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都城宣告投降的那一刻,整个城市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息。李远当机立断,决定亲自坐镇许都。
这座曾经辉煌的政治中心,如今宛如一个复杂的棋局,皇室、世家以及豪强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李远心里明白,清理这些势力绝非易事,必须慎之又慎。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许都乃至整个局势的稳定,绝不能出现丝毫冤假错案,更要严防有人趁着混乱之机寻私报复,破坏这好不容易得来的短暂平静。
与此同时,赵云率领着训练有素的军队,朝着兖州的其他城池进发。一路上,他三令五申,严抓军队纪律,要求士兵们务必做到对百姓秋毫无犯。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世人彰显汉中军与众不同的威严与正义,让百姓们看到一支真正为民众谋福祉的军队。
许都的世家大族,在大势已去选择投降之时,心中早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他们或多或少都听闻过李远推行的政策,清楚何种行为会遭受惩罚,哪些罪行更是会招来杀身之祸。
为了不让家族因为个别成员的过错而遭受灭顶之灾,族中那些德高望重的长辈们提前将这些情况详细地告知了每一位可能牵涉其中的族人。
目光转至青州方向,自从袁绍自焚而亡后,青州大地瞬间陷入了一片混乱。群龙无首的局面让整个青州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各地城池各自为政。
城中的官员们人心惶惶,百姓们更是忐忑不安,他们都在翘首以盼,又满心恐惧地等待着汉中军的到来。在这浩浩荡荡的天下大势面前,他们深知,任何试图组织抵抗的行为都不过是螳臂当车,徒劳无功。
镜头聚焦在泰山郡内的一处府宅,此刻,这里气氛热烈却又透着一股紧张的压抑感。泰山军的将领臧霸、孙观以及尹礼等人正围坐在一起,激烈地商议着未来的出路。
他们心里清楚,自己本就没有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与强大能力,当初聚拢在一起,纯粹是为了在这乱世中寻求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多年来他们一直秉持着实用主义,谁占据徐州,便听从谁的号令。先是追随陶谦,在他的麾下寻求庇护;后来吕布称雄徐州,他们又转而依附吕布;再后来曹操势力崛起,他们又毫不犹豫地投靠了曹操。
然而,当讨论到是否投降汉中军时,军中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昌豨和吴敦态度坚决,坚决不同意投降。
这二人本就是匪寇出身,与那些因生活所迫而落草为寇的人截然不同。他们长期以来反抗官府,在各地肆意抄掠百姓,无恶不作。
他们心里明白,自己的所作所为必定不会被汉中军所容忍。既然投降也是死路一条,那还不如拼死一搏,带着手下人躲进山里。他们心存侥幸,觉得李远就算再有能耐,也不可能逐座山去搜捕他们。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与权衡,最终泰山军一分为二。臧霸等人从家族和自身的长远利益出发,选择了投降汉中军。
而那些平日里跟着昌豨掠夺百姓的士兵,在昌豨的带领下,慌慌张张地收拾起大量搜刮来的物资,匆忙往山林里钻去。
对于昌豨等人带走物资一事,臧霸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本就性格圆滑,处世之道便是不得罪任何人。况且与昌豨并肩作战多年,多少还是有些情谊的,心里还想着万一以后遇到什么难处,说不定还能用到对方呢。
视线再转向淮南一带,随着廖化率领的大军如雷霆般压境,盘踞在汝南的刘辟和龚都几乎没有丝毫犹豫,便选择了投降。
他们本是黄巾起义失败后的残余势力,如果不是生活被逼迫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又怎会冒着掉脑袋的风险继续在这乱世中挣扎。
汝南地区,历经黄巾之乱的战火洗礼,又遭受了袁术的残酷欺压,早已民生凋零,当地百姓十不存一。
刘辟和龚都在这片破败的土地上,组织流民开荒种地,试图让汝南重新焕发生机。好在,汝南既不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又缺乏足够的资源和人口,这才让他们侥幸在此盘踞,否则以曹操和刘表的实力,随时都能将他们剿灭。
他们早就听闻黑山张燕投降汉中军后,日子过得安稳且不错,心中便萌生了投降的念头。只是他们身处中原腹地,若要迁移百姓一同前往投降,很快就会被周边的势力察觉并阻止。
但如果只带着少数亲信前去投降,他们又实在放心不下当地那些与他们一同经历苦难的百姓。所以,他们一直在默默等待,等待汉中军主动到来,给他们一个合适的机会。而这次前来的主将廖化,曾经也是黄巾队伍中的一员,对他们的艰难处境感同身受。
对于刘辟和龚都的投降,廖化没有丝毫犹豫,很快便接受了。他深知,黄巾队伍成分复杂,其中不乏得势后便欺压百姓的败类,但也有不少人是被生活所迫,不得不走上这条道路,且一直对百姓秋毫无犯。
通过锦衣卫传来的详细消息,廖化得知刘辟和龚都便属于后者。然而,汝南如今实在是太过贫瘠,百姓生活困苦不堪。为了救济当地百姓,廖化无奈之下,只能向荆州方面发出请求,希望能多运输一些物资过来,帮助汝南百姓度过难关。
而盘踞在嵩山的雷薄、陈兰、梅成等人,在得知汉中军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消息后,自知以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抵挡。
于是,他们下山抢夺了百姓的物资,匆忙过江投奔孙权。他们本就是山贼出身,后来投靠袁术,在袁术手下更是做了不少违法乱纪、天怒人怨的事。
袁术失败后,他们不但没有收敛,反而趁机抢了袁术的物资,占山为王。他们心里清楚,自己的罪行汉中军定然不会轻易饶恕,与其在这里坐以待毙,不如先去孙权那边碰碰运气。
江东地区水网密集,岭南山林众多,倘若孙权也抵挡不住汉中军的进攻,他们还能凭借熟悉的山林地形,继续逃进山里苟延残喘。
此时的江东,孙权在得知曹操阵亡的消息后,心中焦急万分。如今天下诸侯只剩下他一人,李远的下一个目标必然直指江东。
一想起之前与汉中军的水战,孙权心中便涌起一阵寒意,那惨痛的失败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实在不想再次面对汉中军那强大得令人绝望的攻势。
但他心里也明白,不是自己不想面对,汉中军就会放过江东。此前他精心安排出海打探岛屿的几批人,至今都音信全无,这让他越发焦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不知该何去何从。
是像曹操、袁绍那样拼死抵抗,在战场上与汉中军决一死战,还是效仿刘表,选择投降以保全江东百姓和孙氏家族,他在这两个艰难的抉择之间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