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带着亲卫踏上返程之路,一路上心急如焚。当他远远望见徐庶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向合肥进发时,心中更是焦急。
而此时,黄权已率领水军顺着江水顺流而下,朝着柴桑前进。驻守在柴桑的程普和刚刚赶来的鲁肃他们清楚,汉中军来势汹汹,气势如虹,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他们也顾不得是否会被汉中军的锦衣卫发现,急忙带着士兵们在江上展开了大规模的倒刺布置工作。
这江中的倒刺,乃是阻挡汉中水军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他们目前能想到的唯一办法。只要能成功布置好倒刺,就能给汉中水军造成巨大阻碍,为江东争取更多的防御时间。
江东军在江上的忙碌身影,自然没能逃过汉中军锦衣卫的眼睛。很快,他们的一举一动就被详细地传递到了李远和黄权手中。李远看到消息后,不禁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想出在江里布置倒刺这个主意的人,心思实在是阴狠毒辣。
这些倒刺虽然不至于让汉中军完全无法前进,但无疑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麻烦。更重要的是,即便日后战胜江东,若要发展经济、开展航运,这布满倒刺的江面势必会成为巨大的阻碍,就连江东本地百姓日常使用的船只,也随时面临着被刺破沉没的危险。
李远思索片刻,脑海中突然闪过历史上王浚破东吴时所用的方法。他心中一亮,当机立断,立刻将这个计策告知黄权,让他尽快依计行事,争取早日击败江东兵马。
同时,他又吩咐江东境内的锦衣卫,将江东军布置倒刺、全然不顾百姓死活的消息,在江东民众之中广泛扩散出去,意图借助民众的力量,从内部瓦解江东势力。
黄权得知消息后,心中暗自庆幸锦衣卫发现得早。他看着自己麾下的船只,虽然都已经设置了隔水仓,可这江中的倒刺若是数量众多,一旦多个隔水仓都被刺破,船只也将失去航行能力,成为一堆无用的木头。
尤其是那三艘为“巨无霸”的战船,虽说加装了铁皮,可顺流而下时冲击力巨大,面对密密麻麻的倒刺,他实在不敢保证能抵挡住穿刺。
就在黄权为此事忧心忡忡之时,信报员带来了李远的消息。黄权急忙展开信件,看完后,不禁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转身对着身旁的娄发和沈弥说道:“还是主公高明啊!我们还在这儿发愁,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他那边已经想出了办法。”说着,便把信递给两人。
娄发和沈弥接过信,仔细看完后,也不禁对李远的智谋赞叹不已。娄发微微皱眉,面露难色地说道:“黄将军,只是这仓促之间,要制成大量竹筏恐怕不太容易。一来时间紧迫,二来材料收集也有困难。”
黄权思索片刻,目光坚定地说道:“不一定要用竹筏,荆州那边有大量剩余的船只,之前准备用作民用,如今正好可以先拿过来,用于清理江上的暗桩。”
娄发和沈弥听后,纷纷点头称是,觉得黄权这个办法甚好,不仅能解决竹筏制作困难的问题,还能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
于是,赶紧发报给裴元绍,详细说明情况,让他安排人迅速送船只过来。沈弥更是亲自带人前往接应,确保船只能够顺利抵达战场。
此时,程普和鲁肃看到汉中军的船只暂时停了下来,没有继续前进,心中顿时明白,想必暗桩倒刺的事情已经被泄露出去了。
但此时汉中军近在眼前,他们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加快布置倒刺的速度。看到汉中军似乎被倒刺阻挡,暂时无法前进,他们不禁松了一口气。然而,这口气还没完全松下,心中又涌起新的担忧。
鲁肃深知,要想彻底阻挡汉中军,物资的供应至关重要。于是,他赶忙派人通知江东世家,言辞恳切地让他们继续运送各种物资前来,务必保证防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随着江东的锦衣卫将消息传开,四周的百姓纷纷得知了江东军的行为。那些世世代代靠水为生的百姓和众多商人,听闻此事后,气愤不已。
百姓们祖祖辈辈以捕鱼、摆渡维持生计,商人则依靠船只运输商品,水,是他们的生命线。因为两家开战,他们原本就被严禁出船,生活已经陷入困境。
如今江东军又在江里安装倒刺,这无疑是断了他们的生路。万一日后出船不小心碰到倒刺,船毁人亡不说,一家人的生计也就此断绝。
商人们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深知此事关乎切身利益,于是纷纷通过各种关系,试图让官员向孙权建议停止安装倒桩。
然而,此时的江东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些官员们平日里或许还会为了钱财替商人说两句话,但现在面对汉中军的大兵压境,他们更担心自己的性命安危。
在他们看来,如今倒桩能暂时阻挡汉中水军的进攻,给江东带来一丝生机,这比什么都重要。至于商人的诉求,他们根本无暇顾及,也不愿理会。于是,官员们纷纷将商人赶出去,摆明了要继续在江里布满倒桩的架势。
与此同时,孙权为了稳定局势,防止百姓的不满情绪进一步蔓延,派周泰蒋钦等人率领军队前去镇压那些敢于反抗的百姓。
一时间,江东大地人心惶惶,百姓们对孙权的统治也心生不满。感到无比失望和愤怒。而汉中军的锦衣卫们则趁机集合起来,发挥他们的特长,不断埋伏江东世家的运输队伍。破坏江东世家继续运输物资的计划。
庐江一带的锦衣卫更是积极行动起来,他们深入百姓之中,巧妙地煽动百姓的情绪,准备接应徐庶带兵过河。驻守在庐江的贺齐和陆逊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些问题,他们深知局势的严峻,一边派人全力镇压百姓的反抗,一边在江面上加紧安排倒桩,试图阻止徐庶等人过河。
尽管有荆州的船只前来清理倒桩,但安装容易清理难,这是不争的事实。江中的倒刺密密麻麻,清理工作困难重重,汉中水军的行动十分缓慢。
程普和鲁肃看到汉中军在艰难地清理倒桩,且进展缓慢,便不断派人继续植入新的暗桩,试图进一步阻挡汉中军的前进。而徐庶这边,由于船只数量有限,在面对江东军严密的防守和不断增加的倒桩时,也难以顺利过河。双方一时间陷入了焦灼状态,谁也无法轻易突破对方的防线。
李远得知战事进展缓慢后,心中十分无奈。他明白将士们已经竭尽全力,只是江东军的抵抗比想象中更加顽强。但他还是觉得被江东的做法恶心到了,这种不顾百姓死活的防御手段,实在让他不齿。
他略作思考,觉得不能再这样僵持下去,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打破僵局。于是,他赶紧发报给远在幽州的甘宁,让他迅速组建海军船只,准备给孙权来个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