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展览中心的后台挤满了忙碌的人群,空气中弥漫着发胶和香水的混合气味。
沈秀竹站在角落,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最后一件样衣的香云纱袖口。
模特已经换好第一套服装,那是一件墨绿色的丝绒长裙,领口点缀着苏绣的竹叶纹样。
“兰竹品牌在第三单元第七位出场。”工作人员匆匆递来流程单,又快步走向另一个更热闹的化妆区。
沈秀竹低头看了眼安排表,他们的出场时间正好是观众最容易疲惫的下午三点。
沈秀兰从公文包取出准备好的资料册:“这是国内主要百货公司的采购负责人名单,我已经标注了重点目标。”
秀竹接过名单,指尖有些发凉:“姐,要是没人喜欢我们的设计......”
“不会。”沈秀兰语气平静,帮她整理了下衣领,“记得你在香港工作室熬夜画图的样子吗?那些努力不会白费。”
开场音乐响起时,姐妹俩站在后台幕布缝隙处观望。
前面的几个品牌反响平平,台下不时有人低头看表。
当主持人报出兰竹时,台下响起礼貌性的掌声。
第一个模特踏上t台的那一刻,整个展厅忽然安静下来。
灯光恰到好处地打在墨绿色丝绒上,裙摆随着模特的步伐流动着微妙的光泽。
随着第二套、第三套的展现,台下开始出现窃窃私语,有人往前倾身,有人举起相机。
当最后一套正红色丝绒礼服出场时,一位白发评委摘下眼镜,仔细擦拭后又重新戴上。
秀竹紧紧抓着幕布,指节发白。沈秀兰站在她身侧,目光扫过台下观众的反应,轻轻点头。
展示结束的瞬间,掌声如潮水般涌来,模特们依次返场时,掌声变得更加热烈。
秀竹愣在原地,直到沈秀兰轻轻推她的后背:“该去谢幕了。”
她踩着虚浮的步子走上t台,聚光灯打得她有些晕眩。
台下无数张面孔对她微笑,闪光灯亮成一片。
她鞠躬时差点绊倒,幸好被身边的模特扶住。
回到后台时,第一个找上来的是上海第一百货的采购经理。
这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士直接拿起一件样衣:“我们是老牌国企,能给最好的柜台位置。”
没等秀竹回答,又挤过来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男人:“我是南京中央商场的,我们要独家代理江苏市场。”
后台很快被围得水泄不通。沈秀兰从公文包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合同样本,声音清晰地压过嘈杂:“各位请排队登记,我们会根据品牌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
一个穿着考究的女士挤到前面:“我是广州友谊商店的,我们可以先订二十万的货。”
她递来的名片上印着采购总监的头衔。
秀竹被围在中间,有些无措地看向姐姐,沈秀兰对她微微点头,示意她保持镇定。
“面料供应能跟上吗?”一个操着港普口音的买手问,“我们要的量很大。”
沈秀兰接过话头:“我们已经与顺德香云纱厂签订了独家供应协议,产能不是问题。”
人群外围,一位穿着中式长衫的中年男子静静观察着。
等人群稍散,他才上前递出名片:“我是设计师张怀民,很喜欢你们的作品。”
秀竹眼睛一亮:“我知道您,您在杂志上的专栏我每期都看。”
张怀民微笑:“有没有兴趣合作?我想以城市游园惊梦为主题,做一系列联名设计。”
沈秀兰上前一步:“我们很感兴趣,具体可以明天详谈。”
她从名片夹取出一张烫金名片,“明天上午十点,希尔顿酒店咖啡厅如何?”
后台渐渐安静下来时,地上已经堆满了各家百货公司的资料袋。
秀竹靠在衣架上,长舒一口气:“像做梦一样。”
沈秀清点着收到的名片,按区域分类收好:“这才刚开始,明天要和三家重点客户深入洽谈,张怀民的合作机会也要把握住。”
工作人员来催场时,秀竹才发现自己的手还在微微发抖。
她低头整理样衣,发现香云纱外套的盘扣不知什么时候松了一颗。
“姐,”她突然抬头,“我想把定价提高百分之十五。”
沈秀兰停下手里的动作:“理由?”
“刚才香港连卡佛的买手说我们的定价太保守。”
秀竹眼睛发亮,“他说高级成衣就应该有相匹配的价格。”
沈秀兰想了想:“可以,但首批订单要控制产量,保持稀缺性。”
她们收拾好东西走出展厅时,夕阳正好洒在展览中心的尖顶上。
秀竹抱着样衣箱,突然停住脚步:“姐,谢谢你当初送我去香港学习。”
沈秀兰拎着公文包,目光扫过妹妹泛红的眼眶:“是你自己争气。”
回到酒店,沈秀兰立即让前台接通长途电话。
她对着话筒说:“王厂长,香云纱的订单要追加三倍,对,现在就要准备。”
挂上电话,她看见秀竹正在窗边仔细修补那颗松动的盘扣。
上海归来的列车在晨雾中驶入燕京站台。沈秀兰拎着公文包走下火车,站台上清冽的空气让她精神一振。
公文包里装着与三家百货公司签订的初步合作协议,还有与张怀民设计师联名系列的规划草图。
她没有先回家,而是直接让司机开往兴兰公司新落成的商业街项目。
车停在街口时,朝阳正好洒在崭新的仿古屋檐上。
青砖灰瓦的建筑整齐排列,红色灯笼在微风中轻轻晃动。
这条曾经破败的棚户区,如今已成为拥有三十个铺面的精品商业街。
王猛早已等在街口,见到沈秀兰立即迎上来:“沈总,所有店铺都已经完成招商,就等后天正式开业。”
沈秀兰点点头,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着。她的目光扫过每一家店铺,最后停在街心位置最大的两个铺面。
这两个铺面是她特意留出来的,此刻还空着。
沈秀兰从公文包取出两份文件,“左边开秀兰麻辣火锅第三分店,右边做兰竹品牌的首个直营专柜。”
王猛有些惊讶:“可是沈总,之前有好几家服装品牌想租这个位置,出的租金都很高……”
“按我说的做。”沈秀兰语气平静,“明天之前,把火锅店的厨具设备和兰竹的展示架都布置好,后天开业,这两个店必须同步营业。”
接下来的两天,整个商业街都沉浸在忙碌中。
沈秀兰亲自监督每一个细节,从火锅店的菜单排版到专柜的灯光角度,她都一一过问。
开业当天清晨,商业街入口搭起了红色充气拱门。
腰鼓队的老阿姨们穿着红绸衫,精神抖擞地敲着鼓点。
沈秀兰站在街口,看着陆续涌来的顾客,轻轻整理了下西装外套。
剪彩仪式很简单,沈秀兰作为开发商代表,只简短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就宣布正式开业。
人群涌入街道,最先热闹起来的是秀兰麻辣火锅。
诱人的香味从店里飘出,很快就有顾客被吸引进去。
到了午饭时间,门口已经排起长队。
沈秀兰站在街对面观察,看到不少吃完火锅的顾客,都会顺便逛逛旁边的店铺。
当一对年轻夫妇从火锅店走出来,女士立即被兰竹专橱窗里的一件香云纱外套吸引。
“这件衣服……”女士拉着丈夫走进专柜,“刚才在火锅店就看到有个姑娘穿得特别好看,原来是这里买的。”
专柜店员微笑着迎上来:“您好,这是我们的新款,采用顺德香云纱面料,手工盘扣。”
丈夫看了看标价,有些犹豫:“比百货公司还贵点?”
“我们是直营店,款式更新更快,有些还是限量款。”
店员耐心解释,“而且质量绝对保证,七天无理由退换。”
女士试穿后很是喜欢,丈夫终于点头买单。
下午客流更多了,沈秀兰走进火锅店,王师傅正在后厨忙得团团转。
“沈总,今天备的料都快用完了,是不是让中央厨房再送一批来?”
沈秀兰看了看表:“现在送来不及了,把明天准备的料先用一半,晚上打烊后再补货。”
从火锅店出来,她拐进兰竹专柜,店长正在给一位顾客介绍旗袍的穿法,见到沈秀兰进来,点头示意。
等顾客离开,店长走过来汇报:“沈总,今天已经卖出八件成衣,还有三件需要订制,有个顾客想买时装周那件墨绿色丝绒裙,但我们没有现货。”
“告诉顾客,限量款需要预定,一周后到货。”
沈秀兰想了想,“以后每周从上海调三件限量款过来,作为镇店之宝。”
傍晚时分,街上的人流渐渐稀少。沈秀兰让各店长上报首日营业额。
数据汇总到她办公室时,窗外已经亮起路灯。
她拿起钢笔,在稿纸上计算。火锅店的日营业额创下新高,兰竹专柜的业绩更是超出预期。
最重要的是,有近四成的顾客同时消费了两家店铺。
第二天一早,沈秀兰特意提前来到商业街。
经过兰竹专柜时,她注意到橱窗里换上了一套新的陈列。
“这样摆更好。”专柜店长见她驻足,主动解释,“昨天发现很多顾客都是从火锅店那边过来,所以我把适合用餐场合穿的款式放在了前面。”
沈秀兰点头认可:“很有心,继续保持观察,每周调整一次陈列。”
走到火锅店,王师傅正在检查食材配送。“沈总,今天的料都备足了,还多加了三分之一的量。”
“做得好。”沈秀兰走进店里,看了看菜单,“从今天起,推出一个优惠:在兰竹专柜消费满五百元的顾客,可以到火锅店享受八八折优惠,反过来也一样。”
...
暮色渐浓,青石板路上最后几个行人拖着长长的影子走过。
她抬头,看见叶妍抱着素描本蹦跳着进来,后面跟着个头已经蹿到和她差不多高的叶铭。
“妈,你看我画的。”叶妍把本子摊在桌上,“陈老师说我这周进步很大,让我去参加少年宫的提高班。”
叶邵凯站在一旁,手指无意识地抠着书包带子:“妈,我们班主任说下学期要分文理科了。”
沈秀兰合上笔记本,目光在两个孩子的脸上停留片刻。
她突然意识到,这些日子忙于公司事务,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听过孩子们说话了。
周末的晚饭桌上,气氛格外热闹。王桂兰炖了老鸭汤,叶昭带着两个儿子也刚到家。
十二岁的叶铭正叽叽喳喳说着学校运动会的事,另两个孩子却只是埋头吃饭,像往常一样沉默。
饭后,沈秀兰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去书房处理工作。
她让大家都留在餐桌旁,给每人倒了杯茶。
“我有个想法。”她环视一圈,声音平和,“咱们家人多了,事情也多。我想以后每周日晚上,咱们都像现在这样坐下来,每个人说说自己这周过得怎么样,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难处。”
叶昭放下茶杯,眉毛微微一动:“这是要开会?”
“算是家庭会议。”沈秀兰点点头,“不分长幼,每个人都可以发言,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可以拿出来商量。”
王桂兰先笑起来:“好啊,我正想说呢,厨房的灶台该修了,老是漏火。”
叶妍眼睛一亮:“那我可以说说想买新画具的事吗?”
“当然可以。”沈秀兰微笑,转头看向叶昭父子三人,“你们觉得呢?”
叶铭和叶邵凯对视一眼,都没说话。叶昭沉吟片刻:“试试看吧。”
第一次家庭圆桌会议就这样开始了。
王桂兰先说厨房灶台的事,叶昭立即表示下周就找人来修。
一个月后的周日晚上,会议进行到一半,叶铭突然举手:“妈,我有个提议。”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向这个平时最调皮的孩子。
“咱们家厕所太少了,早上总是要排队。”叶铭认真地说,“我查过了,院子东边可以加建一间卫生间,不会影响房子结构。”
叶昭惊讶地看着儿子:“你还懂这个?”
“我在建筑公司帮忙时学的。”叶铭有点得意,“王叔叔教我看图纸。”
沈秀兰和王桂兰对视一眼,都笑了。这件事她们早就想提,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
“这个会议挺好。”叶昭突然说,“以前在部队,也有类似的做法,叫交心会。”
沈秀兰转头看他:“那你之前还不情愿?”
叶昭轻轻摇头:“不一样,那是部队,这是家。”
他拿起会议记录本,翻看着这几个月来的记录。
从最初的只言片语,到后来密密麻麻的笔记,每个人的变化都清晰可见。
“下个月是你生日。”叶昭合上本子,“孩子们偷偷计划着要给你惊喜。”
沈秀兰挑眉:“你怎么说出来了?”
“我觉得,”叶昭嘴角微扬,“一家人不需要惊喜,你想要什么,不如现在就说。”
沈秀兰想了想,走到书桌前拿起钢笔:“那就下次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