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关心,李春草怀孕了,娘说这胎铁定是男娃。
要是能抠出这三十两,好歹得给春草买点补品。
大夫都说了,得好好养着!
李春草是他媳妇,怀了三个月,胎象不稳。
大夫嘱咐得多吃些燕窝、阿胶。
可这些东西贵得离谱,他们哪舍得?
他急得夜里睡不着,翻来覆去地想。
大哥要是真拿了那三十两,能不能匀出一点?
哪怕五两也好啊!
“你说大哥是不是藏了私房钱?不然哪来的三十两?”
他边走边嘀咕,突然又想起来。
当初明明是大哥大嫂忽悠他攒钱,说“存着总没坏处”。
他停下脚步,皱着眉头回忆。
那时大哥还在家里管账,每次发了工钱,都劝他留下一半。
“万一哪天用得着呢?”
他还真听了,省吃俭用攒了两年。
结果现在大哥拍拍屁股走了,三十两说给就给,反倒显得他这个弟弟抠抠搜搜。
“该不会……那钱根本不是娘给的吧?是大哥自己攒的?”
陆老二瞅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几分讥诮。
“私房钱肯定有。整个冬天,他天天往山上跑,鞋底都快磨穿了,手上还总带着些野果、柴火回来,嘴上却说一无所获,你信吗?我可不信。可三十两?他真有这么多钱,也不会拿出来。他要是真拿得出,早就拿出来了,还用等到今天?”
“可我纳闷的是,大嫂的嫁妆明明不少,听说陪嫁的还有两床绸缎被子、一副银头面,外加三亩薄田写在她名下,怎么到了这节骨眼上,一分钱都不掏?”
陆老二拧着眉头,语气中满是不解。
“他们俩平时不是挺恩爱的?吃饭都坐在一块儿,说话也轻声细语的,怎么一遇到事,就这么冷血?”
“恩爱顶啥用?”
陆老三摇头叹气,声音低沉。
“三十两是命!进山是送死!那是深山老林,野狼出没,连猎户都不敢贸然进去,他一个普通庄稼汉,能活几天?她要是真有钱,早该拿出来救丈夫了。不然等着当寡妇吗?守着一堆嫁妆,守着一个死人?值得吗?”
陆老三叹了口气,忍不住低声嘀咕。
“娘这次为啥非得把老大赶走?难道真信神婆那套胡话?说他命硬克子嗣?这都什么年代了,还信这个?咱家又不是没请大夫看过,大夫都说小娃娃是受了风寒,治不及时才走的,怎么能怪到大哥头上?”
“不就是说他克子嗣嘛。”
陆老二声音低了下去,语气有些闪躲。
其实他心里清楚得很。
娘之所以突然翻脸,是因为他媳妇最近在镇上的绣坊挣了不少钱。
每月能拿二两银子回来,日子过得宽裕。
娘便动了念头,想把家里的财产重新分配。
但这话,他不敢跟老三说,怕惹麻烦,也怕背上不孝的名声。
“我反正不信这套。”
陆老三皱眉。
“当年娘说大哥克妻,说大嫂活不长久,可你看大嫂不是好好的?神婆算得准,咋没算准她自己去年掉井里差点淹死?进山真不是闹着玩的,那是拿命去拼。要不咱俩现在去拦他?再想办法?哪怕凑一凑,十两也行,总比让他白白送死强。”
“拦?”
陆老二嗤笑一声,嘴角一撇,斜眼看着弟弟。
“你出三十两?你说得轻巧。我家那口子挣钱也不容易,还得养孩子,供米粮,哪来的闲钱贴补大哥?你要是真有心,你自己出啊。别光站着说话不腰疼。”
话还没说完,赵苏苏就从后山踉跄着走过来。
她的眼圈通红,泪水在脸上纵横交错,衣服也被树枝刮破了几道口子。
看见他们兄弟俩站在院门口说话,她狠狠瞪了一眼。
“大嫂,大哥呢?”
陆老三见她这模样,心里一紧,赶紧上前一步。
赵苏苏咬着嘴唇,唇角都沁出了血丝,声音发颤。
“别叫我大嫂了。牧野都被赶出去了,人早进山了。娘亲自拿扫帚把他推出门的,说从今往后,他不是陆家的人,死活与陆家无关。”
“这么快?”
陆老三一愣,整个人僵在原地,刚才那些犹豫的念头,忽然显得又傻又可笑。
他原本还想再劝劝娘,哪怕拖一拖也好。
可没想到事已至此,大哥已经被逼上了绝路。
陆老二却抓住了前头那句,眉头一皱,语气变得严肃了些。
“你再怎么样,也是我们家大嫂。就算过继的事成了,你和牧野的婚事是拜过天地、敬过祖宗的,血缘也断不了。你肚里流过的孩子,也是咱们陆家的骨血。别这么说自己。”
“那你们干吗非逼着他过继?非逼他拿三十两当‘买断费’?”
赵苏苏嗓音发抖。
她指着陆老二,手指都在颤抖。
“你要是真孝顺,咋不去找娘说?你才是她最疼的儿子,你一句话,她都能哭着答应。你不同意,她能不改口?可你做了什么?你在旁边冷眼看着,一句话都不说!你们全家,全都看着!”
陆老二张了张嘴,嘴唇动了动,可最终一个字都没说出来。
他低下头,盯着自己的草鞋尖,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别说啦……”
赵苏苏抹了把泪,声音哽咽得几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
“都是我命苦,摊上这么个狠心的婆婆,摊上这么一家子冷血的亲戚。我嫁进来五年,孝顺她、伺候她、端茶倒水,冬天给她暖被窝,夏天给她扇扇子,换来的就是今天?就是眼睁睁看着我男人被赶去送死?”
她说完,转身就跑,脚步踉跄却不肯停。
昨天陆家的事,早就传遍了村头村尾。
人们围在井边、灶前、树下,议论纷纷,唾沫横飞。
现在见她这副模样,路过的人都忍不住摇头叹气。
而陆家的名声,也一落千丈。
以前村里人还说陆家家风严、规矩正。
如今却是避之不及,提起来就皱眉。
孩子们唱起了新编的童谣。
“陆家大郎进山去,三十两银买断命,婆婆狠心赶出门,媳妇哭断肝肠根。”
尤其是王秀琴。
谁家婆媳闹矛盾,旁人就会说:“可别学王秀琴那样,逼死儿郎,寒了人心。”
连她去集市买菜,卖菜的老汉都故意多收她一文钱,冷着脸说:“您家不差钱,三十两都拿得出来,还差我这一文?”
“陆子吟真进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