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后,当原红蕖已成为巾帼书院人人敬仰的嬷嬷,每逢夜深人静,记忆的闸门便不由自主地开启时,那段属于扬州、属于林远航的往事,才会如同浸了水的古宣,模糊而又沉重地浮现出来。
那是她心底最深的刻痕,即便岁月为其覆上青苔,仍隐隐作痛。
她来到这个时空,并非全然是机缘。
在现代社会,她早已被沉重的抑郁症折磨得筋疲力尽,仿佛灵魂破了一个大洞,所有的光和热都从中流失。
穿越,与其说是场奇遇,倒不如说是濒死之际的放逐。
初至扬州,她孑然一身,内心是一片被寒冰封存的荒原。
她凭借残存的现代知识,在女子书院谋得教职,与其说是为了生计,不如说是为了寻个能暂时填补内心空洞的寄托。
与林远航的初遇,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平淡得不值一提。
那是在书院外一条栽满柳树的河堤旁。
几个当地纨绔正在纠缠一名卖唱的女子,言语轻佻。
原红蕖恰巧路过,她那现代人的灵魂让她无法视而不见,尽管内心充满疏离与疲惫,她还是上前制止。
就在双方僵持时,一个清朗的声音插了进来:
“光天化日,诸位何必为难一个弱女子?”
原红蕖回头,看见一个身着青衫的年轻男子。
他并非那种一眼惊艳的俊美,眉目间透着疏朗,气质温润中带着股坚韧,宛如崖壁间生长的青竹。
他并未动武,只寥寥数语,点明了其中两个纨绔家中的一些不大不小的“事务”,那几人便脸色讪讪,悻悻离去。
他转身对原红蕖拱手,目光清澈:
“在下林远航,见过姑娘。姑娘仗义执言,令人敬佩。”
原红蕖仅是微微颔首,轻声道了句“分内之事”,旋即转身离去。
彼时的她心灰意冷,对任何可能的牵扯皆心存戒备。
林远航给她的第一印象,不过是个有些机智、或许家世不错的寻常古人。
然而,命运的线头一旦搭上,便很难轻易扯断。
后来,她才知道林远航并非官宦子弟,而是一位游历四方后,选择在扬州定居的“隐士”。
他精通律法、算学,对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亦有涉猎,更有一身不俗的武艺,却从不轻易示人。
他仿佛对这个世界的规则了如指掌,却又常常游离于规则之外。
他们的熟稔,始于一次次不经意的“偶遇”与思想交锋。
原红蕖在书院中,偶尔会忍不住流露出一些超越时代的观念。
她不再局限于教授女德女红,而是尝试引入简单的逻辑思维、基础的经济理念,甚至鼓励女孩们探寻“为何女子不如男”背后的根源。
这些在当时看来离经叛道的言论,引得书院内一些老派教习侧目,也引来了林远航更加频繁的拜访。
他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她话语中那些惊世骇俗的闪光点,并且,他能跟上她的思路。
“原先生认为,女子亦可如男子一般,学习经世致用之学,参与社会经济活动?”林远航在一次听完她与山长辩论后,私下里找到她,眼中没有丝毫惊诧,只有浓厚的兴趣。
原红蕖本已做好接受质疑或嘲讽的准备,见他如此,反倒有些意外,只冷淡道:“有何不可?人力本就是最重要的资源,禁锢一半,岂非愚蠢?”
“妙哉!”林远航拊掌,眼中光华流转,
“此言直指根本。远航游历之时,曾见海外番邦,亦有女子掌权经商,其国其家,未必弱于我等。只是我朝积习已久,变革非一日之功。”
他不仅理解,还能举实例佐证,这让原红蕖那冰封已久的心湖,第一次泛起了微澜。
此后,林远航便成了她思想的“试金石”和“共鸣箱”。
她那些关于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甚至隐约透露出的“平等”“人权”等现代观念的碎片化思考,在这个陌生的时空里,竟然找到了唯一的听众和理解者。
他并非全盘接受,有时也会质疑,但这些质疑建立在试图理解的基础上,旨在让她的想法更贴合时代实际,更具操作性。
他甚至能察觉到她深藏的情绪问题。
他从不追问她偶尔流露的巨大悲伤与疏离感的来源,只是在她独自凭栏、眼神空洞时,默默递上一杯温热的、她喜爱的六安瓜片;或是在她情绪极度低落,几乎要被现代带来的抑郁吞噬时,“恰好”带来有趣的游记杂谈,或邀她去郊外散心,看山看水,默默陪伴。
“原先生所思所想,如天外飞仙,瑰丽奇崛。”
他曾这般评价,语气中没有丝毫谄媚,只有真诚地欣赏,
“远航能略懂一二,已是幸事。若有不甚明了之处,非先生之过,乃我之愚钝。先生只管去想,去做,远航……愿为先生扫清些许尘障,略尽绵力。”
他的支持,是全然的,不带任何条件的。
这种毫无保留的信任与理解,对于一个内心布满创伤、总觉与这世界格格不入的穿越者而言,是比任何珍宝都更珍贵的东西。
原红蕖那颗被抑郁症冰封的心,开始一点点融化。
她开始期待与他的对话,在他面前渐渐展露除清冷疏离外的其他情绪。
她知道自己动心了......
这个叫林远航的男人,以他独特的方式,叩响了她紧闭的心门。
可是,越是在意,就越是恐惧。
抑郁症让她本能地害怕亲密关系,害怕得到后的失去,害怕自己这残破的灵魂最终会拖累对方。
她一次次地退缩,将自己的心重新包裹起来。
面对林远航日益清晰的情意,她选择了回避和沉默。
林远航却极有耐心。
他仿佛看穿了她所有的挣扎与恐惧,从不逼迫,只是守候。
他依旧与她探讨学问,支持她在书院的一切尝试,在她需要时悄然出现,在她退缩时默默退后。
林远航用行动告诉她:我在这里,无论你接受与否,无论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