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的清晨,青山村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中。沈雅琴推着王轱辘的轮椅,沿着新修的无障碍通道缓缓前行。轮椅的橡胶轮胎碾过路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今天多穿点,早上露水重。\"沈雅琴把搭在手臂上的毛毯展开,仔细盖在王轱辘的腿上,\"你这身子骨可不能再着凉了。\"
王轱辘拢了拢毛毯边缘,笑着说:\"我这天天被你裹得像粽子似的,合作社那帮小子都笑话我。\"
\"让他们笑去。\"沈雅琴不以为然地撇撇嘴,\"谁不知道咱们青山村的王理事长是块宝,可得仔细护着。\"
合作社的大门已经敞开,几个早到的社员正在清扫院子。见到老理事长来了,纷纷放下扫把打招呼。
\"王叔早!\"
\"雅琴姐,今儿个又亲自护送啊?\"
\"理事长气色不错啊!\"
王轱辘笑着一一回应,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虽然已经正式交权给梨生和梨叶,但他每天还是要来合作社转转。这不仅是习惯,更是一种无声的宣示——他王轱辘虽然退居二线,但依然是这个集体的主心骨。
办公室里,梨生正对着电脑屏幕皱眉。见父母进来,连忙起身:\"爸,妈,你们怎么这么早就来了?\"
\"你爸非说要来看看新到的包装机。\"沈雅琴把轮椅推到办公桌前,\"吃早饭了吗?我给你带了几个韭菜盒子。\"
梨生接过还温热的饭盒,眼睛却一直盯着电脑:\"正好,爸,您看看这个。\"他转动屏幕,\"省城的大客户,要订五千箱梨膏糖,要求半个月内交货。\"
王轱辘凑近屏幕,仔细阅读着订单详情:\"数量不小啊,咱们库存够吗?\"
\"库存只有八百箱。\"梨生抓了抓头发,\"但这是个打开省城市场的好机会,我不想错过。\"
沈雅琴倒了杯热水递给儿子:\"急什么,先喝口水。五千箱又不是五万斤,总能想出办法的。\"
王轱辘沉思片刻,突然拍了下轮椅扶手:\"把支书和李大勇叫来,再通知所有理事开个紧急会议。\"
不到半小时,合作社的小会议室就挤满了人。支书坐在首位,李大勇挨着王轱辘,梨叶和菌生忙着分发资料,其他理事三三两两地讨论着。
\"安静,安静!\"支书敲了敲桌子,\"老王,你把情况说说。\"
王轱辘清了清嗓子:\"情况很简单,省城华联超市要五千箱梨膏糖,半个月内交货。按咱们现在的产能,根本完不成。\"
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五千箱?那不是要了老命了!\"
\"原料都不够啊!\"
\"就算日夜赶工也做不完!\"
李大勇猛地站起来,大嗓门压过了所有人:\"吵什么吵!老王既然把咱们叫来,肯定有办法!\"
王轱辘等大家安静下来,才缓缓开口:\"单靠咱们一家确实吃不下,但要是联合周边几个村的合作社一起干呢?\"
梨生眼睛一亮:\"爸的意思是,把订单分包出去?\"
\"不完全是。\"王轱辘摇摇头,\"我的想法是,成立临时联合生产小组,统一标准,统一包装。咱们出配方和技术指导,其他合作社出人力和部分原料,利润按贡献分配。\"
老支书捋着胡子点头:\"这主意不错。上个月县里开会还说要推动合作社联合发展,这不正好是个机会?\"
梨叶有些担忧:\"可是配方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万一泄露出去...\"
\"丫头,眼光要放长远。\"王轱辘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单打独斗没有出路。只有抱团发展,才能把青山梨膏糖这个品牌做大做强。\"
会议持续到中午,最终敲定了详细方案。梨生负责联系周边合作社,梨叶统筹生产,菌生管财务和物流,李大勇则带队去收购原料。
散会后,沈雅琴推着王轱辘去食堂吃饭。路上,王轱辘突然说:\"雅琴,给李青上柱香吧,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沈雅琴的手在轮椅扶手上紧了紧:\"好,晚上回去就上香。她要是知道梨膏糖能卖到省城去,不知该多高兴呢。\"
下午,合作社像一台突然加速的机器,各个部门都忙碌起来。王轱辘坐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院子里来来往往的人群,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梨生风风火火地跑进来:\"爸,联系好了!周边三个村的合作社都愿意加入,连县食品厂都答应借给我们两条生产线!\"
\"好,好。\"王轱辘连连点头,\"质量标准一定要把控好,不能砸了招牌。\"
\"您放心,我都安排好了。\"梨生擦了擦汗,\"每个生产点都派咱们的人盯着,包装全部统一印刷防伪标识。\"
正说着,李大勇扛着一麻袋东西闯了进来:\"老王,你看我收着什么好东西了!\"他哗啦一声倒出袋子里的东西,金黄的梨子滚了一地,\"老赵家后山那几棵老梨树结的,甜度绝对够!\"
王轱辘捡起一个梨子,在衣服上擦了擦,咬了一口:\"嗯,还是那个味。记得我年轻时候,李青最爱吃这棵树上的梨。\"
李大勇突然压低声音:\"对了,西山村的老马提了个条件,想让他闺女来咱们这儿学技术。我寻思着...\"
\"不行。\"王轱辘斩钉截铁地打断他,\"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人手里。告诉他们,配方保密是合作的前提条件。\"
天色渐晚,合作社的灯光依然亮着。沈雅琴第三次来催王轱辘回家休息,却看见丈夫正对着电话大声指挥:
\"包装盒要加厚,对,就是那种可降解材料...物流公司找县里那家老合作伙伴...质检报告一定要随货...\"
沈雅琴摇摇头,去食堂要了份饭菜,坐在一旁静静等待。直到王轱辘挂断电话,她才走过去:\"大忙人,该回家吃饭了。\"
王轱辘这才发现天已经黑透了:\"哎呀,怎么这么晚了。你也不提醒我。\"
\"我倒是想提醒,也得插得上话啊。\"沈雅琴假装生气地瞪了他一眼,\"你这哪是退休啊,比当理事长时还忙。\"
回家的路上,夜风微凉。沈雅琴推着轮椅,突然说:\"轱辘,今天是你这两个月来精神最好的一天。\"
王轱辘笑了:\"是啊,感觉自己还有点用。\"
\"胡说,你一直都有用。\"沈雅琴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我得提醒你,医生说了不能太劳累。明天你在家休息,我替你去合作社盯着。\"
王轱辘刚要反对,沈雅琴就打断他:\"怎么,信不过我?别忘了,当年李青熬糖的手艺还是我教的呢。\"
第二天一早,沈雅琴果然独自去了合作社。王轱辘在家坐立不安,像丢了魂似的。直到中午,沈雅琴才回来,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兴奋。
\"了不得啦!\"她一进门就嚷嚷,\"西山村送来的第一批原料,熬出来的糖比咱们自己的还香!\"
王轱辘急得直拍轮椅扶手:\"怎么回事?你详细说说!\"
原来,西山村的水质特殊,熬出的梨膏糖别有一番风味。沈雅琴当场拍板,把这批糖单独包装,作为高端产品推出。
\"你做得对!\"王轱辘连连点头,\"这样一来,产品线更丰富了。雅琴啊,没想到你还有这商业头脑。\"
沈雅琴得意地扬起下巴:\"那是,你以为我这几十年白跟你混的?\"
接下来的日子,青山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周边三个村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合作社的院子里堆满了原料和包装箱。老支书自发组织村里的老人帮忙做饭送水,连放暑假的孩子们都来帮着贴标签。
王轱辘虽然被沈雅琴勒令在家休养,但每天还是要听儿女汇报进展。订单完成到第三千箱时,突然出了意外——县食品厂的生产线故障,至少需要三天维修。
\"这可怎么办?\"梨叶急得直跺脚,\"耽误了交货期,违约金是小,信誉损失是大啊!\"
王轱辘沉思良久,突然说:\"去找李大勇,他侄子不是在镇上开了个食品加工厂吗?\"
李大勇一听这事,拍着胸脯保证:\"包在我身上!那小子敢不帮忙,我把他厂子屋顶掀了!\"
在多方努力下,生产终于赶上了进度。交货前一天,五千箱梨膏糖整整齐齐地码放在合作社新建的仓库里,场面蔚为壮观。
老支书提议搞个简单的庆祝仪式。王轱辘被推到了人群中央,看着周围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跟他一起创业的老伙计,有正值壮年的中坚力量,还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这次合作的成功,证明了一个道理。\"王轱辘的声音不大,但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只有抱团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掌声中,沈雅琴悄悄抹了抹眼角。她看到丈夫眼中重新燃起的光彩,那是久违的斗志和激情。
第二天,满载梨膏糖的货车缓缓驶出青山村。王轱辘和沈雅琴站在村口,看着车队消失在远方。
\"走吧,回家。\"沈雅琴推起轮椅,\"梨生说华联的老总很满意,要跟咱们签长期合同呢。\"
王轱辘没有回答,只是轻轻拍了拍妻子的手。阳光照在两人身上,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远处,合作社的烟囱冒着袅袅炊烟,新的一天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