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把那封中东邀请函打印出来贴在冰箱门上时,顺手把昨天剩下的半块柠檬蛋糕也塞进了冷藏室——不是为了保鲜,是想提醒自己:别急着吃甜头,先啃硬骨头。
团队三人进门时都瞄了一眼冰箱,没人说话,但脚步明显比平时沉了三分。小张甚至没带奶茶,手里捏着个一次性纸杯,里面泡着速溶咖啡,苦得像刚被生活揍了一顿。
“坐。”刘好仃指了指会议室,“今天不讲故事,先看别人怎么讲。”
桌上摊开三份文件:一份是全球玻璃行业top20品牌榜单,一份是各品牌近三年广告投放策略分析,还有一份,封面写着《别以为你产品好就能赢——失败案例合集》。
阿芳翻到第三页,倒吸一口凉气:“哎哟,这个德国牌子,光一个品牌色就换了七次,客户都懵了,最后直接从采购名单里删了。”
老李盯着数据表,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你看这日本企业的社交媒体运营,每天更新三条,全是员工日常,做饭、遛狗、修设备……人家粉丝比我们厂人数还多。”
小张低头刷手机,突然“噗”一声笑出来:“刘师傅,有个意大利品牌,官网首页居然放了个会唱歌的玻璃杯动画!点一下它就‘叮’一声,唱完还鞠躬!”
“所以啊,”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个三角,“人家不是只会卖产品,还会演戏、会聊天、会让人记住他们家玻璃杯会唱歌。”
没人接话,空气安静得像会议室空调坏了。
“现在轮到我们了。”他转身,语气轻快得像在菜市场问价,“你们仨,一人一块地,给我挖出这些国际大佬的底裤颜色。”
任务分下去后,办公室瞬间活了过来。键盘声噼里啪啦,像过年放小鞭炮;打印机嗡嗡响,仿佛也在加班赶KpI。
但第三天中午,问题来了。
小张举着手像小学生:“有些品牌根本查不到具体策略,官网写得天花乱坠,实际怎么干的,一点影子都没有。”
阿芳点头:“对,我问了两个合作方的朋友,人家直接回我‘商业机密’四个字,连表情包都不给发。”
老李慢悠悠端着保温杯路过:“这不是挖底裤,这是想扒人家内裤都不让看。”
刘好仃没急,反而笑了:“那就换个思路——找熟人问问,谁家洗过他们的衣服。”
他拨通几个老客户的电话,请人家帮忙打听些“非官方但真实”的品牌打法。对方一听是他,二话不说就甩来几条内部培训资料链接,还有人顺带发了个表情包:一只猫抱着玻璃瓶说,“你们厂靠谱,我信。”
“看吧,”刘好仃把资料转给团队,“信任不是白来的,是拿时间攒的。”
接下来两天,办公室多了个新规矩:每天下午三点集体培训半小时,主题就一个字——“读”。读数据、读案例、读那些看起来像天书的品牌年报。
培训到第二天,小张突然举手:“我觉得吧,咱们不能光看他们怎么吹牛,得看他们怕什么。”
一句话点醒众人。
阿芳立马翻出某法国品牌的危机公关记录:“你看,他们去年因为环保问题差点翻车,结果三个月内做了五场直播,老板亲自擦玻璃!”
老李也找到线索:“还有个美国品牌,特别怕被说‘贵’,每年都要搞一次‘平民价日’,其实价格根本没降多少,但大家就觉得他们接地气。”
刘好仃听着听着,嘴角慢慢翘起来:“有意思。原来大佬们也不是铁打的,也会怕被人骂贵、怕环保翻车、怕没人记得住。”
最后一晚,大家围坐在会议室整合报告,气氛却紧绷得像快断的橡皮筋。
“我觉得这家德国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是设计感。”小张坚持。
“不对,明明是供应链管理!”阿芳反驳。
“等等,”老李慢吞吞插嘴,“你们有没有发现,他们所有产品包装上都有同一个图标?一个小太阳。”
三人愣住,赶紧翻资料。
还真有!不是logo,也不是广告语,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太阳图案,出现在官网角落、包装盒背面、甚至员工工牌上。
“这不是设计,是小心机。”刘好仃眼睛亮了,“人家不跟你讲道理,是让你不知不觉记住那个太阳。”
分歧消了,思路通了。
报告做完那天清晨,阳光刚爬上窗台,刘好仃请来一位做品牌咨询的老朋友帮忙审稿。那人戴着黑框眼镜,翻完文件后沉默了几秒,然后抬头说:
“你们分析得很细,但记住——这些品牌最狠的地方,不是他们会唱歌的玻璃杯,而是他们敢把自己最普通的一面亮出来,还让人觉得可爱。”
他指着报告里一段话:“比如这个意大利品牌,员工上班迟到会被罚扫厕所,但他们拍成短视频发网上,结果爆火。你们呢?敢不敢把你们厂门口那棵歪脖子树做成Ip?”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低头看着报告最后一页总结:
国际品牌竞争激烈程度:★★★★★
提升品牌价值难度系数:★★★★☆
结论:想赢,先学会不装。
窗外鸟叫了一声,像是应和。
小张突然问:“刘师傅,那我们下一步是不是该想怎么‘不装’了?”
刘好仃正要开口,手机响了。
是迪拜那边的新邮件。
他点开,只扫了一眼,就把手机屏幕转向三人。
邮件标题写着:“请于两周内提交品牌故事视频脚本及视觉方案。”
阿芳倒吸一口气,老李手一抖差点打翻保温杯,小张直接从椅子上弹起来:“啥?!两周?!”
刘好仃没慌,反而笑了,笑得像个刚捡到宝的邻居大叔。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不装”两个字旁边,轻轻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太阳。
笔尖停在纸上,墨迹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