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年的秋天,小周带着妻子苏晚第一次回到了银杏林。
出发前一晚,家里的客厅亮着暖黄的灯。苏晚正拿着一块绣着银杏叶的手帕,细细摩挲着边缘的针脚。这是她特意为林听言准备的见面礼,跟着小周看了无数次那幅挂在客厅的画后,心里便有了这个主意。
“紧张吗?”小周从身后轻轻抱住她,下巴抵在她的发顶。他身上的气息还是和大学时一样,清清爽爽的,带着点淡淡的雪松味。
苏晚转过身,指尖戳了戳他的胸口:“有一点,怕叔叔阿姨不喜欢我。”她其实早就见过周叙白和林听言的照片,视频通话也聊过几次,但真正要见面,还是免不了有些忐忑。
“放心吧,”小周握住她的手,指腹摩挲着她的手背,“我爸妈早就盼着见你了,尤其是我妈,天天问我你喜欢吃什么,昨天还特意去镇上买了你爱吃的桂花糕。”
正说着,林听言端着一盘切好的苹果走了进来,听到这话,笑着接道:“是啊小晚,别紧张,就当是在自己家一样。”她放下盘子,坐在苏晚身边,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早就听小周说你又漂亮又能干,今天一看,果然是个好孩子。”
周叙白也从书房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用红绳系着的小香囊:“这是我去年去山上求的平安符,给你带的,别嫌弃。”他的鬓角比五年前更白了些,背也微微有些驼,但眼神依旧温和。
苏晚连忙接过香囊,握在手心,眼眶微微发热:“谢谢叔叔阿姨,你们太客气了。”
小周看着眼前的画面,心里满是暖意。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苏晚真正融入了这个家。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林听言就已经起床准备早餐了。厨房里飘出豆浆和油条的香气,苏晚也早早地起来帮忙,两人在厨房里一边忙活,一边聊着天,倒像是认识了很久的朋友。
出发的时候,小周依旧开车,苏晚坐在副驾,周叙白和林听言坐在后排。车子驶上乡间小路,苏晚看着窗外掠过的金黄稻田,忍不住感叹:“这里的风景真好,比照片上还漂亮。”
“是啊,”林听言靠在车窗上,笑着说,“每年秋天都是这样,稻田金黄,银杏叶黄,看着就让人心里踏实。”
周叙白也点点头:“我年轻的时候,这里还是一片荒地,后来大家一起开垦,才种上了水稻和银杏。现在老了,看着这些庄稼和树,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小周握着方向盘,偶尔回头和他们聊几句。苏晚靠在椅背上,听着他们讲过去的故事,看着窗外的风景,心里渐渐平静下来。她能感觉到,这个家的温暖,是真实而踏实的。
大约一个小时后,车子到达了银杏林。和往年一样,这里依旧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小周停好车,先下车打开副驾的车门,扶着苏晚下来,又绕到后排,扶着周叙白和林听言。
“小心点,地上有点滑。”小周提醒道。
苏晚走进银杏林,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满是银杏叶的清香。她看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太漂亮了,我一定要多拍几张。”
“别急,慢慢拍,”林听言笑着说,“我们先去看看那棵大银杏树,小周小时候最喜欢在那棵树下玩了。”
他们朝着林子深处走去,脚下的银杏叶厚厚的一层,踩上去软软的,发出“沙沙”的声响。苏晚挽着小周的胳膊,一步一步地走着,心里满是幸福。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那棵大银杏树。树干比五年前更粗壮了,树枝向四周伸展着,像一把巨大的伞。小周走到树前,摸了摸树干:“还是老样子,就是更粗了些。”
林听言拿出那幅画,找了一根结实的树枝挂好:“来,我们一家人在这里拍张照。”
小周站在中间,左边是苏晚,右边是周叙白,林听言则靠在周叙白的身边。相机快门按下,定格下了这温馨的瞬间。苏晚看着照片里的一家人,笑着说:“真好,以后每年我们都来这里拍照好不好?”
“好啊,”小周握住她的手,“一言为定。”
他们在大银杏树下铺上野餐垫,小周拿出自己带的蓝牙音箱,播放着舒缓的音乐。林听言打开画板,准备画画,苏晚坐在她身边,看着她一笔一笔地勾勒出银杏林的轮廓,忍不住赞叹:“阿姨,你画得真好。”
“
瞎画的,”林听言笑了笑,“以前小周小时候,我经常在这里给他画画,画得多了,也就熟练了。”
周叙白则在一旁整理零食和水,时不时地看一眼他们,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小周,你现在工作还顺利吗?”他问。
小周点点头:“挺顺利的,上个月刚晋升了部门经理。”
“
好啊,有出息,”周叙白笑着说,“不过也别太累了,要多陪陪小晚。”
苏晚笑着说:“叔叔放心,他现在很顾家的,每天下班都会早点回家陪我。”
中午的时候,他们坐在野餐垫上吃午饭。小周给苏晚夹了一块桂花糕:“尝尝,这是我妈特意给你买的。”
苏晚咬了一口,桂花的香气在嘴里散开,甜而不腻:“真好吃,谢谢阿姨。”
林听言笑着说:“喜欢就多吃点,下次我再给你做。”
吃完午饭,小周提议去看看自己种的那棵小银杏树。他们沿着熟悉的小路走去,很快就看到了那棵树。如今它已经长得和旁边的大树差不多高了,枝叶繁茂,金黄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这就是你小时候种的树吗?”苏晚走到树前,摸了摸树干。
“是啊,”小周点点头,“十岁那年种的,没想到现在长得这么高了。”他看着这棵树,仿佛看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
林听言拿出相机,给小周和苏晚拍了张照:“明年再来的时候,说不定这棵树就比你还高了。”
苏晚笑着说:“那我们明年再来比比看。”
下午的时候,阳光渐渐柔和了下来。他们在银杏林里散步,苏晚捡起一片银杏叶,递给小周:“你看,这片叶子像不像一把小扇子?”
小周接过叶子,放在手心:“像,小时候我经常捡这种叶子,夹在书里当书签。”他顿了顿,看着苏晚,“以后我们有了孩子,也带他来这里捡银杏叶好不好?”
苏晚的脸微微一红,点了点头:“好啊。”
周叙白和林听言走在他们身后,看着他们亲密的样子,相视一笑。林听言轻声说:“真好,小周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周叙白点点头:“是啊,我们也放心了。”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们准备回家。苏晚看着银杏林,说:“这里真的太美好了,我以后每年都想来。”
“
欢迎你常来,”林听言拉着她的手,“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车子驶离了银杏林,小周靠在方向盘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银杏林,又看了看身边的苏晚,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这片银杏林,不仅承载了他的童年回忆,更见证了他的成长与幸福。而未来,这里将会有更多属于他们一家人的美好故事。
第三十年的秋天,小周带着苏晚和他们的儿子小宇回到了银杏林。
小宇今年五岁,第一次来银杏林,兴奋得不得了。出发前一晚,他抱着自己的小恐龙玩偶,拉着小周的衣角问:“爸爸,银杏林里有恐龙吗?”
小周笑着抱起他,坐在腿上:“没有恐龙,但是有很多漂亮的银杏树,还有爸爸小时候种的小树苗,现在已经长成大树了。”
苏晚走过来,摸了摸小宇的头:“小宇乖,明天我们去捡银杏叶,还可以在树下野餐,好不好?”
小宇用力点点头:“好啊好啊,我要捡好多好多银杏叶,给妈妈做礼物。”
林听言和周叙白坐在一旁,看着孙子兴奋的样子,笑得合不拢嘴。周叙白的身体比十年前差了些,需要拄着拐杖走路,但精神依旧不错。林听言的头发也全白了,但眼神依旧慈祥。
第二天一早,他们收拾好东西出发了。小周开车,苏晚抱着小宇坐在副驾,周叙白和林听言坐在后排。小宇一路上都在叽叽喳喳地问东问西,苏晚耐心地一一回答他。
到达银杏林后,小宇迫不及待地跳下车,拉着小周的手就往林子里跑:“爸爸,快带我去看银杏树!”
“
慢点跑,别摔了,”小周笑着跟上他。
苏晚扶着周叙白和林听言,慢慢走进银杏林。林听言看着眼前熟悉的景象,感慨道:“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三十年了,小周都有孩子了。”
周叙白点点头:“是啊,我们也老了,不过看着孩子们过得好,我们就满足了。”
小周带着小宇来到那棵大银杏树下,小宇仰着头,看着高大的树干,惊讶地说:“爸爸,这棵树好大啊!”
“
是啊,”小周摸了摸他的头,“这棵树已经有很多很多年的历史了,爸爸小时候就经常在这里玩。”
林听言拿出那幅画,挂在树枝上:“来,我们一家人在这里拍张照。”
小周抱着小宇,站在中间,苏晚站在他身边,周叙白和林听言站在两边。相机快门按下,定格下了这温馨的瞬间。小宇看着照片里的一家人,笑着说:“真开心,我们一家人都在一起。”
他们在大银杏树下铺上野餐垫,小宇拿出自己带的玩具,在旁边玩耍。苏晚和林听言一起整理零食和水,小周则陪着周叙白聊天。
“爸,最近身体怎么样?”小周问。
周叙白笑了笑:“还行,就是腿脚不太方便,不过有你妈陪着我,每天散散步,也挺好的。”
“
那就好,”小周点点头,“要是有什么不舒服,一定要及时告诉我们。”
中午的时候,他们吃了午饭。小宇拿着自己捡的银杏叶,递给林听言:“奶奶,这是我给你捡的叶子,好看吗?”
林听言接过叶子,笑着说:“好看,奶奶很喜欢,谢谢你小宇。”
吃完午饭,小周带着小宇去看自己种的那棵银杏树。如今它已经长得非常高大了,枝叶繁茂,金黄的叶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爸爸,这就是你小时候种的树吗?”小宇问。
“
是啊,”小周点点头,“爸爸十岁那年种的,现在已经长得这么高了。”
小宇摸了摸树干,说:“我也要种一棵树,和爸爸的树一起长大。”
“
好啊,”小周笑着说,“明年春天,我们就来这里种一棵小树苗,好不好?”
小宇用力点点头:“好啊好啊!”
下午的时候,阳光渐渐柔和了下来。他们在银杏林里散步,小宇跑在前面,追着飘落的银杏叶。小周和苏晚跟在后面,看着他欢快的身影,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周叙白和林听言走在最后,互相搀扶着,看着孩子们,眼里满是欣慰。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他们准备回家。小宇看着银杏林,依依不舍地说:“爸爸,妈妈,奶奶,爷爷,我下次还要来这里玩。”
“
好啊,”小周抱起他,“我们每年秋天都来这里好不好?”
小宇用力点点头:“好啊!”
车子驶离了银杏林,小周靠在方向盘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银杏林,又看了看身边的苏晚和怀里的小宇,心里满是幸福。他知道,这片银杏林,将会永远见证他们一家人的幸福与成长,而他们的故事,也将会在这里继续书写下去,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