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潇湘,细雨连绵,星城市却在酝酿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风暴。
星城市政务大厅,刚刚完成全系统版本升级。李一凡没有选择留在省政府大院,而是亲自来到这座被他称作“基层之眼”的地方,召开了一场“不公开但极重要”的闭门会议。
与会的,不只是市领导班子,还有来自全省13个地市的政务信息化主管副市长、政府副秘书长、省数据管理局局长、省发改委系统干部,甚至还有来自中南大学、清华五道口分院的两位数字治理课题组负责人。
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研讨会,而是李一凡试图以星城为原点,向全省、乃至全国,砸下数字政务变革的第一锤。
——
“什么叫做一体化?”会议一开场,李一凡没有打官腔,而是直接切入主题。
“很多人理解的一体化,是平台统一、系统统一、数据库统一。但我今天要讲的,不止于此。”
他在投影上展示出一张图:一座城市、一套平台、六个治理模块、三类干部流转机制。
“我讲的,是制度级别的一体化。什么意思?”
他目光扫视全场,“是让数据成为干部考核依据,是让平台参与政府流程设计,是让所有政务部门的信息入口、执行节点、结果归档,全部发生在一个逻辑之下,而不是几十个部门各玩各的、各自为政。”
有人面露迟疑,有人频频点头,但更多人是紧张。
李一凡继续说道:
“我们目前的电子政务系统,说到底还是‘纸质政府的电子壳’,流程没有改、责任没有清、接口没有归、权责没有锚。”
“我要的是——一个有逻辑、有反馈、有运行成本、有评价闭环的‘数据型政府’,这就是星城市正在做的。”
他顿了顿,抛出重磅一句话:
“这不是信息化,是政体试验。”
——
这句话,瞬间让会议室安静到落针可闻。
只有星城市委书记陈启明、市长李志远和常务副市长梁国涛三人神色如常——他们清楚李一凡的节奏,他从不空喊口号,他要做的,永远是体制深水区的活。
随后,梁国涛站起,以“政务数字中枢结构工程总协调人”的身份,向全场展示“星政通5.0”的改革成果:
1.\t群众与政务的交互路径,从原先的“多窗口-多部门-多流程”压缩为“一平台-一次填报-一次受理”;
2.\t所有政务受理时间、节点处理日志、责任人信息、最终反馈记录,均以区块链方式实时固化,无法删改;
3.\t政务考核由“岗位评分制”转为“群众体验制+流程追溯制+数据一致性评分”,干部的考核结果不再由上级打分,而是由系统与公众共同评估。
他举例说明:“比如现在,一个群众申请退税,以前要跑四次,现在只需要通过App申请一次。全流程节点处理仅用3小时,比过去快了90%以上。”
随后,中南大学数字治理课题组负责人发言:
“我们评估过,‘星政通5.0’的治理效率,是传统体系的4.3倍;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3.2%;干部制度焦虑感降低58%;这不是信息化,这是治理范式的变革。”
——
李一凡听完,没有夸奖,也没有表扬。他只是缓缓说道:
“这些数字,远远不够。我想看到的,是一个完全由数据推动运行、监督、反馈与优化的‘准中枢治理体系’。”
他直接向省数据管理局提出三点要求:
一、建立“数据事务责任反向映射机制”:任何群众投诉、建议、数据差异,必须在后台自动生成责任链条,直指具体责任人。
二、组建“政务流程工程小组”:在不改变部门职责框架的前提下,系统性重构所有行政流程,使其具备协同、透明、低冗余三个特征。
三、推动“省—市—县—街道”数据中台结构一体化,并设立全省数据指挥大厅,统一调度所有治理算法。
“我们不能再用二十年前的行政逻辑去驾驭今天的社会问题,更不能用碎片化系统去回应现代城市的复杂性。”
他声音极其坚定:
“我不要数据成为口号,我要数据成为秩序。”
——
闭门会议结束,已是傍晚七点。李一凡没有离开,而是独自去了星城市数据调度中心。
宽大的电子屏幕上,是星城市实时人口热力图、民意流动曲线、政务回应速度数据图谱、干部处理响应分布图……像一个有生命的城市神经系统,在他眼前波动跳跃。
“我们做的是一座城市的‘神经重构’。”数据中心负责人小声说道。
李一凡点头:“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的感受上。”
这句话并不空泛。
他提出,在未来半年内,开展“群众感知数据改革”专项试点:
——每一个群众在App或线下政务中心办理事务后,可给予“改革打分”,评价其背后的数据制度优化成果;
——这些打分直接进入数据工程考核体系,成为对系统设计、平台开发、流程优化小组的重要评价标准;
——干部晋升中,“改革评分”将与组织评价、群众满意度并列为三大指标。
“不能总是说‘系统不给力’,‘平台太复杂’。那是因为你没让百姓说话。”李一凡语气平静,却一针见血。
——
六月底,“潇湘省数字政府推进大会”在星城市召开。
李一凡以省长身份作主旨演讲,题目是:
《从碎片到协同——建设制度型数据政府的潇湘路径》。
演讲中,他首次提出“省一体、县协同、市带动、基层感知”四级结构。
他说:“数据不是炫技,不是效率优化,它是我们重新定义公平的工具,是制度信用的放大器。”
那天,会议现场掌声数次响起,媒体评论刷屏。
“这不是一次会议,是一场政体的低调革命。”有评论如此写道。
而那天的他,望向会场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波纹,只说了一句——
“我这一生,愿为制度筑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