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断了退路,才能把心思钉在要做的事上
村东头的周老栓,年轻时想种反季蔬菜,村里人都劝他 “别瞎折腾,冬天菜不好活,赔了钱咋整”。周老栓没听,把家里仅有的两亩水田改成了大棚,还把攒了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买塑料膜和肥料,连给儿子娶媳妇的钱都押上了。有人说他 “疯了,断了自己的退路”,周老栓却蹲在大棚边说:“就是要断了退路,我才没空想东想西。要是留着水田,我肯定会琢磨‘不行就种水稻’,哪能专心把大棚弄好?”
那年冬天,周老栓天天守在大棚里,夜里裹着棉袄看温度,白天蹲在地里薅草,连饭都在大棚里吃。最后反季蔬菜卖了好价钱,不仅赚回了本钱,还给儿子盖了新房。后来他跟人说:“人的精力就像一碗水,你要是又想浇菜又想浇稻,最后啥都长不好;你把水全浇在一处,才能浇出好庄稼。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天旱,不是虫灾,是自己三心二意 —— 一会儿想干这,一会儿想干那,到最后啥都干不成。”
2、一步一步往前走,别想着抄近道
村里的后生小栓,去年想做水果生意,听人说 “倒腾外地水果能赚快钱”,就想抄近道 —— 不亲自去产地看货,托人从外地发货,以为能省力气又赚钱。结果发来的水果一半都是烂的,不仅没赚钱,还亏了几千块。小栓蹲在村口哭,周老栓见了跟他说:“抄近道的人,最后都得绕远路。这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可占?你连水果好不好都没看见,就想赚钱,不是做梦吗?”
周老栓年轻时学做木工,师傅让他先练刨木头,一练就是半年,手上的茧子磨破了三层。小栓问他 “为啥不直接学做家具”,周老栓说:“刨木头是基本功,你连木头都刨不平,咋能做家具?就像种地,你得先学会松土、播种,才能等着收获;你要是想跳过这些步骤,直接等着庄稼长出来,可能吗?能力都是一点点练出来的,不是靠抄近道得来的。你想做水果生意,就得自己去产地挑货,知道啥水果新鲜、啥水果好卖,慢慢积累经验,才能赚钱。” 后来小栓听了话,每天天不亮就去镇上的水果市场挑货,慢慢摸清了门道,生意也渐渐好了起来。
3、多听多看再决定,别自己说了算
村里的老支书陈满仓,办事最懂 “多问” 的理。去年村里想修灌溉渠,有人说 “从东头修,离水源近”,有人说 “从西头修,能浇更多地”。陈满仓没急着拍板,而是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问,还去邻村看人家的灌溉渠咋修的,最后才决定 “从中间修,两边都能浇到,还能省不少钱”。
有人问他 “为啥不直接做决定,费那劲干啥”,陈满仓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你要是只听一个人的话,可能会漏掉很多事;你多问几个人,多看看别人咋做的,才能找到最好的办法。就像看病,你得找好几个医生看看,才能知道自己得的是啥病;你要是只听一个医生的,可能会看错病。做决定也是一样,你得等时机成熟了,把事情摸透了,再果断下手,才能比别人快一步。” 有回村里想引进新的水稻品种,陈满仓先让人试种了一小块,看产量好不好、抗病性强不强,确定没问题了才让大家一起种,最后村里的水稻产量比往年多了不少。
4、把长处磨亮,别在短处上较劲
村里的刘木匠,手巧得很,能把木头雕成花,可他不认字,连账本都不会记。有人劝他 “学认字吧,不然连账都算不清”,刘木匠却笑着说:“我不认字,可我会做家具啊。我把家具做得好看、结实,别人就愿意找我,至于记账,我让我儿子帮我就行。”
刘木匠年轻时也想过学认字,可学了半年还是记不住,反而耽误了做家具。后来他想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你要是总在短处上较劲,只会累死自己。就像地里的庄稼,玉米长不高,可它能结棒子;高粱长得高,可它结的籽小。你得知道自己擅长啥,把擅长的事做好,就能让人佩服。” 刘木匠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做家具上,慢慢成了方圆百里有名的木匠,有人专门从外地来找他做家具,就算要等半年也愿意。他说:“我不认字,可我做的家具能堵住别人的嘴 —— 别人不会因为我不认字就不找我,反而会因为我家具做得好而尊重我。”
5、别让东西牵着你走,得自己说了算
村里的小张,天天抱着手机刷短视频,饭也顾不上吃,活也顾不上干,连地里的草长得比庄稼高了都不知道。他娘劝他 “别总玩手机了,去把地管管”,小张说:“再刷一会儿,马上就去。” 结果刷着刷着,一天就过去了。
周老栓见了跟他说:“你这不是在玩手机,是手机在玩你。你本来想刷一会儿,结果被手机牵着走,把该做的事都忘了。真正能成大事的人,都能管住自己 —— 他们知道啥时候该干活,啥时候该休息,不会被手机、电脑这些东西耽误事。就像你想去镇上买东西,你得知道自己要买啥,别到了镇上看到啥就买啥,最后把钱花光了,该买的东西还没买。” 后来小张试着每天只玩一个小时手机,其余时间去地里干活、跟人学种大棚蔬菜,慢慢把心思从手机上移开,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他说:“以前觉得手机离不开我,后来才知道,是我离不开手机;现在我管住了自己,才发现有很多比玩手机更重要的事。”
6、心硬点,日子才能好过点
村里的王二婶,以前心太软,邻居找她帮忙,她从来不敢拒绝;有人借她的钱不还,她也不好意思要,结果自己天天累得够呛,还落不下好。后来她儿子跟她说:“娘,你别总想着别人,也为自己想想。你对别人好,别人不一定对你好,你得心硬点。”
王二婶试着改了,有人再找她帮不该帮的忙,她就说 “我没空,你找别人吧”;有人借她的钱不还,她就直接上门要。慢慢的,没人再随便麻烦她了,她也有时间给自己做件新衣服、跟老姐妹聊聊天了。周老栓说:“人越冷血,日子越简单。你看那些心太软的人,要么被别人当软柿子捏,要么为别人的事操心,最后把自己累垮了。你得记住,让自己开心、把自己照顾好,比啥都重要。就像种地,你得先把自己的地种好,才能帮别人种;你要是连自己的地都种不好,咋能帮别人?”
7、别吃老本,天天都得学新东西
村里的老会计陈叔,以前总觉得自己会算账就够了,不用学新东西。后来村里引进了电脑记账,陈叔不会用,只能看着年轻人操作,心里很不是滋味。周老栓跟他说:“这世道变得快,你要是总想着吃老本,早晚会被淘汰。毛主席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天天看书呢,咱们普通人咋能不学习?”
陈叔听了话,跟着年轻人学电脑,一开始连鼠标都不会用,可他天天练,慢慢也摸出了门道,现在不仅会用电脑记账,还会用电脑做报表。他说:“以前觉得自己会算账就够了,后来才知道,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你要是不学习,就像地里的庄稼,不浇水、不上肥,早晚得枯死。” 村里的年轻人都佩服他:“陈叔这么大岁数了还愿意学新东西,咱们年轻人更得加油。”
8、没成功前,别贪眼前的舒服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跟人吃喝玩乐,赚点钱就花光,从来不想着攒钱、学本事。周老栓劝他:“你现在没赚到钱,就该好好学本事,别总想着玩。等你成功了,有的是时间玩;你现在玩,以后只会后悔。”
小李听了话,不再跟人吃喝玩乐,而是跟着周老栓学做水果生意,每天天不亮就去进货,晚上还琢磨咋把生意做好。慢慢的,小李赚了钱,还开了家小水果店。他说:“以前觉得玩很开心,后来才知道,那是低级的快乐;现在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看着生意越来越好,才是真正的开心。” 周老栓说:“能成大事的人,都懂‘延迟满足’。他们不会只想着眼前的舒服,而是会为了长远的目标努力。就像种地,你得先辛苦播种、浇水、施肥,才能等着收获;你要是只想着舒服,不干活,永远也得不到收获。”
9、该翻脸时就翻脸,别顾着面子
村里的张叔,以前总爱顾着面子,别人欺负他也不吭声,结果有人越来越过分,甚至敢占他的地。后来周老栓跟他说:“你要是总顾着面子,别人只会觉得你好欺负。该和气时和气,该翻脸时翻脸,别人才会尊重你。”
有回邻居又占张叔的地,张叔没再忍,直接拿着锄头过去,跟邻居吵了起来,最后邻居把占的地还了回来。张叔说:“以前总觉得翻脸不好,后来才知道,有时候翻脸是最好的办法。你把面子丢开,别人才会怕你;你要是总唯唯诺诺,别人只会得寸进尺。” 周老栓说:“成大事的人,都不会把面子看得太重。他们知道啥时候该忍,啥时候不该忍,不会因为面子而委屈自己。就像做生意,你要是总顾着面子,不敢跟别人讨价还价,只会亏更多钱。”
10、跟谁说话都别怯,得有自己的底气
村里的小芳,以前跟厉害的人说话总怯生生的,别人问她话,她也不敢大声回答,结果别人都不怎么愿意跟她来往。周老栓跟她说:“跟人说话,不管对方多厉害,你都别怯。你得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能做啥,才能有底气。”
后来小芳跟着周老栓学做水果生意,慢慢练出了胆子。有回她跟镇上的批发商谈价钱,批发商想压价,小芳不怯,跟他说:“我的水果新鲜,口感好,这个价钱一点都不高。你要是觉得贵,可以去别的地方看看,我相信你最后还是会来找我。” 批发商听了,不仅没压价,还跟她长期合作了。小芳说:“以前觉得厉害的人不好打交道,后来才知道,你只要有底气,跟谁说话都不用怯。你要是自己先矮了三分,别人也不会把你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