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午的阳光还斜斜地铺在图纸上,小陈刚把最后一张标签贴好,尤哈的话音未落,刘好仃已经顺手从打印机里抽出一张刚打出来的A4纸,反手一折,夹进旧帆布包的侧袋。
“树要长,叶子也得换。”他拍了拍包,“下周展会,咱们不能还顶着十年前的‘玻璃侠’头像去。”
没人笑。但都懂。
那“玻璃侠”是厂里早年请兼职设计做的LoGo,一个卡通人形举着玻璃板,头盔像电焊面罩,腰带还印着“坚不可摧”四个字。客户私下叫它“工地奥特曼”,连自家销售都觉得拿不出手。
“主干不能动。”刘好仃拉开会议室白板下的抽屉,取出三支不同颜色的马克笔,“倒影LoGo留着,字体不变,蓝底白字,这是咱们的身份证。”
他刷地画出三个分支,分别标上“极境”“速达”“探界”——这是上回定下的子品牌名,听着像科幻片预告,但每个字都有出处。
“极境”对应高端建筑线,主打精准交付与设计协同;“速达”服务工业客户,强调破损即补、应急响应;“探界”则是“玻璃实验室”的正式代号,专攻新能源、医疗等前沿领域。
“现在,咱们分组开工。”他一指小陈,“你带一组,负责‘极境’,要的是高级感,不是贵气感,明白吗?别整得像豪宅电梯间。”
小陈点头:“懂,克制的奢华,像一杯手冲,不是香槟塔。”
“阿米尔,‘速达’交给你。”刘好仃把红笔递过去,“速度、可靠、零误差,视觉上要有‘秒表滴答’的紧迫感,但不能让人觉得冷冰冰。”
阿米尔推了推眼镜:“可以试试动态线条,像玻璃在高速运输中的轨迹残影。”
“尤哈,‘探界’归你。”刘好仃笑出一口白牙,“科技感要有,但别太赛博朋克。咱们不是造光剑的,是给电池厂送玻璃的。”
尤哈挠头:“那……能不能加点‘实验记录本’的元素?手绘草图、数据标注那种?”
“行。”刘好仃在本子上记了一笔,“记住,所有设计,倒影LoGo必须在左上角,尺寸不小于图标总面积的15%。宣传语最后四个字,必须是‘安全抵达’。”
他合上本子,像合上一锅正在发酵的面团:“下周三前,每人交三套初稿。别怕丑,先画出来再说。”
三天后,会议室墙上贴满了打印稿。
“极境”的方案里,有一版是玻璃幕墙在晨光中缓缓升起的剪影,配色是银灰与深蓝渐变,像城市天际线刚苏醒;另一版则干脆用建筑图纸的等高线做底纹,LoGo嵌在中心,像坐标原点。
“速达”的设计更硬朗。一套方案用了断裂的玻璃边缘被红线缝合的图形,象征“破损即补”;另一套是时钟指针与运输路线重叠,形成“72小时应急通道”的视觉隐喻。
“探界”最跳脱。尤哈交的稿子里,有一张是显微镜视野下的玻璃分子结构,旁边手写字体写着“第17次耐高温测试:成功”,落款是“实验室日志04.17”;另一张干脆是张“玻璃身份证”,列出透光率、热膨胀系数、抗压强度等参数,像产品简历。
刘好仃站在墙前,一根根看,时不时用黄贴纸在某个设计上打勾。
“这个‘缝合玻璃’不错。”他指着“速达”的方案,“但红线太像伤口,换个颜色,比如橙色,像警示带,但更有行动力。”
阿米尔点头记下。
“‘极境’这个剪影,大气,但缺了点‘人味’。”刘好仃转向小陈,“能不能加个微小的倒影?比如玻璃上倒映出设计师的手,正在画图?”
小陈眼睛一亮:“对!让客户觉得,我们不只是送货的,是参与创作的。”
尤哈举手:“那个‘玻璃简历’,客户会不会觉得太技术流,看不懂?”
“那就加一句人话。”刘好仃笑,“比如‘它不说话,但扛得住-40c到150c的暴击——安全抵达’。”
会议室爆发出一阵笑。
讨论到最后,每条线各选出一套主推方案。刘好仃把三张图并排钉在白板中央,像挂起三面新旗。
“下一步,见真章。”他说。
新标志和宣传语先在官网悄悄上线,只在三个子品牌的独立页面展示。同时,团队印了三百份新品类手册,封面是新LoGo,背面留了二维码,写着“扫码告诉我们:这个新脸,你还看得惯吗?”
反馈来得比想象快。
周一早上,小陈刚打开后台,就喊出声:“‘极境’那版,高端客户群里有人转发了!说‘终于有个玻璃品牌不把自己当建材,当艺术品了’!”
阿米尔翻着问卷,念道:“工业客户说,‘橙色补货通道’那个设计,一看就懂,比你们以前的‘零破损承诺’直观多了。”
尤哈盯着“探界”的扫码数据,突然抬头:“刘师傅,有个光伏项目负责人留言,说‘玻璃简历’太酷了,他们采购部要十份,当内部科普材料用。”
刘好仃笑了:“行,趁热打铁。”
他们把新形象投进线上广告,定向推给新能源、医疗、数据中心等行业的采购负责人。又在展会前一周,给老客户寄出“品牌焕新礼盒”——里面是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特种玻璃片,嵌在卡片上,写着:“这是能扛住火箭发射震动的材料,我们正用它,守护你的下一块玻璃——安全抵达。”
客户朋友圈开始零星出现照片:有人把玻璃片夹在笔记本里,配文“比U盘还硬核的伴手礼”;有工程师把它放在显微镜下拍照,说“这材料参数,比我司标准还高”。
品牌部的监测系统显示,关键词“安全抵达 玻璃”搜索量一周内涨了三倍。
可就在周四下午,阿米尔突然在群里发了张截图。
是竞争对手“晶盾玻璃”的新宣传页。
页面上,一个蓝色倒三角图标,左上角赫然有个微小的倒影设计,色调和排版,像极了他们的主LoGo。宣传语写着:“极速响应,使命必达——我们也在路上。”
尤哈火速点进对方官网,翻了十分钟,抬头:“不止这一处。他们工业线新推的‘闪电补货’服务,连口号节奏都跟咱们‘72小时应急通道’一模一样。”
小陈冷笑:“抄作业还不打格子。”
刘好仃没说话,走到白板前,拿起红笔,在“晶盾玻璃”四个字外画了个圈。
“打官司是法务的事。”他转身,“咱们的活儿,是让客户一眼分清,谁是原创,谁是影子。”
他抽出尤哈那张“玻璃简历”设计,指着参数栏:“把‘探界’线的所有新材料,都做成这种‘简历卡’。不光给客户,发到行业论坛,发到高校材料系。”
又转向小陈:“‘极境’那版剪影,加个动态版,做成30秒短视频,重点拍玻璃在晨光中升起时,倒映出设计师的手和图纸的过程。标题就叫‘谁在守护幕墙的第一缕光?’”
最后看向阿米尔:“‘速达’的橙色补货通道,做成实时地图。客户下单后,能看见自己的玻璃在运输链上的位置,一旦触发应急流程,地图自动标红,推送倒计时。”
阿米尔眼睛一亮:“像快递追踪,但更紧张刺激。”
“对。”刘好仃点头,“咱们不光比他们早一步,还要让客户看得见这一步。”
周五,新动作全数上线。
当晚,监测后台跳出一条新评论,来自某新能源车企的供应链经理:
“刚看完你们那个‘玻璃简历’,又看了晶盾的‘倒三角’。说实话,抄个图标不难,但抄不了参数。你们那个耐低温测试数据,我们正需要。周一约个技术对接?”
小陈截图发到群里,配字:“第一块砖,砸出声了。”
刘好仃没回消息,正用铅笔在草稿纸上画新点子。画到一半,笔尖突然一顿。
他盯着纸面,慢慢把铅笔横放,压在“探界”两个字上,像一根正在生长的枝条。
窗外,深圳的夜灯一盏接一盏亮起,像无数等待被送达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