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僧多谢两位恩公搭救。”
僧人低头道谢,狭长的鹰眼扫过那些凑热闹的少年郎。
虽然他自己能够避开刚才的危险,但这群皮小子,必须要为他们的行为付出代价!
一群皮小子立即吓得站停脚步,朝着僧人鞠了一躬。
“法师,对不住对不住,我们急着去参军呢,不小心撞到了你,希望你大人有大量,原谅我们这一次吧。”
僧人在民间的地位普遍较高,尤其是朝廷发放僧衣的僧人,更会让人高看一眼。
少年郎们虽然顽皮,但也算有礼数。
扶住僧人的朱棣,刚想夸这群少年郎勇气可嘉,再教育一下他们要注意的安全问题,却听被僧人发出一声冷哼。
“贫僧大人有大量,就必须原谅你们吗?”
“……”
这群皮小子们惊讶地张大嘴巴,打量着僧人身上穿的僧衣。
出家人不都是慈悲为怀吗?
怎么眼前这位僧人,有种睚眦必报的感觉呢?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皮小子们有的听懂了,有的听不懂,但都不妨碍他们听明白了。
僧人不想善了!
皮小子们急得抓耳挠腮,却也只能认命。
“法师,你要我们怎么做,你才能原谅我们呢?”
朱标和朱棣,同样被勾起了好奇心。
他们见过不少真正慈悲为怀的高僧,也见过不少沽名钓誉假慈悲的,却还是头一次碰到这种以直报怨放到明面上说的僧人。
有意思。
他们也想知道,眼前这个僧人,想怎么处置这群少年郎。
“你们刚才说你们是为了报名参军,才不小心撞到我的,既然你们这么着急,那么就沿着这条街道来回跑十趟,跑完之后,我们之间的恩怨就了结了。”
此话一出,少年郎们顿时苦了脸。
这条街道可是一条主干道,来回一趟就要四五里,跑十趟的话,跑到天黑也跑不完。
等他们跑完再去报名,早就轮不到他们了!
“法师,能不能少跑几趟?”
“能。”
僧人不假思索的回答,让少年郎们面色一喜。
他们就知道,眼前这个高僧,只是吓唬吓唬他们而已。
“但你们也别提让贫僧原谅的事,哪日再相见,贫僧看你们不顺眼予以报复,这也算是因果报应了。”
少年郎们面露难色。
他们既不想得罪僧人招来报复,也不想放弃报名的机会。
就在他们两难之时,朱棣看不下去了,对着僧人说道:“和尚,要不这样吧,你先让他们去报名,等报完名再回来沿着街道跑十趟不就行了吗?”
无论是和尚或是法师,都是对僧人的一种称呼,朱棣倒没有失礼不尊重,只是语气敷衍,没拿眼前的僧人当回事罢了。
“对对,法师,我们正想这么做呢,这样两不耽误!”
不等僧人阻拦,这群皮孩子见有人撑腰,再次朝着报名处挤了过去。
朱标看到这一幕,无奈地摇摇头,轻叹一声。
朱棣见状,不解的问:“大哥,你好端端地叹什么气?”
“这群少年郎,最大的可能也才十三四岁,参军的年龄是十六岁,他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还要去参军 。”
朱棣瞬间明白了大哥的意思。
“大哥,你是说,他们谎报年龄?”
朱标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放在以前,根本不存在谎报年龄,只为了参军的情况,报大个一两岁,只要体型看上去没差别,能承受得住训练任务,就能入伍。
还有一些天赋异禀的人,差那么一两岁,也无妨。
但现在不一样了,前来报名的人越多,审查也就更加严格,同时,少不了一些虚报年岁的,这些人一旦被查出来,按照规定,是要当众打板子,以儆效尤,不然总是谎报年龄,给负责征兵的官吏造成大量的困扰,会导致征兵的日期因此延后。
“大哥,你知道他们要谎报年龄,刚才怎么不拦下他们?”
朱棣着急的喊王景弘,前去拦人。
谁知,朱标伸出长臂拦住了王景弘的去路,一本正色的解释。
“方才这位师傅,已经给了他们选择的机会,可偏偏他们一错再错,就算挨几棍子打,也是应该的,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遍就会了,他们年纪尚小,假如没有做错事要付出代价的认知,就算未来通过考核上了战场,也只有死路一条。”
朱棣眼珠转了转,再次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哦!我明白了,大哥你是看出这个和尚,不是真的责罚他们,而是想帮他们免于挨打,才一直袖手旁观,而和尚你也不是想报复他们,反倒以德抱怨,你这可真是刀子嘴豆腐心啊!”
看似被夸的僧人,此时双手合十,面无表情的说了九个字。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如果不是看在眼前这个少年刚才施以援手的份儿上,他指定要反驳几句。
年纪小见识少,就不要想着猜度人心,该干嘛干嘛去吧。
朱标见状,顿时觉得眼前这个僧人,很有意思。
看来四弟猜错了。
眼前这位法师,看没看出那些少年郎是不是谎报年龄要被打不重要,重要的是,法师是真的想让那群少年郎用行动认错。
朱棣此时却像是个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小幅度地扯了扯朱标的袖子。
“大哥,他在念什么经呢?”
听得人头疼。
“《道德经》:为无为,是为不争,顺其自然;事无事,是让你不要庸人自扰,过度解读;味无味,是劝诫你不要贪黑骄奢淫逸的生活,你可以当作让你遇事多动脑子少说话。”
后面是大小多少,报怨以德的出处,以及老子所真正想借此表达的思想。
朱标没有再累赘,免得四弟听得打瞌睡。
朱棣挠了挠头,琢磨了好半晌才反应过来。
“大哥,这个和尚在说我没脑子?”
“四弟,这是我自行解说,与他人无关。”
朱标顺嘴安抚完四弟,转而对着终于抬头打量自己的僧人,双手合十行了一礼,笑着询问。
“敢问法师如何称呼?”
能获得朝廷所赐的僧衣,定是深谙儒释道各类学说的有识之士。
这种僧人朱标也见过不少,但像眼前这样心态洒脱,手段却又攻于心计的奇僧,他还真是头一次见,觉得十分稀奇。
僧人看着面前两个年轻人,都有帝王之相,想到两人之间的称呼,他立马意识到自己这是时来运转,撞见了贵人。
他双手合十,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不紧不慢却又掷地有声地说出了自己的法号。
“贫僧道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