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的光映在小王脸上,他盯着那条推送看了足足十秒,才低声说:“直播……真开始了?”
刘好仃没答。他把手机轻轻推到白板边缘,拿起笔,在“传播烈度”那一栏重重画了个圈。窗外雨声小了,但风还在刮,像有人在玻璃上轻轻敲打。
“刚才演的那些,”他说,“现在得变成能用的东西。”
老李拧紧手里的扳手,抬头:“你是说,写下来?”
“对。”刘好仃翻开一本新本子,封皮是普通的蓝色横线本,厂里领的,还没写过字。“咱们不是公关公司,也不会打官腔。可要是风再大一点,光靠嘴说不清。”
他低头写下第一行字:真实性判定流程。
“先看东西是不是我们的。”他一边写一边说,“出货单、质检记录、运输轨迹,三样齐全才算站得住。缺一个,就得查。”
小王凑过去看:“要不要做个表格?填个勾就行。”
“可以。”刘好仃点头,“到时候谁值班,谁负责核对,别等到火烧眉毛才翻资料。”
老李想了想:“万一他们用的是旧批次呢?标签都对得上,但玻璃不是我们发的?”
“那就查源头。”刘好仃在纸上画了个小框,“谁拍的视频,账号什么时候注册的,Ip地址在哪。你上次查的那个绕线路的事,记进去。”
“还得加一条,”小王说,“有没有同期其他厂也出事?要是别家也炸,那就是真问题;只有我们,大概率是冲着牌子来的。”
刘好仃看了他一眼,把这句话原封不动抄在旁边。
“聪明。”他说,“下次这种话,早点说。”
小王咧嘴一笑,赶紧拿手机建了个文档,标题打了几个字又删掉,最后定下来:“玻璃危机应对手册”。
“别整太花。”老李提醒,“咱们自己看,能懂就行。”
“版本号也加上。”刘好仃说,“以后改一次,升一版。V1.0,今天开始算。”
小王愣了下:“你还懂这个?”
“电视上听的。”刘好仃淡淡地说,“学得慢,记得住。”
三人安静了一会儿,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和手机打字的轻响交错着。刘好仃继续往下写:传播烈度分级标准。
一级:转发少于五千,评论多为询问,无媒体介入。
二级:破万转发,出现本地热搜,有自媒体跟进。
三级:多国同步传播,视频被翻译,客户主动质询。
“三级就得动了。”他说,“哪怕还没查清,也得先露个脸,让人知道我们在查。”
“怎么露?”小王问,“咱们又不能发公众号。”
“材料备好。”刘好仃说,“谁要,给谁。不怕多说,就怕不说。”
老李点头:“仓库那边我熟,随时能调记录。海外仓的联系人电话我也存着。”
“那就写进方案。”刘好仃在本子上标出责任人,“你负责海外信息核实,小王盯社媒动态,我最后看一遍再定。”
小王忽然抬手:“等等,要是他们用方言拍视频呢?像上次那个非要录质检的客户,咱们听都听不懂。”
“那就得找懂的人。”刘好仃翻开一页空白,“建个语言对照表。菲律宾用英语加他加禄语,越南要配字幕,印尼最好有本地人出镜说话。”
“还得注意语气。”老李补充,“人家不喜欢冷冰冰念数据,得像聊天。”
“对。”刘好仃写下来,“开场别急着否认,先说‘我们看到了,正在查’。人怕的不是问题,是没人理。”
小王盯着白板上还没关闭的直播页面,喃喃道:“可要是他们直播炸窗呢?镜头对着厂名,全国人民看着,怎么办?”
刘好仃停笔,看了他一眼。
“那就得有人去。”他说,“带当天的生产日志,拿一块刚下线的玻璃,现场拍。”
“现场反制?”小王眼睛亮了,“用真的打假的?”
“不拼嘴。”刘好仃说,“拼东西。咱们是工厂,不是戏台。”
老李笑了下:“你这招狠。”
“不是狠。”刘好仃把笔帽拧紧,“是实在。人家信眼见为实,我们就给人看实在的东西。”
小王立刻在文档里加了一栏:“极端情形预案——直播造假应对”。他敲字飞快,连标点都打得一丝不苟。
“派两人赴现场。”他念着,“携带当日生产记录、防爆膜样品,同步录像回应。”
刘好仃点头,在本子上圈出“防爆膜卷”三个字,画了个箭头指向这行。
“这玩意儿结实。”他说,“拿出去拍,裂都不裂,比啥都强。”
三人又核了一遍流程,从发现舆情到判定级别,再到分工响应,每一步都写了责任人和时限。刘好仃特意加了一条:任何回应,必须同时满足“事实准确”和“有温度”。
“啥叫有温度?”小王问。
“不说‘本公司郑重声明’。”刘好仃说,“说‘我们查了,这批次没出厂,一直在仓库里’。工人说话,不用套话。”
“那语气呢?”老李问,“太软怕人不信,太硬又像躲。”
“就按平常说话。”刘好仃说,“像告诉邻居,谁家孩子走丢了那样。急,但不慌。”
小王试着念了一句:“我们已经查过所有记录,涉事批次从未发货。视频里的玻璃,不是我们的产品。”
“行。”老李点头,“再加一句‘欢迎大家来查,我们随时开门’。”
“好。”刘好仃记下,“就这么写。不加形容词,不喊口号,只说做了什么,能做什么。”
方案快定稿时,小王突然卡住:“咱们……要不要起个名字?不然叫‘那个文件’也太随便了。”
刘好仃想了想,说:“就叫‘玻璃守则’吧。”
“听着像武侠秘籍。”小王笑。
“守的是事实。”刘好仃说,“也是这行当的规矩。”
老李把标签纸裁成小块,贴在工具柜不同格子上:证据清单、语言对照、响应时限。每个字都写得工整,像当年贴生产流程图那样认真。
“以后谁值班,先看标签。”他说,“别等事来了现翻。”
刘好仃把整本方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在最后一页写下一句话:
若直播造假,立即派出两人,携带当日生产日志与防爆膜样品赴现场,全程录像回应。
他合上本子,放在白板前,正好压住那条还在闪烁的直播通知。
“写完了。”他说。
小王伸了个懒腰:“总算有个章法了。”
老李喝了口凉茶:“就怕真用上。”
“用不上最好。”刘好仃说,“可有了,心里不慌。”
三人沉默了一会儿,外面天色渐亮,晨光斜斜照进来,落在那卷防爆膜上。膜面光滑,映着一点微光,像藏着未出鞘的锋芒。
小王忽然说:“你说……咱们这么做,算不算越界?”
刘好仃没抬头,手指轻轻抚过本子封面。
“厂牌上没写职位。”他说,“只写了编号。可我知道,我修过的每一扇窗,都是这厂的一部分。”
老李点头:“品牌不是贴纸,是人一点一点做出来的。”
“那咱们现在干的,”小王挠头,“是不是也算修窗?”
“是。”刘好仃说,“修的是别人看不见的缝。”
他打开工具包,取出那枚旧厂牌,轻轻放在方案首页。金属表面有些磨损,但编号依然清晰。
“它跟着我三十年。”他说,“今天也算上岗了。”
小王笑了:“工龄比我都长。”
老李起身,把白板上的流程图重新描了一遍,线条比之前更粗,更直。
“以后每天早上,咱们花十分钟,过一遍最新动态。”他说,“就像检查设备一样。”
“行。”刘好仃说,“列入值班表。”
文档保存成功,右下角显示时间:03:17。
小王看着屏幕,忽然问:“要是哪天我们都不在了,这东西还能用吗?”
刘好仃没立刻回答。他把方案本子翻到第一页,抽出一张空白纸,开始誊写核心原则:
事实为基,温度为桥,速度为要。
写完,他撕下来,贴在工具柜最显眼的位置。
“能用。”他说,“只要有人愿意查真相,就用得上。”
晨风吹动窗角的防爆膜,发出轻微的响声。小王正要说话,手机突然震动。
推送弹了出来。
标题是:“直播已开启,现场画面曝光,涉事玻璃碎片遍布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