙白:“太爷爷,你吃蛋糕,可甜了。”
周叙白接过蛋糕,尝了一口:“真甜,念念真乖。”
林听言看着念念,笑着说:“这孩子,和小周小时候一模一样,都那么懂事。”
吃完午饭,小宇提议去看看小周种的那棵银杏树。他们沿着熟悉的小路走去,很快就看到了那棵树。如今它已经长得和旁边的大树差不多高了,枝叶繁茂,金黄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爸爸,这就是你小时候种的树吗?”念念仰着头,惊讶地问。
“
是啊,”小周点点头,“爸爸十岁那年种的,现在已经长得这么高了。”
小宇摸了摸树干,说:“真厉害,比我还高呢。明年春天,我们也来这里种一棵小树苗,给念念当礼物好不好?”
念念用力点点头:“好啊好啊!我要种一棵属于自己的银杏树。”
下午的时候,阳光渐渐柔和了下来。他们在银杏林里散步,念念跑在前面,追着飘落的银杏叶,小宇跟在后面保护她。小周和苏晚互相搀扶着,走在中间,看着孩子们的身影,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周叙白和林听言坐在轮椅上,被小宇推着,慢慢跟在后面,看着眼前的一切,眼里满是欣慰。
“时间过得真快,”林听言轻声说,“一转眼,小周都当爷爷了,我们也老得走不动了。”
周叙白握住她的手,笑着说:“没关系,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都开心。”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们准备回家。念念看着银杏林,依依不舍地说:“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我下次还要来这里玩,我还要捡好多好多银杏叶,给我的小伙伴们看。”
“
好啊,”小周抱起她,“我们每年秋天都来这里好不好?”
念念用力点点头:“好啊!”
车子驶离了银杏林,小周靠在方向盘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银杏林,又看了看身边的苏晚,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这片银杏林,不仅承载了他的童年回忆,更见证了他们一家人的幸福与成长。而未来,这里将会有更多属于他们一家人的美好故事,一代又一代,永远流传下去。
第四十年的秋天,小宇带着妻子、念念和刚出生的儿子小安,回到了银杏林。
小周和苏晚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但长途奔波还是有些吃力。小宇开车,妻子坐在副驾,小周和苏晚则在后排照顾小安,念念坐在他们身边,兴奋地看着窗外。
“爷爷,奶奶,我们快到银杏林了吗?”念念问。
小周笑着点点头:“快了,念念再等等,马上就到了。”
车子到达银杏林时,周叙白和林听言已经提前由亲戚送来了。他们坐在轮椅上,在大银杏树下等着他们。看到小宇一家,林听言笑着挥手:“小宇,快过来,太奶奶给你们准备了桂花糕。”
小宇停好车,一家人下车,围到周叙白和林听言身边。念念扑到林听言怀里:“太奶奶,我好想你。”
“
太奶奶也想你,”林听言抱着她,笑得合不拢嘴,“快尝尝太奶奶给你做的桂花糕。”
小安被苏晚抱着,睡得正香。小宇的妻子拿出给周叙白和林听言买的礼物:“爷爷,奶奶,这是我们给您买的保健品,对身体好。”
“
谢谢你们,”周叙白笑着说,“你们有心了。”
他们在大银杏树下拍了全家福,照片里,小安被抱在中间,一家人笑得格外开心。小宇看着照片,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我都有儿子了。”
“
是啊,”小周拍了拍他的肩膀,“我们都老了,以后这个家就交给你们了。”
他们在银杏林里度过了愉快的一天,捡银杏叶、野餐、聊天,就像以前一样。傍晚的时候,准备回家,念念看着银杏林,说:“爸爸,明年我们还要来这里,我要带小安弟弟一起捡银杏叶。”
“
好啊,”小宇笑着说,“我们每年秋天都来这里,把这里的故事讲给小安听。”
车子驶离了银杏林,小宇靠在方向盘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银杏林,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这片银杏林,是他们家族的根,承载着太多的回忆和情感。而他,也会像父亲一样,把这里的故事讲给下一代听,让这份温暖和幸福,永远传递下去。
这片金黄的银杏林,见证了四代人的成长与幸福。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人,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岁月流转,看着一家人团聚分离,却始终用它的金黄和温暖,守护着这个家的每一个故事。而这些故事,也将会在这片银杏林里,永远继续下去,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