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虽对慈禧爱在心头,但绝不允许她破坏后宫规矩。
帮着干活可以(批阅奏章),想改变身份是不可能的,咸丰谨记祖上遗训:后宫不可干预朝政。
所以慈禧虽受宠,却始终无法撼动正宫娘娘慈安的地位。
咸丰帝治理国家不咋地,但是,在家庭秩序的维持上,却自有手段。
慈安(钮祜禄氏),出身名门,行不露足,笑不露齿,性格端庄稳重,有母仪天下之典范。
咸丰帝对她尊重有加,此乃帝王对正妻应有的礼仪,故而慈安的皇后之位坚如磐石。
1860 年,对咸丰而言,堪为最狼狈的一年。
这一年,英法联军气势汹汹逼近北京,紫禁城危在旦夕。
“皇上,洋枪洋炮声近可闻。洋鬼子凶狠如狼,快想办法吧!”太监安德海跪在地上禀报情况。
“朕要亲自披挂上马,督军与洋人决一死战。”说完,咸丰作势要侍卫备马。
“皇上,万万使不得,陛下龙体保重,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暂避一时方为上策。”
臣子们跪倒,齐声劝阻。
咸丰心里,早就被洋枪洋炮声吓破了胆,但是也要在臣子面前充一下好汉,如今臣子们劝阻,他正好顺坡下驴。
户部尚书肃顺跪行半步:“陛下,臣以为可到承德避暑山庄,以秋猎为名暂避一时,留下恭亲王奕欣与洋人周旋便可。”
咸丰故作沉吟,片刻后道:“好吧,那就明日启程,君子不与牛斗气,洋人迟早会退兵的。”
咸丰为自己找台阶下,以“木兰秋狝”为托词,带着皇后、慈禧与儿子,
在大臣们的簇拥保护下,仓惶逃往热河避暑山庄(今河北承德)避难。
所谓秋猎不过是为掩盖其狼狈逃窜的窘态。
临行前,他留下恭亲王奕欣,在北京与英法联军议和。
“……”
远离了喧嚣的北京,咸丰似乎把一切内忧外患都忘了,在避暑山尽情享乐。
他又是吸鸦片,又是贪恋女色,还外加酗酒无度,似乎享受着末日的狂乱。
他为逃避现实的残酷,沉迷于酒色毒品之中,试图借此麻痹自己,
然而,这只能使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糟糕。
最终,于 1861 年 8 月,咸丰帝病逝于山庄的烟波致爽殿,终年31岁。
大好的年纪,咸丰就被酒色掏空了身体撒手人寰,最痛苦的莫过于慈禧,
“老公,您咋忍心抛下我们孤儿寡母就去了?往后的日子我们咋过啊!呜呜呜……”
任谁看了也落泪,慈禧刚刚26岁,正是如花一般的年龄,正需要雨露滋润时,老公却去世了,
让慈禧,后半辈子守寡的日子如何度过?
唯一让慈禧安慰的是,咸丰临终之际,指定6 岁的独子载淳继位,
同时任命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与两宫太后共同辅政。
慈禧很感激老公的周密安排。
慈禧母凭子贵,身份瞬间达到了太后的身份。(慈安没有孩子,名义上她是第一身份的太后,继位的载淳称她为母后)
从咸丰帝对后事的安排来看,不能说不周全。
因载淳年幼,尚不具备执政能力,故命八大臣辅政。
为防止八大臣专权,咸丰帝在临终前,又设计了一套制约权力,
即授予慈安“御赏”印章,与幼帝载淳的“同道堂”印章(因皇帝年幼,“同道堂”印章暂由慈禧代管),
同时规定八大臣所做出的决定,必须加盖这两枚印章方能生效,缺一不可。
如此一来,八大臣与两宫太后之间便产生了权力制衡关系。
然而,咸丰帝未曾料到,这一安排,埋下了权力争斗的隐患。
仔细想来,慈安皇后为人持重老实,并无政治野心,与八大臣之间不会引发权力纷争。
但慈禧却截然不同,在咸丰帝晚年,因其体弱多病,他常代笔批阅奏折,从而参与政务,逐渐尝到了权力的滋味。
权力是野心女人的护肤品,你看武则天,吕后这些名女人,当权时都风采照人。
说来慈禧与唐朝武则天的经历颇为相似,二人皆是因丈夫体弱,皇上教会了她们诸多权力谋略,致使她们心生非分之想。
此后,权力争斗在所难免,武则天在唐高宗李治死后,诛杀了反对她的权臣。
而慈禧也不例外,随后发动了辛酉政变,将八大臣一网打尽,总而言之,权力之争是一切政变的根源。
【辛酉政变前暗流涌动】
1861 年的深秋,热河避暑山庄的景色,一片衰败之象。
咸丰帝的灵柩尚未启程回京,一场权力争夺大戏,悄然展开。
此时,26 岁的慈禧太后,紧紧攥着手中的“同道堂”印章,印章都被她攥出了汗。
她知道,自己所面对的对手,是以铁腕着称,肃顺为代表的辅政集团。
而在她身后,是年幼的同治皇帝,以及摇摇欲坠的大清王朝。
从一开始,权力的天平便难以保持平衡。
肃顺凭借咸丰帝晚年对他的绝对信任,早已将八大臣的权力集于一身。
在他眼中,两位年轻的太后,不过是盖章的“工具人”罢了。
(咸丰去世时,慈安24岁,慈禧26岁)
想想看,当时45岁的肃顺,要能力有能力,要经验有经验,怎么能把刚入道的两宫太后放在眼中呢?
矛盾便在咸丰帝的灵前爆发了。
“肃大人,我的儿子还小,本宫想以‘垂帘听政’的身份参与政事。”慈禧怯生生提出了请求。
肃顺脖子一扬,毫不掩饰轻蔑之色:“本朝未有此制!祖上有遗训,后宫不得干政!”
八大臣中的杜翰更是直言不讳:“臣等赞襄幼主,不能听命于皇太后!”
“我家的江山,我没权力做主吗?”慈禧抱怨道。
“喂!注意你的言词,不是你家的江山,是爱新觉罗家的,”八大臣之一端华怼了慈禧一句。
端华和肃顺都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后裔,两人为同父异母的兄弟,端华是兄长,肃顺排行老六。
顾命八大臣火力全开,一起来怼慈禧:“鸡司晨,狗看门,女人在家看孩子,瞎掺乎什么政事?”
几句话气得慈禧浑身颤抖,而肃顺竟在朝堂上“声震殿陛”,态度傲慢得如同对待臣下。
慈禧说不过他们,抹着眼泪转身离去。
肃顺等辅政大臣,就是要灭灭慈禧的威风,让慈禧以后老实点。
接着他们给慈禧颜色看,制定的政策或批示的折子,想绕过这两枚印章,
但是,都被慈禧告诉了慈安,她搬出东大后施压八大臣。双方在磕磕绊绊中处理着公事。
有一天,肃顺带领着辅政大臣开始向东西宫太后叫板,集体摆烂罢工,声称有本事你慈禧去处理朝廷之事。
这招太狠了,由于京城恭亲王每天有请示的折子,如果辅政大臣罢工,折子就堆成了山。
一边是京城催着回话,一边辅政大臣就是不开工,急得慈禧如热锅里的耗子,
八大臣则悠然喝着茶水不为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