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载淳,这位六岁登基的小皇帝,最初年号为“祺祥”,
寓意吉祥如意,此年号由顾命八大臣所定。
谁知两个月后,慈禧与恭亲王奕欣,发动了“辛酉政变”,
肃顺、端华和载垣被杀,其余五位大臣或遭革职,或被流放,辅政集团就此覆灭。
慈禧自然不会沿用八大臣所定年号,遂将其改为“同治”,意为两宫太后与皇上、群臣共同治理国家。
从发动政变,到斩杀肃顺,两个月时间翻了天。
此后,小皇帝在两宫太后的辅佐下,出现了一段短暂的振兴,史称“同治中兴”。
﹉﹉﹉
就在慈禧大放异彩时,鲁西出现了一位牛人,
此人男生女相,却有高深莫测功夫,他便是清末农民起义领袖——宋景诗。
传闻,周星驰拍摄的《功夫》电影中,那个娘娘腔的裁缝,就是宋景诗的原型。
宋景诗,生于山东堂邑县小刘贯庄(今属聊城市冠县)一户农家。
他小时候长得眉清目秀,打眼一看就是女娃,身体有点飘!
“他爹,娃小身板弱不禁风,能长大成人吗?”母亲担忧道。
“他娘,我明天送他去少林寺学武,不图别的,身体强壮比啥都强!”
长大后的宋景诗,练就一身过硬功夫,长拳,少林拳,刀枪剑戟样样精通,七八个壮汉难近其身。
他生来爱打抱不平,行侠仗义,颇具江湖豪杰之风。
与其高强的武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外表,人们都亲切称呼他“宋大妮”。
宋景诗所处的鲁西地区,十年九涝,官府把修河的银子都贪了!
年年发大水,官府的苛捐杂税一样不能少。“摊派河工”“兵差徭役,防洪义务工”等等多如牛毛。
没钱,抓壮丁!折腾的老百姓喘不过气来,怨声载道!
1860年,山东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旱灾,地里颗粒无收。
当官的可不管这些,县令刘长青为收回他买官的成本,不顾人们的死活加大收税,可把宋景诗气坏了。
“狗官!天灾赤地千里,饿死的百姓塞满道路,不开仓放粮,反要多收税,这分明不让百姓活!”
“杀了这狗官!”不知谁喊了一嗓子,众乡亲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乡亲们,走,砸了县衙!”宋景诗带头冲了进去。
“不收税了,求求你们别砸了!”刘长青被迫宣布不再征税。
哪知他唱的是缓兵之计,
待乡亲们散去,刘长青下令将宋景诗逮捕。
到了第二天,百姓听说宋景诗被抓了,重新拿起武器去县衙找刘长青算账,
在百姓抗争下,宋景诗才得以脱身。
旱情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年,县令刘长青眼看任期要满,如果他再不收税,自己买官的钱将永远捞不回。
他再次催缴赋税,与土豪劣绅勾结,强抢民粮。
宋景诗看到街道两边打晃的百姓,吃野菜吃的脸色浮肿,牵儿卖女生离死别的场景,怒火“腾”地燃烧起来。
“乡亲们,当官的不让咱们活,反他娘的!”宋景诗大声喊道。
“对,跟着白莲教一起造反。”百姓不再忍了。
村里的老者出面阻拦,“大妮,我不反对你们造反,实在是你们人数太少,何不联合白莲教?”
“对啊!我与捻军首领杨泰关系不错,何不与他联合?”宋景诗眼前一亮。
次日,宋景诗心急如焚,骑上快马赶到了杨泰的驻地。
警卫认识宋景诗,“那股香风把宋大侠吹来了?”
“我找杨将军。”
“随我来。”
杨泰听到外面的对话,早已听闻宋景诗的侠义之名,亲自出门相接,
“宋兄侠义之名如雷贯耳,不知亲临寒舍有何见教?”
说着话,杨泰手拉宋景诗的手,一同进入房间。
“杨老弟,如今这世道,百姓苦不堪言,我有心为民众谋条生路,不如携手共举义旗,如何?”
“宋兄所言极是,我也早有此意。只是,这起义军需有个名号,方能凝聚人心。”
“杨老弟,你见多识广,此事还望你拿个主意。”
杨泰微微沉吟,“实不相瞒。在下略通命理之术。请问宋兄八字如何?”
宋景诗一一道来。
“宋兄,你八字属水。而在五行之中,水对应的颜色正是黑色。黑色庄重肃穆,又象征着神秘与力量,
我看,咱们的起义军便以黑旗为帜,称作黑旗军,意下如何?”
宋景诗面带微笑,“好!就黑旗军!此名甚好。”伸手紧紧握住杨泰的手。
【转战南北】
上千名黑旗军,趁着夜色突袭了冠县城,火把照耀下的黑色战旗,犹如乌云压境,充满复仇的气势。
“杀!三天三夜攻打东昌府,清守军陷入绝境,最终被歼灭。
1861年秋,队伍规模增至一万人。
一年内,他们转战临清、冠县等地,连战连捷。
又一年,起义军达三万人。
1862年,临清之战,是黑旗军辉煌时刻。
彼时,面对清军的重重包围,宋景诗率部,在堂邑、莘县、临清一带展开了游击战。
敌人来,我走,敌人去,我扰!黑旗军凭借自制的火药枪和大刀,将清军打得屁滚尿流。
这年夏天,朝廷派僧格林沁来战黑旗军。“黑旗军,别猖狂,我僧格林沁来也!”
僧王率马队冲进东平湖时,正中宋景诗的计策,“忽”地大火蔓延,等待僧王的是率先埋好的火油罐。
“我滴天,这是要烤人肉吗?”僧格林沁大惊失色,他和士兵,顿时陷入一片火海,“完了,这是山东版的火烧赤壁。”僧王这时还有闲心想三国。
“大帅,随我走,”僧王的侍卫队长拉起他就跑。
原来侍卫队长是这里人,熟悉地理环境,他知道附近有条水沟,过了水沟,大火将被阻断。
二人身后跟着一部分手下,众人一起努力,终于脱离了危险,回头再看,剩下在原地的人马,全葬身火海。
一众人惊魂未定,一队人马从西飞奔而来,远远望去,大旗上斗大的宋字迎风飘荡。
“缴枪不杀,别让僧格林沁跑了!”黑旗军步步逼近。
僧格林沁绝望仰天长叹,“我命休矣!”
“杀!”
经过一番激战,清军遭受重创,僧格林沁在激战中受伤。
“哎呀!谁能想到黑旗军如此能征善战。本帅大意了!”僧格林沁拔马就逃。
跑啊跑,一路烟尘,僧格林沁逃至曹州西北的吴家店附近,因伤势过重,从马上跌落,强忍着剧痛,他藏身于麦田之中。
此时,捻军中一名年仅16岁的小兵张皮绠,在搜索战场时,发现麦田麦穗一个地动。
“有情况!”张皮绠手持长枪,一步步靠近了目标。
“出来!让你藏!”
“别动手,我投降!”
“投降?说话晚了,老子不高兴,”张皮绠话落枪到,“噗!”一枪刺进了僧格林沁的胸膛,当场殒命。
小兵张皮绠,不知道自己刺死的是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
这位清末名将最终命丧一名小兵之手,实在令人感慨。
1863年冬,宋景诗意识到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主动联合活跃在鲁西、冀南的白莲教起义军。
他提出“协同作战、互不侵扰”的盟约,共同对抗清军。
联军一度攻破直隶(今河北)的威县、曲周等城,兵锋直指京畿地区。
紫禁城里的恭亲王奕欣,急忙命兵部右侍郎胜保调集重兵,前往山东镇压黑旗军。
胜保打仗有一套,他兵分两路,对黑旗军形成左右合围之势,
同时采取“官职利诱”“亲属胁迫”等手段分化义军。
宋景诗部被清军分割成两部,首尾不能相顾,被包围到了一座小山丘上。
“宋将军,赶快投降吧,你们插翅难逃,放下武器投降,既往不咎!”胜保开始了攻心战。
看看眼前的兄弟,在洋炮打击下纷纷倒地,为保存实力,他接受了胜保的招安,被编入清军序列。
但宋始终身在曹营心在汉,暗中保留黑旗军的核心力量,并拒绝参与镇压其他起义军。
1865年冬,清廷察觉到宋景诗“心怀异志”,企图解除其兵权并将其处死。
宋景诗提前得知消息,连夜率领旧部脱离清军,在冠县再次举起义旗。
此次起义虽声势不如以往,但他依旧坚持战斗,甚至一度攻入山东东昌府(今聊城),再次震动清廷。
在高家寨一战,宋景诗率领黑旗军大败清军,此战后,宋景诗的大名上了朝廷黑名单。
1871年的一个秋夜,宋景诗去安徽为朋友贺寿,在酒馆与友人畅饮,醉意朦胧间,他并未察觉到自己的行踪已然暴露。
当安徽巡抚英翰的兵丁破门而入时,这位曾威震鲁西的豪杰,最终被清兵五花大绑了起来,
三日后,宋景诗被押赴刑场,刽子手凌迟了他1800刀。
起初宋景诗没哼一声,大声喝彩,快哉!最终撑不住死去,时年31岁,算条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