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哈的手机刚放回口袋,刘好仃便合上了那本边缘卷起的记事本,像是把一场刚刚压下的风暴轻轻盖进了抽屉。会议室的空调嗡嗡响着,吹得投影幕布微微颤动,上面还留着《阶段评估》的表格,像一张刚做完体检的健康报告。
他站起身,没急着散会,而是走到白板前,用笔把“风险预警”四个字圈了起来,又在旁边写下三个新词:品牌、形象、认知。
“刚才那场仗,咱们没输。”他转过身,语气平缓,却像一块石头落进池塘,“但打赢一场小规模遭遇战,不等于能拿下整片市场。”
小陈正收拾笔记本,闻言抬头:“刘师傅,您的意思是……咱们现在得从‘防守’转‘进攻’了?”
“不是‘得’,是‘必须’。”刘好仃敲了敲白板,“过去三个月,咱们把风险管住了,客户说我们‘稳’。可‘稳’只是入场券,不是奖杯。人家欧美大厂,稳是基本操作,人家拼的是——”他顿了顿,咧嘴一笑,“让人一看到产品,就想‘这玩意儿,高级’。”
阿米尔挠了挠头:“可咱们是做玻璃的,又不是做香水的,怎么‘高级’?”
“怎么不行?”刘好仃从包里掏出一个矿泉水瓶,底部印着一行小字,“看见没?这瓶子,透明塑料,五毛钱一个。可要是换个瓶身设计,加上磨砂质感、极简标签,装点精油,卖你五十块,你买不买?”
尤哈笑了:“我媳妇儿就买过这种。”
“对喽。”刘好仃把瓶子轻轻放在桌上,“东西还是那个东西,可‘脸’不一样了,身价就变了。咱们现在出口的玻璃,质量不比谁差,可人家客户打开包装,第一眼看到的,是印着‘made in china’的普通标签,运输箱上还贴着超市促销似的LoGo——你说,他能第一时间联想到‘高端定制’吗?”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
小陈低声说:“上次南美客户提过一句,说我们的产品手册像‘说明书’,不像‘品牌故事’。”
“问题就在这儿。”刘好仃点头,“咱们把产品做得像瑞士钟表,可包装得像五金店赠品。人家不比你差,还比你有‘范儿’,订单往谁那儿走?”
阿米尔皱眉:“可品牌升级……听着像市场部的事,咱们这风险管理组,掺和得进去吗?”
“怎么掺和不进?”刘好仃笑了,“风险管理管的是‘别出事’,品牌管理管的是‘让人记住你’。可你想啊,一个品牌要是三天两头被海关卡、被环保税追着打,再有‘范儿’也得塌。反过来,咱们现在把风险稳住了,不就是给品牌升级腾出跑道了?”
他顿了顿,声音沉了些:“我干这行三十多年,见过太多厂子,质量过硬,价格公道,最后却死在‘没人知道’四个字上。不是他们不行,是他们只会埋头拉车,忘了抬头看路。”
尤哈若有所思:“所以……咱们现在,不光要‘不出错’,还得‘让人觉得厉害’?”
“聪明。”刘好仃竖起大拇指,“就像咱们厂的玻璃,以前只追求‘透光率’,现在还得讲究‘光影层次’‘触感温润’‘安装美感’。品牌也一样——它不只是个名字,是客户心里的印象,是信任,是愿意多花十块钱的理由。”
小陈眼睛亮了:“那咱们从哪儿开始?要不要请个设计公司?拍个宣传片?”
“不急。”刘好仃摆摆手,“先搞清楚一件事——咱们到底想让世界怎么看我们?”
他翻开记事本,这次不是翻到风险记录,而是最后几页,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一些零散的客户反馈、展会观察、竞争对手分析,甚至还有几条从行业群里扒来的闲聊截图。
“你看,德国那家,主打‘百年工艺’,法国那家,强调‘艺术融合’,日本的,玩‘极致细节’。”他指着本子,“咱们呢?咱们的优势是什么?是便宜?是快?还是——”他抬眼,“又稳,又可靠,还能陪你一起扛风险?”
阿米尔一愣:“这……也能当品牌?”
“怎么不能?”刘好仃笑了,“客户买玻璃,不是买艺术品,是买解决方案。他怕什么?怕货到不了,怕被退货,怕环保不达标。咱们现在能提前预警、快速响应、零重大损失——这不就是最硬的信用背书?”
尤哈眼睛一亮:“所以咱们的品牌故事,不是‘我们多牛’,而是‘有我们在,你放心’?”
“对!”刘好仃一拍桌子,“可靠,也是一种高级。”
小陈忍不住笑出声:“那咱们的Slogan是不是可以叫——‘稳如老刘’?”
办公室瞬间笑成一片。
刘好仃也笑,眼角的皱纹堆成了一朵花,但他很快收住,正色道:“笑归笑,事儿得认真。品牌升级不是换个LoGo、拍个视频就完事的。它得有根,有魂,还得——”他指了指记事本,“像咱们做风险管理一样,一步一个脚印。”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楼下,玻璃窑炉的火光依旧在跳动,像一条不眠的河。几辆货车正缓缓驶出厂区,车身上印着那个用了二十年的、略显陈旧的商标。
“以前我觉得,只要产品过硬,牌子丑点没关系。”他轻声说,“可现在明白了,世界太大,声音太多,你不说清楚自己是谁,别人就会替你定义。”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三人:“所以,我提议——咱们风险管理组,接下来,把‘品牌全球化升级’,列进工作目标。”
小陈愣了:“可咱们……不是专门管风险的吗?”
“正因为管风险,才最适合。”刘好仃语气坚定,“品牌出海,最大的风险,不是竞争,是‘看不见’。咱们既然能发现风险,就也能发现机会。咱们既然能建立预警机制,就也能建立——品牌认知机制。”
他拿起记事本,在白板上写下新的四个字:品牌升级。
“咱们不请大公司,不搞花架子。就从三件事开始:第一,梳理咱们的核心优势,写成‘品牌基因清单’;第二,收集国际客户的真实反馈,看看他们到底怎么看我们;第三——”他顿了顿,“把咱们这三个月的风险管理成果,变成客户能看懂的故事。”
尤哈眼睛发亮:“就像咱们做复盘表那样,把‘零重大损失’‘响应速度提升87%’这些数据,变成客户信任的理由?”
“没错。”刘好仃点头,“数据是冷的,但故事是热的。咱们得让人知道,我们不只是卖玻璃的,我们是帮客户避坑的伙伴。”
阿米尔忽然举手:“那……咱们要不要也建个‘品牌风险库’?比如哪些国家对‘中国制造’有偏见,哪些客户特别在意环保认证,提前预警?”
刘好仃笑了,笑得像个捡到宝的老匠人:“好主意。品牌和风险,本来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咱们管得了风险,就管得了印象。”
小陈翻开笔记本,写下第一行标题:《品牌升级初步构想》。
会议室的气氛变了。没有了上一场会议的紧张,也没有空谈理想的飘忽。它像一锅慢慢烧开的水,咕嘟咕嘟,冒着踏实的气泡。
刘好仃坐回椅子,把记事本轻轻放在桌角,封皮上“风险台账”四个字已经模糊,但他没换。他知道,这本子还会记下去,只是接下来的内容,不再是“哪里可能出事”,而是——我们要成为谁。
“所以,”他看着三人,语气轻松却坚定,“从明天起,咱们除了盯风险,还得学会——给自己贴金。”
尤哈笑着问:“那……贴多少?”
刘好仃眨了眨眼:“先贴一层防锈的,再慢慢镀金。总不能——”他指了指窗外那辆印着旧商标的货车,“让咱们最好的产品,穿着地摊货的外衣,走遍全世界吧?”
笑声再次响起。
就在这时,小陈的电脑弹出一封新邮件,标题是:《关于2024国际建材展品牌展位升级方案的内部征询》。
她刚要点开,刘好仃却忽然伸手,轻轻按住了她的鼠标。
“别急。”他说,“咱们得先想清楚——我们是谁。”
他的手指还搭在鼠标上,指尖微微用力。
窗外,一辆满载玻璃的货车正缓缓驶出厂区,车尾的反光条在夕阳下闪了一下,像一道未完成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