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动员兵第948师的行军纵队,在中亚草原的苍茫天地间缓缓推进,钢铁履带碾过枯黄的草甸,留下两道深邃的辙痕,与远处天际线连成一片。
“报告师长!战熊紧急传回情报——我军预定目的地,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原驻扎的罗刹军已全员撤离,整座城镇目前处于不设防状态!”
一名通讯兵,额头上带着细密的汗珠,一路小跑至师长的指挥车前,抬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语气急促却清晰地汇报道。
师长正倚在指挥车的车门旁,手中握着一支望远镜,眺望着远方连绵的丘陵。闻言,他缓缓放下望远镜,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
“哼,罗刹人倒是识时务。”
他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又有几分意料之中的平静,
“他们心里清楚,以目前的兵力,根本挡不住我华夏大军,主动撤离,反倒能保住一些颜面,也省得我们浪费弹药。”
说罢,师长直起身,身上的将军服在风中猎猎作响,语气陡然变得果决而威严:
“传我命令!全军即刻加快行军速度,全速向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开进!务必在日落之前完成对城镇的占领,接管所有政府办公机构、战略据点以及粮仓、医院等关键设施!告诉弟兄们,保持纪律,秋毫无犯!”
“是!师长!”
通讯兵高声领命,转身快步跑向通讯车,将命令通过加密频道迅速传达至全军各部。
948师师长不敢有丝毫怠慢,即刻调整行军部署——原本负责侧翼警戒的部队收缩防线,与主力纵队保持更近的距离;
后勤补给车队加快速度,跟上大部队的节奏;
前锋部队则派出更多侦查兵,探查前方道路是否有埋伏。随着命令的下达,原本略显拖沓的队伍瞬间焕发出生机,钢铁洪流般朝着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疾驰而去。
沿途再无滋扰者的身影,也没有遭遇任何抵抗,大军一路畅通无阻。当夕阳的余晖为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的尖顶房屋镀上一层金色时,948师的先头部队已抵达城镇入口。
城门大开,街道上看不到一名罗刹士兵,只有一些留守的罗刹文职人员和当地居民,聚集在街边,眼神中充满了惶恐与不安。
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被罗刹人占领多年,镇上的罗刹族民众占了总人口的三成有余。
他们早已听闻战争的残酷,更对华夏军的到来充满了恐惧——在他们的认知里,征服者往往会对被占领地的民众展开报复,驱逐、屠杀都是常有的事。因此,当华夏动员兵迈着整齐的步伐,端着步枪进入城镇时,沿街的罗刹民众无不面色惨白,老人紧紧将孩子搂在怀里,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成年人则攥紧了拳头,身体微微颤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然而,预想中的暴力与掠夺并未发生。
华夏动员兵严格恪守军纪,全程保持着高度的克制与专业素养。
士兵们按照预定部署,有条不紊地接管了镇政府、警察局、邮局、粮仓等关键机构,对武器库、弹药库等敏感地点进行封锁看管。
街道上,巡逻的士兵两两一组,步伐沉稳,目光锐利,却从未对民众有过任何过激行为。
有胆大的罗刹民众试探着上前,向巡逻士兵询问自家的财产是否会被没收,家人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士兵们耐心地用生硬的罗刹语解释道:
“华夏军保护所有守法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只要你们遵守秩序,正常生活即可。”
为了打消民众的顾虑,部队还主动拿出部分携带的压缩饼干和饮用水,分发给那些看起来生活困难的家庭;
工程兵则迅速投入工作,修缮被罗刹军撤离时损坏的道路和公共设施。
起初,罗刹民众仍心存戒备,白天紧闭家门,夜晚更是不敢点灯。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华夏士兵不仅没有任何扰民行为,反而在努力恢复城镇的正常秩序——商店重新开门营业,甚至连镇上的集市都渐渐热闹了起来。
渐渐地,恐慌情绪消散了,罗刹民众开始放下戒备,主动与华夏士兵交流,有的还为士兵们指引道路,提供当地的民情信息。
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这座经历了政权更迭的小镇,在短短两天内便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在赵国强的统一部署下,华夏军第11军111师正沿着另一条路线,朝着赛梅伊方向疾驰。
这支部队同样装备精良,士气高昂,肩负着与948师形成掎角之势,稳固华夏军在中亚地区控制权的重任。
当948师成功占领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的捷报通过加密频道传来时,111师也顺利抵达了赛梅伊城外。
与乌斯季卡缅诺尔斯克的情况几乎如出一辙,赛梅伊的罗刹守军早已撤离,整座城市空空荡荡,只留下一些来不及带走的物资和废弃的军事设施。
但细心的侦查兵很快发现,赛梅伊的罗刹军在撤离前,显然做了更阴险的布置——他们在城市的主要街道、桥梁以及政府大楼的地下室里,埋下了大量的炸药和饵雷,试图在华夏军进驻时造成人员伤亡。
好在111师的士兵经验丰富,配备了先进的排爆设备,排爆小组迅速投入工作,逐一排查隐患。经过整整一夜的努力,所有炸药和饵雷被成功拆除,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这些罗刹人,真是阴魂不散,撤退了都不忘搞些小动作。”
111师师长看着被拆除的炸药,语气中满是鄙夷,
“不过,这点伎俩,还难不倒我们。”
随后,他下令部队进驻赛梅伊,按照与948师相同的标准,接管城市管理,安抚当地民众。
没有经历预想中的惨烈战斗,也没有遭遇难以解决的阻碍,第11军111师顺利完成了对赛梅伊的接管。
至此,华夏军在中亚地区的两个战略要点均已稳固,形成了南北呼应的态势,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赵国强正率领着麾下的核心主力部队,被曼哈亲王的部落联军围困在乌恰拉尔一带的草原上。
这片草原水草丰美,地势平坦开阔,是天然的牧场,却也成了双方对峙的绝佳战场。
时间一晃便是五天,这五天里,曼哈亲王的联军始终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仿佛在耐心等待着什么。
但他们的包围圈却在日复一日地悄然缩小——从最初的五十公里,逐步压缩到三十公里、二十公里,如今已不足十公里。
联军的篝火在夜色中连成一片,如同一条巨大的火龙,将赵国强的部队牢牢困在中央。
更让局势严峻的是,周边那些听到风声的大小部落,纷纷派出援兵加入曼哈亲王的阵营。
这些部落有的是畏惧曼哈亲王的势力,不敢违抗其命令;
有的则是觊觎战后的利益,想趁机分一杯羹。一时间,包围赵国强的联军规模急剧膨胀,兵力越来越多。
“尊敬的指挥官大人,根据红警系统的精准统计,我军目前剩余的口粮,仅够维持三天的消耗量。”
红三作为警卫旅的主官,每天都会准时来到赵国强的指挥帐篷汇报后勤状况。
他身着一身黑色的制服,神情严肃,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在红警系统的设定中,口粮仅够三日之需,已属于濒临断粮的危急状态,一旦物资耗尽,部队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赵国强正俯身凝视着铺在地面上的大型草原地图,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标记标注着双方的兵力部署、水源位置以及地形特点。
闻言,他并未立刻回应红三关于口粮的问题,反而缓缓抬起头,眼神锐利如鹰,沉声问道:
“红三,战熊传回的最新侦查情报怎么样?周边部落的动向如何?联军的总兵力现在有多少?”
其实,关于口粮紧缺的问题,赵国强早已心知肚明,也在暗中盘算对策。
他此次被围,看似陷入被动,实则早有预谋。
他深知曼哈亲王麾下的部落联军以骑兵为主,机动性极强,若是贸然突围,对方必然会在广阔的草原上对其展开无休止的追击。
那样一来,不仅无法彻底解决这股隐患,还会让部队陷入疲于奔命的困境,得不偿失。
这几天,他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将曼哈亲王的所有兵力牢牢牵制在这里,然后寻找一个绝佳的时机,将其彻底歼灭,一劳永逸地解决草原上的威胁。
红三立刻拿出一份折叠的情报简报,递到赵国强面前,汇报道:
“指挥官大人,战熊小队的近百只侦查单元,正围绕着敌方营地进行24小时不间断侦查,传回的情报显示,周边又有十几个大小部落派出了援军,总兵力新增约4万余人。目前,敌方联军的总兵力已达到我军的6倍有余,保守估计在12万人左右。”
赵国强接过情报简报,快速浏览着上面的数据,眉头微微皱起。12万联军,是己方兵力的6倍,这个数字远超他最初的预估。但他的脸上并未露出丝毫慌乱,反而眼神愈发坚定。
“6倍吗?”他轻声自语,手指在地图上缓缓滑动,“人多,有时候未必是好事。这么多部落凑在一起,指挥协调必然混乱,补给线也会拉得很长,这都是他们的弱点。”
他抬起头,对红山下达命令:
“传令下去,让战熊小队扩大侦查范围,重点排查乌恰拉尔四周百公里以内的区域,确认是否还有其他大型部落正在向这里集结,务必摸清所有潜在敌人的动向,不能有任何遗漏!”
“是!指挥官大人!”
红三高声领命,双手接过赵国强递回的情报简报,转身快步走出了帐篷,去传达最新的命令。
帐篷内重新恢复了安静,赵国强再次俯身看向地图。
他的目光落在了草原以北的区域,那里与这片水草丰美的草原形成了天壤之别——地图上用深黄色标注的,是一片广袤无垠的大沙漠,沙丘连绵,寸草不生,环境极为恶劣。
“若是没有这片沙漠阻挡,或许我华夏的疆域,此刻早已能继续向西延伸,直达更遥远的地方。”
赵国强轻声感慨道。放在以前,这片沙漠是阻碍军队推进的天然屏障,恶劣的环境、匮乏的水源,足以让任何一支大军望而却步。
但如今,随着华夏军装备的不断升级,后勤保障能力的大幅提升,这片曾经的天险,已不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他心中早已定下向西扩张的战略,此次解决曼哈亲王的部落联军,便是为后续的西进之路扫清障碍。
他的目光又转向地图上标注的巴尔喀什湖,那片广阔的湖泊如同一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草原与沙漠之间。赵国强凝视着湖泊的标记,忽然嘴角一扬,轻声说道:
“巴尔喀什湖……以后就叫国强湖吧。”
站在帐篷角落的一名文书,闻言立刻拿起笔,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快速记录下来。从此刻起,在华夏军的作战地图上,巴尔喀什湖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国强湖,这个名字不仅承载着赵国强的个人意志,更象征着华夏军对这片土地的掌控与开拓。
接到扩大侦查范围的命令后,散布在草原各处的战熊侦查单元迅速行动起来。
它们徒步潜行,以乌恰拉尔为中心,向四周百公里范围内的区域展开地毯式排查。
草原上的风很大,卷起漫天尘土,却丝毫没有影响战熊队员的效率。他们穿过一个个部落的聚居地,越过一条条河流,爬上一座座丘陵,将侦查到的每一条信息都及时传回指挥部。
时间一天天过去,外出侦查的战熊队员陆续返回。所有情报汇总到赵国强手中,得出的结论一致:
乌恰拉尔四周百公里范围之内,所有大小部落的青壮年男子,几乎都已汇聚到曼哈亲王的麾下,再也没有其他大型部落正在向这里集结。
也就是说,曼哈亲王此刻已集结了周边所有能调动的兵力,这12万联军,便是他的全部家底。
“很好,既然人都到齐了,那这场戏,也该收场了。”
赵国强看着汇总的情报,眼中闪过一丝凌厉的杀意。他等待的,就是这一刻——将所有敌人全部聚拢,然后一举歼灭,永绝后患。
夜幕悄然降临,草原上的夜晚格外宁静,也格外美丽。
天空中繁星点点,没有一丝云彩,深邃的夜空如同一块巨大的黑丝绒,上面镶嵌着无数颗璀璨的星辰。星星拼命地闪烁着自身的光芒,明亮而耀眼,仿佛在召唤着地上的人们,想要邀请他们一同奔赴那遥远的天际。
草原上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过帐篷,发出轻微的声响。
帐篷外,几名女兵正坐在草地上,仰望着满天繁星。她们是跟随赵国强部队行动的医护兵,也是马氏三姐妹——大姐马玲,二姐马薇,三妹马岚。
马玲看着眼前这片绝美的星空,不由得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向往的神情,轻声感叹道:“
这天空真美啊……比我们草原上的星空还要亮,还要干净。”
她的话音刚落,身旁的马薇便转过头,眼神中带着几分狡黠,打趣地问道:
“大姐,我问你个事儿——你是不是喜欢上赵大哥了?”
“老二,你……你不要瞎说!哪有这种事!”
马玲听到妹妹的话,脸颊瞬间泛起红晕,急忙反驳道,眼神不自觉地飘向赵国强的指挥帐篷,又快速移开。
马薇却不依不饶,凑近了一些,压低声音说道:
“咱们仨从小一起长大,你心里想什么,我还能不知道?你每次看赵大哥的眼神都不一样,温柔得很。喜欢就是喜欢,有什么好害羞的,还不承认吗?”
“我都说了没有!”
马玲的脸更红了,语气也变得有些急促,
“再说了,这是我的私事,用不着你管!”
她显然不准备承认这件事,眼神中带着几分慌乱,还有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期待。
马薇见大姐急了,反而笑得更开心了,继续说道
:“我可没多管闲事。告诉你吧,咱们的父亲留在兰州养伤,华夏军的医疗兵说了,父亲年岁大了,不适合跟着部队奔波,留在兰州静养最好。
父亲走之前特意嘱咐我,说如果在部队里能为你寻到一门好亲事,就帮你定下来。大姐,你也该到结婚的年龄了,总不能一直这样拖着,当个老姑娘吧?”
“什么叫我该到结婚的年龄了?”
马玲一听这话,瞬间不干了,立刻反驳道,
“你和三妹就比我晚出生了十几分钟,难道你们就不是到了结婚的年龄吗?凭什么就说我?”
“好了好了,你们俩别吵了好不好?”
坐在一旁一直没说话的马岚,此刻终于开口了。她性格文静,最不喜欢看到两个姐姐争吵,
“这里是军营,周围都是士兵,再吵下去,万一惊扰到指挥官大人和其他战友,就不好了。”
马兰的话音刚落,马薇却依旧没有收敛,反而带着几分认真的语气说道:
“我觉得,大姐你是真的喜欢赵大哥。其实,嫁给赵大哥真的不错啊!赵大哥是人中龙凤,不仅年轻有为,还是华夏军的最高统帅,就相当于皇帝一般的存在。要是大姐能嫁给赵大哥,那以后可就真要成为王妃了,多风光啊!”
“你这个小丫头,不许再胡说八道!”
马玲终于听不下去了,脸颊红得像熟透的苹果,猛地从地上站起来,伸手就要去拧马薇的嘴,
“这话要是传到赵大哥耳朵里,他还不得笑话死我!看我不把你的嘴堵上!”
马薇从小在草原上长大,身手十分灵活。她见大姐要来拧自己,立刻笑着站起身,一个闪身就躲开了马玲的手,一边跑一边回头喊道:
“大姐,你要是不好意思问,明天我替你去问问赵大哥,看看他到底喜不喜欢你!就算赵大哥已经有了妻子,那你做个侧妃也是好的啊!”
“你还说!看我不追上你,好好教训你一顿!”马玲又气又羞,迈开脚步就朝着马薇追了过去。
月光下,草原上响起了姐妹俩清脆的笑声和打闹声。马兰坐在原地,静静地看着两个姐姐来回追逐嬉戏,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她抬起头,再次望向满天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