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很顺利的军备发展会议结束。
最高统帅部成立了一个直管机构——军事项目拨款委员会。
李干多了一个职务——拨款委员会项目管理局局长。
比起他的其他几个职务,这个职务的含金量是最为牛逼的。
当各个领域汇总过来的技术现状报告放到了李干手里,他突然意识到,双发版本的歼-10似乎无法避免了。
211厂是基于F-14的技术搞的歼-11,是重型双发双垂尾战斗机,但不是可变掠翼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基于歼-11搞舰载战斗机是最为恰当的。
也是最有效费比的。
F-14本身就是重型舰载战斗机,除去可变掠翼这个技术不用,其他技术和设计都是可以进行学习的,直接拿来用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歼-11的进展太慢了,直到现在,这个飞机都还没有完成全部的基础试飞。
这让李干感到非常失望。
要知道,就技术底蕴来说,211厂不知道比985厂厚多少,可是项目推进却差强人意。
方从文团队很努力,这支年轻的团队也很优秀。
但是,211厂整体的配合,实在是让李干无言以对。
李干不会让歼-11变成第二个歼-8项目,他已经明确告诉了211厂,在1985年之前,如果歼-11还是无法定型,那么他将会考虑把歼-11移交给985厂来做。
现在的空军,全靠歼-10战机支撑着。
航母要在1985年之前进入建造阶段,以三年建造工期为准,配套的舰载战斗机必须要在1988年之前搞出来。
时间太紧张了。
因此,李干必须要考虑备用方案了!
那就是海军曾经提过的双发双垂尾版本歼-10。
那不是歼-10了,而是一款全新的战机。
李干回到985厂后,立即召集人员开会,讨论舰载型歼-10的技术可行性。
宋文忠说,“气动布局上没有技术问题,我们的鸭式很成熟了,改双发和双垂尾是可以解决的。”
“另外,我建议把充分使用四代机的技术,基于歼-10和四代机的气动布局来搞舰载战斗机。”
“此外,可以考虑使用常规气动布局,我们也有非常好的技术储备。对F-14的研究,我们101院比211厂那边还要深刻。”
总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就解决了最重要的问题——气动布局。
吴强说,“航电系统是现成的,有歼-10的基础在,开发出海军版的没有问题。”
李干笑道,“航发已经解决了,性能还有超出,这么说,我们直接就可以搞重型舰载战斗机了。”
大家就都笑着点头。
985厂的基础太好了,歼-10系列战机带来的是大量的先进技术储备,无论是简单的基于歼-10搞舰载型,还是重新搞一个全新的飞机,都没有问题。
李干想了想,说,“我看这样,干脆大量运用四代机的技术,包括隐身技术,直接把第四代舰载战斗机搞出来。”
杨伟一愣,道,“阿干,这样的话,时间长不说,投入也会大很多,海军能同意吗?”
李干微微点头,“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六年之内搞出舰载战斗机来,直接上第四代是有些冒险了。”
美国的F-22是1981年立项的,参照另一个历史,这个飞机搞了整整15年,做了三四年的试飞,直到了2005年才服役。
第四代战斗机与第三代战斗机之间的技术差距太大了,技术强悍如美国,也要搞十几年。
东大的四代机项目早早立项,就是考虑到漫长的研发时期。
李干给宋文忠他们定下的目标是2000年之前首飞,先他妈的飞起来再说。
思考了一阵子,李干说,“这么说,大家都是倾向于立足歼-10,用两三年的时间,把第三代舰载战斗机搞出来。”
“是的,我们可以运用四代机的隐身技术进行设计,留足冗余量,方便以后进行改进。”吴强说道。
大家的意见比较一致,李干当即拍板,“好,那就立项搞,歼-10原班人马负责,不用海军出钱了,杨厂,你们厂自筹资金研发,有没有问题?”
杨伟爽快挥手,“没有问题,1个亿以内都没问题,厂里能解决。”
985厂大把钱,多到根本用不完。
以985厂的实力,搞出来的舰载战斗机,海军肯定下订单。
三条8万吨级航母,按照标准舰载战斗机搭载量来计算,起码需要150架舰载战斗机,985厂大把钱赚。
确定了路线后,李干让林小茹给大家分发海军舰载战斗机的技术指标,当然,这是他确定下来的。
他说,“最大起飞重量35吨,弹射起飞模式,载弹量8吨,作战半径120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1.8马赫,最大飞行高度1.8万米。”
“这些就是舰载战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另外,在设计的时候,要提前考虑到以此为平台改进出电子战机和双座型这个因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地对海打击,都要依靠这款飞机。”
“我们要按照歼-10的设计思路来,以防空为主,兼顾对地对海能力。”
宋文忠说,“阿干你放心,在这一块,我们的经验很丰富了。”
李干没有什么不放心的,对宋文忠他们来说,这么一款飞机实在是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度。
弹射型对飞机的机身结构强度要求更高,这个大家已经在对F-14的研究中得出了结论。
换言之,和航母研制不同,现在东大对F-14做了解剖性研究后,知道应该怎样设计舰载战斗机。
李干看着众人,正色道,“我们的战机技术发展很快,这几年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式的发展。”
“但是,我们必须要正视一个事实。”
“美国、苏联,甚至欧洲几个传统军事强国,他们在整体的技术层面,依然是领先我们的。”
“尤其是美苏两大军事集团,在整体军事技术上,他们起码领先我们二十年。”
“我们目前拔尖出头的是歼-10技术和远程空空导弹技术以及远程反舰导弹技术,我们现在能拿出手的,说白了,就是歼-10、pL-15以及YJ-83这三款产品。”
“在许多方面,我们依然是远远落后的。”
“比如F-14,美国人是1967年立项的,1970年就完成了研制,仅仅用了3年,比如F-16,1972年立项,1974年就完成了研制,仅用了2年。”
“他们搞一款三代机,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这就是技术底蕴,远远强过我们的技术底蕴!”
“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些巨大的差距,我们还是继续埋头耕耘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实现超越。”
一番话说得大家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F-14、F-16,直到现在,依然是先进三代机的代名词,尤其是前者,当前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舰载战斗机。”
“既然我们决定基于歼-10搞出一款重型舰载战斗机来,就必须要充分学习和吸收F-14的技术,学习他们的设计理念。”
“海军要尽快走出去,也是走出去的最合适的军种,海军的作战能力体现在哪里?”
“主要体现在航母上的战斗机群,是依靠舰载战斗机部队来延伸作战能力的。我们发展军备不为了全球争霸,而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利益,保护我们的国家,保护我们的海外利益。”
“其他的不说,我国已经是石油进口大国,海上石油运输航线要不要保护,我们的外贸规模越来越大,这些航线要不要保护,我们在海外的企业要不要保护,我们在海外的政治利益要不要保护?”
“美国总统遇到事,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们最近的航母战斗群在哪里。为什么,因为只要把航母战斗群派过去,问题就解决一半了。”
说到这里,李干停顿了一下,说,“211厂的舰载战斗机是早晚要搞出来的,未来我们航母甲板上,不能只有一种战斗机,但是我希望,985厂继续开拓创新,保持着首先为部队提供最好产品的优势。”
杨伟激动地鼓掌,会议室响起热烈的掌声。
他大声说道,“阿干,我可以代表985厂立军令状,三年,给我三年时间,我一定能把样机造出来!”
李干笑道,“好,要的就是这股子冲劲。”
随着他一锤定音,“歼-xx海军先进舰载战斗机计划”启动。
这个消息传到了211厂,方从文立即拿着文件找到了厂长林宏宇。
一把手牵扯进了武达民案里被拿下了,林宏宇接任厂长一职。
武达民案对211厂的影响很大,这里本身就是武达民的大本营,前前后后有好几十人牵扯进去,有行政人员、有技术人员。
对方从文主导的歼-11项目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这是方从文很难保持原来的进度的因素之一。
而现在,方从文是彻底坐不住了。
他着急忙活找到林宏宇,把文件摔在案头上,激动地说,“方厂长,你看看这份文件!”
林宏宇皱眉说,“小方,什么事这么激动,我没得罪你吧?”
方从文指着文件说,“985厂、101院启动了歼-xx海军先进舰载战斗机计划,项目已经经过军事装备发展委员会的批准了,而且人家是自筹资金研发,没有要部队一分钱!”
林宏宇连忙翻看文件看,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方从文恼怒地说,“李处长当初亲口说了,只要歼-11项目顺利,海军的舰载战斗机项目就是我们的,我们在完全吸收了F-14的技术后,基于歼-11搞出海军的舰载战斗机。”
“现在呢?歼-11项目没能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基础试飞,落后了整整一个季度!你们还有心思争权夺利,以后的发展还要不要了?”
“你仔细看看,985厂、101院提出,三年之内造出原型机,你敢怀疑他们在吹牛吗?看清楚了,人家要基于歼-10战机搞双发双垂尾的海军舰载版本!”
“你别忘了,我们在研究F-14,人家101院也在研究,而且人家研究得更加透彻!”
林宏宇腮帮子都在抖动着,让一个比自己年轻二十岁的人骂的那种屈辱感,他是来不及去管了。
211厂现在手里就一个歼-11,要是再搞不利索,以他认为的李干的性格,挥手砍掉不是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