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这日,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团聚,小树却背着东西慢慢往山脚小树林走去。
“......胖妞都差点哭了,幸好辛哥儿哄了小阳放开手,她捡走鱼才不哭的。”
“她大哥真厉害,大胡子,你也厉害,你能不能教我游水哇?”
“那天我喊你,你听见没有?”
小树背对大胡子蹲在地上翻找背篓里的东西,嘴里说个不停。小孩一来,山脚新房都热闹活泛几分,总算多了点人气。
李力空出一只耳朵出来听他碎碎念,时不时嗯嗯应两声。
拿到新鞋子后他坐在堂屋椅子上满意翻看,鞋底厚实绵软,鞋面宽松,呦,还多了两张鞋垫呢,针脚那叫一个细密。
他问小孩:“怎么有两双鞋垫?是你自己放进来的,还是如何。”
小树听后放开背篓站起来看,挠挠头:“不是我呀,肯定是阿娘放的......兴许是上回钱袋的钱多了,她多做两张鞋垫补给你。”
李力便没再问。
他穿上新鞋站起来左右走走,鞋底厚实,穿起来不硌脚,反而绵软踏实不累人,他舒声叹气:“真是一双叫人安心的鞋。”
小树不懂什么是叫人安心的鞋,就问:“是不是很好穿?我阿娘手艺很好的。”
“嗯。”
小树重新把背篓拖过来,拿出两个包好的月饼放在桌面,展开,献宝一样开心道:“这个才是我拿的,嘿嘿。”
“芝麻花生糖馅的月饼,可香了,你吃吧大胡子。”
月饼是阿娘和小鱼的小爹合在一起做的,两家人口都不多,单独做浪费柴火,合在一起一锅烤就刚刚好。
李力配合地掰开一块放进嘴里嚼,花生芝麻酥香甜腻,他点点头:“好吃。”
虽然月饼不是他做的,但小树与有荣焉,就说:“小鱼你知道吗,他的小爹和阿爹特别会做饭,做的月饼也好吃。”
说到做饭,小树问他:“大胡子,你过节吃什么呀。”
他家只有两个人,但今年去比年好,有月饼有鲜鱼,菜地有很多长成的蔬菜。
山脚房子宽敞,可大胡子不养鸡,就没有鸡吃。也不种地,只能买米吃。他揉面团还差点成不了呢!
李力舒服坐在椅子上,两脚交叉伸着看小孩操心这、操心那,有点好笑,心里却很受用。
他认真回答:“炖鱼吃,村长给了两条鱼,蒸馒头,去村里打了酒。”
小树小小年纪真是操碎了那颗想要阿爹的心,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一起吃饭呢。
他把背篓里的茄瓜丝瓜和红苋菜拿出来,按照阿娘的交代说:“叶子菜得先吃,瓜能多放两日。”
“成。”李力等了一会儿发现小孩已经说完,提起背篓走到院子敲灰了,他起身跟出去问:“没有辣椒酱?”
小树惊讶,辣椒酱,“辣椒酱今年还没开始做呢!做了再带。”
李力满意了,他指指院子另一头说:“你去看看,试一试。”
墙上挂了把小竹弓,几支竹箭在竹筒里冒头,一个草编的厚实圆形靶子牢牢固定在墙面。
李力做了一个小小的练习射箭角落。
小树跑去拿起熟悉的小弓兴奋大叫:“啊啊啊!你从山上带下来了!”
从前练习射箭是在山上破屋,就在门口大树前,他已经很久没玩了,此时小竹弓握在手里有点陌生。
李力说:“以后就在这里练习,身体得长强壮些。”
小树认真点头:“嗯!”
山脚其乐融融,村里同样热闹欢喜。
周舟说给爹爹做蒸糕,正好用上武婶子送来的南瓜。
南瓜蒸糕蓬松暄软,鼓鼓地冒出大圆盘子,表面有一颗颗红枣点缀,周舟满意地看了一会儿,才小心翼翼端到堂屋供桌。
郑则回家后换了身不沾灰的衣裳,人瞧着比刚进门那会儿精神多了。
他跟在夫郎身后将菜盘一同摆上,点香上供,问:“没杀鸡吗?”
“没杀,大鸡只有上回集市没卖出那两只,阿娘说有鲜鱼就先吃鲜鱼,鸡留着。”
周舟倒米酒,香炉左右各摆一碗。
郑大娘在厨房里喊:“辛哥儿——小九鲁康——搬桌子椅子!”
天热,人多,在厨房吃太拥挤,挪去堂屋宽敞些。
两个小子打开杂货房,艰难抬出桌子,孟久跑进厨房取擦桌子的布巾,先在院子拍灰擦净,才抬进堂屋。
郑老爹合上杂货房的门走到儿子身边:“......还是挤啊,粥粥平日晒笋干搬进搬出麻烦得很,什么时候在篱笆空地建杂货房?”
毛墩子修路占用地砍的树不多不少,做屋顶有余,建屋子却是不够的,郑则:“木料得先晒干晒透,秋收后农闲了再建。”
现下路尚未修成,石料也没定,郑则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家里的青壮年汉子确实少了点。郑则回头看向两个搬椅子的小孩,又看看向端菜摆桌的周舟。
“?”光看人不说话,周舟被他盯了一会儿:“干嘛啊小则,你是不是饿了。”
郑大娘和周亲娘端最后两道菜过来,正好听见“饿了”,赶紧说:“吃饭吃饭,洗手吃饭,菜都齐全了!”
一家人坐定,三个小孩一脸兴奋,这是他们在郑家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呢!
郑老爹先在儿子面前摆了一个小碗,爷俩喝点,也就只有儿子能陪他喝两口了,他看向另外两个小子说:“你俩也练练,将来陪大伯喝酒。”
郑大娘好笑:“他俩才多大,那也得四五年后。”
也是,转念一想,郑老爹拍拍周爹肩膀,语重心长道:“好好养病,早日喝酒。”
“一定一定,养好身体跟老哥喝一口。”
郑大娘发话:“来来,吃饭!今日是中秋节,咱们整整齐齐吃顿团圆饭,祝咱家老少平安康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