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召被吓了一跳,下意识地退了一步。却听刘轩问道:“你可识得一个叫王雅馨的女子?”
王彦召答道:“王雅馨乃是舍妹,已有二十余年未见。”
刘轩慢慢坐回椅中,缓缓说道:“她是我的奶娘。”说完叹息一声,接着道:“可惜已于月前月前薨逝。你们兄妹,再无缘相见。”
王彦召闻言,身子一颤,眼圈瞬间湿润。他们兄妹分别的时候,王雅馨还是个十三岁的小姑娘,今日再次听闻妹妹的消息,却已阴阳两隔。
刘轩调整了一下情绪,问道:“太上皇对你父亲的判决,多有不公,你为何要冒着被责罚的风险,回国将地图交予朕?”
王彦召听刘轩直言文帝当年之非,心中压抑多年的委屈瞬间迸发,他再次跪倒:“罪臣终究是汉国人,知晓西域三国已与吐蕃密约,欲对我大汉不利,实在是不能置身事外。”说完,他轻轻解开自己衣衫,露出胸膛,上面赫然刻着几个大字——此生无悔入大汉,来世还做华夏人。
刘轩心头一热,连忙起身,绕过案几来到王彦召身前,双手将他扶起,道:“王先生,你家冤案,朕早已在北汉境内平反,以后不可再称罪臣二字。”
顿了顿,刘轩接着说道:“既然先生心系国家,可否入朝为官,造福百姓?”
王彦召犹豫了一下,迟疑着说道:“陛下,草民少年时虽然中过秀才,可已多年未碰过笔墨,恐不能胜任。”
刘轩笑道:“无妨,朕用人向来不拘一格。你这手绘图的绝技,放眼天下也难寻第二人。你先入太学院,待熟悉朝政后,朕自有重用。令尊当年官至尚书,你将来的成就,绝不会在他之下。”
王彦召心中感激,郑重道:“谢主隆恩。”
刘轩点点头,忽而说道:“令妹有一女儿,现在是朕的皇妃,过几天朕安排你们相见。”
听闻自己还有一个外甥女,王彦召心头一热,突然想起妹妹幼时模样。他用力地点了点头,随即躬身告退。
刘轩重新落座,开始审阅桌子上,内阁已经批好的奏折。
展开奏折,墨云笙、秦修和汪太冲的笔迹交替出现。还有几份,盖着宁欣月的凤印。朱砂印记旁还细心标注着“代陛下朱批”的小字。皇后不能干政,却需要批阅涉及后宫的奏折。
北汉设立十位国务大臣,其中八名文官,两名武将。这些人加上首辅和左右丞相,组成内阁,以合议制裁决国事。每位阁臣的决断都需亲笔署名,权责分明。
刘轩融合前世智慧与当世实际,亲手建立的内阁制度,此刻已经彰显出成效。在他御驾亲征蜀地的日子里,朝政运转如常,所有的内政外务都处理的井井有条。
只有两条奏折,内阁不敢决断,只能等刘轩回来定夺。
第一个,藩属国新罗遣使送来国书,近期半岛东部国家百济与倭国互往频繁,恐怕欲对其不利,请求北汉派兵保护。
第二个,派往东突厥的使臣回国后禀告,东突厥可汗史多单在牙帐前当众撕毁盟约,不仅拒不交割承诺的山南草场,更遣三千铁骑陈兵边境,索要留在长安为质的可敦与世子。
刘轩眉头微皱,这两件事情,一件关乎东海战略布局,一件牵动北疆安定,确实不是内阁能够决断。他思索良久,终于有了几分计较。
接着,刘轩又展开那张“西域山河图”,细细观瞧。最终,他的目光落在吐谷浑那片区域……
暮色沉沉,宫灯初上。刘轩踏进后宫时,殿内已摆好接风宴席。可这次,往日里莺莺燕燕的欢笑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压抑的寂静。
刘轩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右侧。那把雕着并蒂莲的紫檀木椅上,再也看不到那个单纯善良的萧贵妃。
刘轩心中一酸,缓步走到耶律朵朵身前,轻声说道:“朵朵,对不起。”
耶律朵眼睛早已哭得红肿,她猛地别过脸去,哽咽道:“这怎么怪陛下,是表妹她……”话未说完,眼泪已经流了出来。
宁欣月指尖深深掐进掌心,张了张嘴,终是没有说话。人是她带出去的,连刘轩都可能在心中埋怨她,更何况是耶律朵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