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最后一场暴雨过后,青山村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草木的清香。王轱辘摇着轮椅在合作社新扩建的仓库里巡视,不时停下来检查刚到的包装材料。
自从梨生一家决定回国后,他就开始着手准备交接工作,想把合作社的各项事务都理顺,等儿子回来能顺利接手。
\"爸,您又一大早来仓库了。\"梨叶匆匆走进来,手里拿着份文件,\"这些是县里新发的农产品出口政策,您看看。\"
王轱辘接过文件,突然感到一阵眩晕,手中的纸张散落一地。他下意识地抓住轮椅扶手,眼前一阵发黑。
\"爸!您怎么了?\"梨叶惊慌地扶住父亲,\"脸色怎么这么白?\"
王轱辘摆摆手想说自己没事,却发现嘴唇发麻,半个身子使不上力气。梨叶立刻掏出手机叫了救护车,同时喊来菌生帮忙。
县医院的急诊室里,医生皱着眉头看完检查结果,转向焦急等待的家属:\"病人是脑供血不足导致的小中风,需要住院观察治疗。他这把年纪,加上旧伤在身,实在不该这么劳累。\"
沈雅琴紧紧攥着病床栏杆,指节发白:\"医生,严重吗?\"
\"幸好发现及时,没有造成大面积梗塞。\"医生翻着病历,\"但必须好好休养,不能再劳心劳力了。\"
病房里,王轱辘虚弱地躺在病床上,右半边脸有些歪斜,说话也不太利索。沈雅琴坐在床边,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他的脸庞。
\"叫你别那么拼,偏不听。\"沈雅琴声音发颤,\"七十多岁的人了,还当自己是小伙子呢?\"
王轱辘想抬手安慰她,却发现右手使不上力,只能勉强扯出一个笑容:\"没...没事...歇...歇几天就好...\"
梨叶和菌生办理完住院手续回来,脸上写满担忧。梨叶红着眼睛说:\"爸,我已经通知梨生了,他说马上订机票回来。\"
王轱辘摇摇头:\"不...不用...他那边...还有...好多事...\"
沈雅琴打断他:\"什么不用!你都这样了,孩子们回来看看不应该吗?\"
当天晚上,李大勇拎着炖好的鸡汤来医院探望。看到老友病恹恹的样子,这个平时大大咧咧的汉子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老王啊,你可吓死我了。\"李大勇把鸡汤递给沈雅琴,\"我特意去山里抓的土鸡,炖了三个小时,最补身子了。\"
王轱辘微微点头表示感谢。李大勇凑近些,压低声音说:\"雅琴姐这几天都没合眼,你可快点好起来,别让她担心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沈雅琴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喂饭、擦身、按摩,照顾得无微不至。护士们都说,从没见过这么用心的家属。
\"妈,您回去睡会儿吧,我在这儿守着。\"梨叶心疼地看着母亲憔悴的面容。
沈雅琴摇摇头:\"你爸认床,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她轻轻按摩着王轱辘麻木的右手,\"再说,当年我生病的时候,他也是这样照顾我的。\"
一周后,梨生带着妻儿风尘仆仆地从澳洲赶了回来。一进病房,两个孩子就扑到病床前,小心翼翼地摸着王轱辘的脸。
\"太爷爷,您疼不疼?\"王青山眼泪汪汪地问。
王思远从口袋里掏出一块五彩斑斓的石头:\"这是我在澳洲海滩捡的幸运石,送给您,您很快就会好的!\"
王轱辘感动地接过石头,说话比前几天流利了些:\"好孩子...太爷爷...没事...\"
梨生站在床边,看着父亲消瘦的面庞,声音哽咽:\"爸,您怎么不早点告诉我们...\"
王轱辘勉强笑笑:\"小毛病...不值得...你们...跑一趟...\"
艾米丽挺着微微隆起的肚子,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爸爸,我们决定提前回国了。澳洲的房子已经退租,行李也在托运中。\"
沈雅琴惊喜地看向儿子:\"真的?什么时候的飞机?\"
\"两周后。\"梨生握住父亲的手,\"爸,等您出院了,咱们一家就团聚了。\"
医生来查房时,梨生详细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得知是长期劳累导致的旧疾复发,他沉默良久,突然说:\"爸,要不您和妈跟我们去澳洲疗养一段时间?那边气候宜人,适合休养。\"
王轱辘还没回答,沈雅琴就摇了摇头:\"你爸这身子骨,经不起长途折腾。再说,青山村的水土最养人,我们哪儿也不去。\"
梨生还想再劝,王轱辘轻轻拍了拍他的手:\"听...听你妈的...我们...在家...等你们...\"
住院的第三周,王轱辘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右手恢复了知觉,说话也利索多了。医生说他可以出院回家静养,但要定期复查,绝对不能劳累。
出院那天,合作社的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把王轱辘家收拾得一尘不染。老支书带着几个老人把院子里的梨树修剪整齐,李大勇则把轮椅通道的每一块砖都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半点磕绊。
回到家,王轱辘坐在轮椅上,看着熟悉的小院,长舒一口气:\"还是...家里好...\"
沈雅琴给他披了件外套:\"进屋吧,外头有风。梨生炖了鸡汤,一直温着呢。\"
晚饭后,一家人在院子里乘凉。梨生汇报着回国后的工作计划,梨叶和菌生讨论着合作社的人事调整,两个孩子围着王轱辘的轮椅玩耍。沈雅琴端来切好的梨子,挨个分给大家。
\"爸,您放心养病,合作社有我和梨叶呢。\"菌生给岳父倒了杯温水,\"县里派来的财务专员已经把账目都理顺了,现在管理规范多了。\"
梨叶接过话茬:\"直播带货那边我也培养了两个新人,效果不错。您就安心当个顾问,大事上把把关就行。\"
王轱辘看着孩子们能干的样子,既欣慰又有些失落。他知道,自己是真的老了,该把担子交给下一代了。
夜深人静时,王轱辘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熟悉的虫鸣声。沈雅琴端来热水给他泡脚,手法娴熟地按摩着他有些水肿的双腿。
\"雅琴,这些天...辛苦你了。\"王轱辘突然说。
沈雅琴手上的动作顿了顿:\"老夫老妻的,说这些干什么。\"她轻轻叹了口气,\"轱辘,咱们都这把年纪了,该学会放手了。孩子们比你想象的要能干得多。\"
王轱辘望着天花板,沉默良久:\"我就是...怕他们...走弯路...\"
\"谁还没走过弯路?\"沈雅琴擦干他的脚,\"你当年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把合作社办起来的?\"
王轱辘笑了:\"说得...也是...\"
第二天一早,梨生推着父亲的轮椅在村里慢慢转悠。清晨的青山村笼罩在薄雾中,远处的梨园已经挂满了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
\"爸,我和艾米丽商量好了,回来后就住民宿东头那栋小楼。\"梨生指着不远处的一栋二层小楼,\"离您和妈近,上班也方便。\"
王轱辘点点头:\"好...很好...那边...阳光足...对孩子...好...\"
路过合作社时,王轱辘让儿子停下。透过玻璃窗,他看到梨叶正在给新员工培训,菌生则和县里来的技术员讨论着什么。一切井然有序,根本不需要他操心。
回到家,沈雅琴正在院子里晾晒被褥。见他们回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怎么去了这么久?累不累?\"
梨生笑着说:\"妈,您别紧张。医生说爸要多活动,对身体恢复有好处。\"
沈雅琴还是不放心,给王轱辘量了血压,又端来早就熬好的中药。王轱辘乖乖喝下苦药,像个听话的孩子。
午饭后,李大勇拎着两条鲫鱼上门了。看到王轱辘气色好转,他高兴得直拍大腿:\"我就说嘛,老王这身子骨,阎王爷都不收!\"
沈雅琴接过鱼,笑骂:\"大清早的,说什么晦气话!\"
李大勇不以为意,凑到王轱辘身边:\"老伙计,等你再好点,我带你去新发现的钓点。那儿的鱼啊,又肥又傻,一钓一个准!\"
王轱辘笑着点头。他知道,这样的日子平淡却珍贵——家人的陪伴,老友的关心,青山村熟悉的一草一木。比起遥远的异国疗养,这才是最适合他的康复良药。
傍晚时分,夕阳把院子里的梨树染成金色。王青山和王思远放学回来,兴高采烈地向太爷爷展示他们的新课本。王轱辘摸着孩子们的头,听着他们用中英文混杂着讲述学校的趣事,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梨生和艾米丽在厨房准备晚餐,菌生和梨叶下班回来带回了合作社的新样品,沈雅琴忙着给每个人分配任务。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热闹却不嘈杂,如同一首和谐的交响乐。
王轱辘坐在轮椅上,静静地看着这一切。他知道,自己的时代正在慢慢过去,但青山村的故事,王家的故事,还会由孩子们继续书写下去。而他,将会在一旁见证这一切,就像院角那棵历经风霜的老梨树,静静地守护着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