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铅笔从“探界”两个字上拿开时,窗外的灯已经连成一片海。他没动,就那么坐着,草稿纸上的线条还冒着热气,像刚出炉的焊缝。直到手机震了一下,是小陈发来的某行业媒体刚发布了一篇短评,标题写着——《玻璃行业的“简历体”营销,是谁带的头?》。
他点了杯咖啡,走回办公室,顺手把门框上那张旧展会通行证撕了下来。上面印着“玻璃侠”,头盔歪斜,像随时要摔下脚手架。
周一晨会,会议室比往常亮了些。投影仪刚启动,阿米尔就举手:“刘师傅,第三方平台的监测数据出来了,要现在看吗?”
“放。”刘好仃把咖啡杯搁在桌角,杯底压着上周的快递单——那上面印着“品牌焕新礼盒”的字样,已被拆过三次。
屏幕亮起,一组曲线缓缓爬升。品牌关键词搜索量,七天内涨了217%;官网子品牌页面访问时长,从平均48秒拉到近三分钟;最让小陈笑出声的是,“玻璃简历”被转发次数最多的一次,来自某985高校材料学院的教研群,配文是:“这届厂商卷到连ppt都懒得做了?”
“不止是转发。”尤哈翻着平板,“我们寄出的三百份手册,目前有八十七家客户扫码填写了反馈。其中六成提到,新形象‘不像卖玻璃的,倒像在做交付仪式’。”
刘好仃挑眉:“仪式?”
“对。”小陈接话,“有个地产商说,他们采购总监看到‘极境’那版动态视频,直接让团队把玻璃交付环节加进了项目启动仪式流程里。理由是——‘既然人家把玻璃当艺术品运,咱们也得当艺术品接’。”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笑声。阿米尔边笑边敲键盘:“我刚查了,他们项目叫‘云顶中心’,用的还是咱们十年前的老款超白玻。现在主动问我们有没有‘极境’定制版。”
刘好仃没笑,但眼角的纹路松了。他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蓝笔,在“品牌认知”四个字下面画了条上升箭头。
“接下来,不光让他们接,还得让他们记住是谁送的。”他说,“趁热,把三套子品牌的市场反馈再细化一遍,我要知道,哪个地区、哪个行业,反应最猛。”
任务分下去后,办公室像被拧紧了发条。小陈拉着两名实习生做客户画像分类,阿米尔对接数据分析公司,尤哈则一头扎进行业论坛,扒拉每一条带“安全抵达”关键词的帖子。
三天后,汇总报告摆在了会议桌上。
“‘探界’在新能源领域的认知度,提升最快。”尤哈指着图表,“尤其是光伏和储能项目,我们的‘材料简历’被当成技术参考文件转发了二十多次。有家电池厂甚至把参数卡贴在实验室门口,说‘这就是我们验收标准的对标样本’。”
阿米尔补充:“‘速达’的实时追踪地图上线四十八小时,触发应急响应流程六次,客户主动点赞四次。最夸张的是东莞那家工业客户,破损率比上季度降了41%,他们采购经理说,‘看着地图变红那一刻,比等孩子出生还紧张’。”
小陈笑着摇头:“‘极境’更绝。深圳湾一座新地标幕墙招标,我们还没投标,设计院就主动来问,能不能把‘玻璃升起时倒映设计师手’的那个画面,用在他们的方案演示里。”
刘好仃一页页翻着报告,手指在数据间滑动,像在检查一块玻璃的平整度。突然,他停在一张区域热力图上。
“华南区反馈这么高,华东呢?”他问。
小陈调出细分数据:“华东整体也不错,但上海和杭州的工业客户反馈偏弱。他们说,‘橙色补货通道’看着醒目,但总觉得像临时方案,不够‘体系化’。”
“体系化?”刘好仃重复了一遍,转头看阿米尔,“他们是不是觉得,咱们只对出问题的单子才紧张?”
“有可能。”阿米尔点头,“我们目前的应急宣传集中在‘破损即补’,但没强调背后的整套运输风控机制。”
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了两笔,抬头:“那就补。把‘速达’的服务流程拆成五步,从接单验料到装车固定,每一步都配上简短视频,做成‘玻璃运输安全手册’系列。标题就叫——《你以为的送货,其实是精密手术》。”
小陈立刻接话:“可以找司机出镜,穿工装,戴手套,像主刀医生那样介绍工具。”
“对。”刘好仃笑了,“让客户知道,咱们不是出了事才救火,是早就把火苗掐在出厂前。”
会议结束前,刘好仃把所有人又叫了回来。
“我知道,最近大家挺拼。”他站在窗边,阳光斜照进来,映在每个人的工牌上,“但我要说的不是辛苦,是——咱们真的动了。”
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像敲在玻璃上:“十年前,客户说‘你们厂的玻璃还行’,就当夸奖了。现在呢?有人把我们的包装卡当技术文档传,有人把视频当仪式素材用。这不是运气,是咱们把‘安全抵达’四个字,从口号,变成了动作。”
办公室安静下来,连打印机的嗡鸣都轻了。
“所以,别觉得这就够了。”他转身,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下一行字:“品牌不是脸,是信任的刻度。”
“今天的数据,只是第一道划痕。”他圈住那行字,“接下来,咱们要一刀刀,把它刻进行业标准里。”
散会后,小陈留在工位,翻着客户反馈表。突然,她“咦”了一声。
“怎么了?”尤哈凑过来。
“你看这个。”她指着一条匿名留言,“来自华东某市,说‘探界’的材料简历很新颖,但希望能增加本地化测试数据,比如‘在梅雨季环境下的耐腐蚀记录’。”
尤哈皱眉:“这是个好建议,但咱们目前没在华东设实验室。”
小陈没说话,只是把那条留言截图,发到了工作群,附言:“客户要的,不只是简历,是体检报告。”
消息刚发出去,刘好仃的回复就跳了出来:“把华东近五年气候数据调出来,再找三家当地合作厂,做一轮模拟测试。预算我来协调。”
小陈抬头,看见刘好仃正站在走廊尽头,手里拿着那份报告,阳光把他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根正在校准的水平仪。
下午三点,品牌监测系统弹出一条新动态。
某国际建筑展的官方推特发布了一张现场图:一块玻璃展板上,贴着他们的“极境”LoGo,下方一行小字:“the glass that arrives with a story.”(一块带着故事抵达的玻璃)
配图评论区里,有人回复:“Finally, a glass brand that doesn’t treat delivery as an afterthought.”(终于,有家玻璃商不再把交付当成事后补救。)
小陈截图,发到群里,只打了一个词:“出海了。”
阿米尔秒回:“要不要把英文版‘玻璃简历’也做一套?”
尤哈正要打字,刘好仃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先别急着印英文。”
他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打印纸,是那张国际展的图片放大版。他指着LoGo旁边的文字,笔尖轻轻点着“arrives”这个词。
“他们用的是‘arrives’,不是‘delivered’。”他说,“一个强调结果,一个强调过程。咱们的‘安全抵达’,是过程,也是承诺。”
他抬头,目光扫过三人:“所以,真正的出海,不是换个语言,是让全世界都明白——玻璃不是运到就算完,而是,它怎么活下来的。”
他把纸贴在白板上,正好盖住之前“晶盾玻璃”被圈出的名字。
笔尖落下,在新图下方写了个标题草案:“how Glass Survives the Journey”(玻璃如何活过这段旅程)
小陈刚想说这标题太硬,刘好仃已经拿起剪刀,从旧手册上剪下一块透明塑料片,轻轻压在标题上方。
像一块正在启程的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