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前一个月,黛玉嫁入京城之前,要在娘家先办出嫁的宴席。
金陵城已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林如海为女儿操办的婚事,不仅是林家的大事,更成了江南一带的盛事。
总督府内外焕然一新,朱门绣户间缀满红绸,连府前的石狮也系上了金丝璎珞。
城中百姓纷纷议论:“林家小姐的婚事,怕是比公主出嫁还风光!”
弘暾也在半月前抵达金陵,亲自来接亲。
他一身月白锦袍,腰间玉带生辉,金鞍白马后跟着三十六名红衣侍卫,引得行人纷纷驻足观看。
林如海在府门相迎。
弘暾下马行礼:“拜见岳父大人。”
林如海点头,邀请弘暾入府说话。
弘暾拜见过林如海,就去了林府一家别院暂住。
他是男方,将在第三日来接亲,故不出现在第二日的宴席上。
第二日,金陵大婚。
总督府门前车马络绎不绝,宾客纷至沓来,府内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
林如海身着崭新的官服,站在厅前迎接宾客。
他神色庄重中带着欣慰,目光不时望向府门方向。
今日不仅是女儿的婚宴,更是林家与皇家联姻的荣耀时刻。
他心中既为女儿觅得良缘而欢喜,又因即将离别而感伤。
“老爷,礼部的张大人到了!”小厮匆匆跑来通报。
林如海连忙整理衣冠,迎至大门外。
只见礼部侍郎张大人带着几名随从,笑容满面地走来。
林如海上前拱手:“张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张大人回礼笑道:“林总督客气了!郡主大婚在即,下官奉皇上之命,特来道贺。皇上还特意嘱咐,让下官带了些宫中御赐的贺礼。”
林如海感激道:“皇恩浩荡,臣不胜惶恐。”
他命人接过贺礼,亲自引张大人入席。
不多时,贾府的马车也到了。
贾母在元春和王夫人的搀扶下缓缓下车,身后跟着贾政、贾赦、贾琏等人。
王熙凤跟在老太太后面。
如今贾家的当家人是元春,她只作为孙媳妇,陪在老太太旁边。
贾母虽年事已高,但今日精神矍铄,一身绛紫色锦袍更显尊贵。
林如海快步上前,深深一揖:“老太太亲自前来,如海实在愧不敢当。”
贾母笑着扶起他:“玉儿是我看着长大的,她的喜事,我怎能不来?”
她环顾四周,感叹道,“这府里布置得真是气派,不愧是皇家的体面。”
贾政也上前道:“妹夫,今日宾客众多,若有需要帮忙之处,尽管吩咐。”
林如海点头致谢:“多谢兄长,府中一切已安排妥当,诸位请随我入席。”
宝玉跟在众人身后,神色复杂。
他望着满眼的红色,心中五味杂陈。
一旁的宝钗轻轻拉了拉他的袖子,低声道:“宝兄弟,今日是林妹妹的大喜之日,你可要打起精神来。”
宝玉勉强一笑:“宝姐姐放心,我省得。”
今日,他本不想来。可父亲说,不来不像话。于是他强打起精神,远远的跟在人群后面。
江南各地的官员也陆续到场。
苏州知府、扬州盐运使、金陵布政使等纷纷携礼前来。
众人见到林如海,无不拱手道贺:“林总督得此佳婿,实在是门楣生辉啊!”
林如海一一回礼,谦逊道:“全赖皇上、皇后娘娘和王爷的厚爱,小女才有此福分。”
席间,众人推杯换盏,谈笑风生。
有人提起黛玉的才情,赞道:“听闻郡主自幼聪慧,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如今又得皇后娘娘亲自教导,更是出类拔萃。”
林如海笑道:“小女不过是略通文墨,哪敢当诸位如此夸赞。”
正当众人谈兴正浓时,厅外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黛玉在紫鹃和雪雁的搀扶下缓步走来。
她身着一袭淡粉色绣花长裙,发间簪着一支精致的白玉簪,妆容淡雅,气质如兰。
宾客们纷纷屏息凝神,仿佛怕惊扰了这位仙子般的人物。
黛玉向众人盈盈一拜,轻声道:“黛玉见过各位长辈,今日承蒙诸位赏光,不胜感激。”
贾母眼中含泪,招手道:“玉儿,过来让外祖母好好看看。”
黛玉走到贾母身前,握住她的手。
贾母抚摸着她的脸颊,哽咽道:“好孩子,一转眼就要出嫁了……外祖母真是舍不得。”
黛玉柔声道:“外祖母放心,黛玉会常回来看您的。”
贾母点点头,强忍泪水:“好,好。”
宝玉坐在一旁,目光始终未离开黛玉。
这是这些年分别后,他第一次见到林妹妹,顿时泪如雨下。
仿佛分别就在昨天,林妹妹这些年并没有离开过。
黛玉见了,也泪眼婆娑,轻唤了一声:“表哥。”
宝玉忍住泪水,深吸一口气,强颜欢笑:“妹妹,往后若得空……”
一想到林妹妹明日便要嫁去京城,他的心仿佛被剜了一块,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麻木的说:“林妹妹,恭喜你!”
黛玉抬眸看他,浅浅一笑:“多谢表哥。”
黛玉一脸坦然,看得宝玉又是一阵心酸。
贾母在一旁,看的也是心痛不已。
当初,她是想把两个最疼爱的孙子外孙女凑在一起,哪里想到今日。
可如今,黛玉要嫁入皇家,比在贾家风光百倍,也不必过于悲伤。遂抓住两人的手,哄了又哄。
其余众人谈笑的谈笑、喝酒的喝酒,忙着交际,倒也没多少人关注这里。
夜幕降临,林府内灯火通明,宾客们酒足饭饱,尽兴而归。
贾母因年迈,早早告辞回府。
贾政等人也陆续离开。
林如海站在大门外,一一送别宾客,直到最后一位客人离去,他才长舒一口气。
回到书房,林如海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礼单,心中感慨万千。
他提笔写下一封信,准备明日派人送往京城,向皇上和皇后谢恩。
第二日。天还未亮。
总督府内已是一片灯火通明。
今日黛玉便要出嫁,去往京城。
黛玉身着皇后亲赐的嫁衣,正由宫中派来的嬷嬷们精心梳妆。
嫁衣以正红色云锦为底,金线绣着百鸟朝凤的图案,每一针每一线皆出自宫廷绣娘之手。
衣摆处缀满珍珠,行走间流光溢彩,宛如朝霞映雪。
紫鹃捧来皇后赏赐的凤冠,冠上镶嵌着十二颗东海明珠,正中一只金凤展翅欲飞,口中衔着一颗拇指大的红宝石,熠熠生辉。
嬷嬷为黛玉戴上凤冠,轻声赞叹:“郡主今日之美,便是九天玄女也要逊色三分。”
黛玉抬眸望向镜中,镜中人眉如远山,眸若秋水,朱唇一点,风华绝代。
她轻轻抚过嫁衣上的纹样,心中百感交集。
雪雁在一旁红了眼眶,低声道:“姑娘今日出嫁,真真是天下最美的女子。”
紫鹃捧来龙凤呈祥盖头,轻声道:“姑娘,时辰快到了。”
府门外,迎亲的仪仗队绵延数里。
弘暾身着亲王世子礼服,骑在骏马上,身后是十六人抬的鎏金花轿,轿帘以珍珠串成,随风轻响,宛如天籁。
林如海亲自将女儿送上花轿,眼中含泪:“玉儿,往后便是皇家的人了,切记谨言慎行。”
黛玉跪地叩首,哽咽道:“女儿谨记父亲教诲。”
码头边,百姓们挤得水泄不通,争相目睹这堪比公主出嫁的盛况。
官船一字排开,船身披红挂彩,嫁妆箱笼贴着御赐封条,由禁军护卫逐一登船。
有路人惊叹:“这嫁妆怕是要从金陵排到京城!”
贾府众人站在特设的观礼台上,贾母拄着拐杖,望着黛玉的背影,喃喃道:“我的玉儿,终究是飞上枝头了。”
元春搀扶着祖母,低声道:“老祖宗放心,林妹妹福泽深厚,往后定会平安顺遂。”
宝玉站在人群最后,手中紧握一页书稿,终究未上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