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恺所说的荀家出人替朝廷打响声势,并非独指荀家。
他代表的是整个颍川士族。
所以司马炎才会这么高兴 。
在颍川士族准备调兵的时候。
司马炎也满口答应了吴国使者的请求,并告诉使者。
为了确保这次能够完全成功,他会先在旬阳对魏兴的蜀军发动攻势。
然后再响应吴国的动静。
吴国使者对此自然是大喜过望,原本以为只是两国简单的在长江到荆州一线进行联合行动。
没想到晋国为了帮助大吴,竟然愿意额外出兵牵制蜀汉。
若如此,何愁大事不成?!
吴国使者高高兴兴的返回了江东。
而此时的建邺,朱先却愁容满面。
因为刘谌要江东筹措粮草的旨意已经送到了。
朱先实在是没想到会忽然蹦出来这么一件事。
在朱先他们已经商量好的计划里,这件事最起码也要拖到夏收之后。
到时候若是晋国愿意和自己联手,自然是皆大欢喜。
若是不愿意和自己联手,自己也可以徐徐图之。
现在突然让自己筹措一笔粮草,顿时打乱了朱先的阵脚。
谁让朱先已经接下了替大汉筹措粮草的差事。
天知道张惇在收到这道旨意的时候,有多开心。
当即就毫不犹豫的把这道旨意转交给朱先。
“以在下之见,这笔粮草必须筹措。”
“而且不能让别的家族出手,一定要朱家自己一力承担!”
虞汜开口说道。
听到虞汜的话,朱先不由得一阵肉疼。
之前已经定下了朱家要亏损一大笔钱粮的计划。
好不容易说服那些族人,让他们知道自己这是在为家族好。
现在又要让朱家再出一笔钱粮?
这谁能接受?
虽然这笔钱粮的数目和已经准备好的那些钱粮相比差距甚大。
可这不是摆明了要让朱家吃大亏?
“这件事肯定是张惇在背后搞鬼。”
“没道理咱们刚接手这件事, 大汉就立刻缺粮草!”
朱先恨声说道。
此刻他恨不得立刻提刀去杀了张惇。
可现在派往洛阳的使者还没有回来,情势尚不明朗。
朱先并不敢轻举妄动。
“在下倒是觉得这件事未必需要咱们一力承担。”
“此次刘谌向咱们索要粮草,不同于夏粮。”
“夏粮乃是国税,是理应上缴之物。”
“但这次的事情,本就是他们蜀汉自己的事。”
“凭什么强压到咱们江东头上。”
“将军完全可以把这件事捅出来,然后告诉所有人。”
“此乃长安朝廷逼迫,将军不得已而为之。”
薛珝开口说道。
薛珝的话正中朱先下怀,当即就要开口表示同意。
但看到陶濬一言不发,便忍了一下询问道:
“陶先生有何见解?”
陶濬皱眉道:
“在下总觉得这件事没有这么简单。”
“不过能借着此事把所有人重新拉到一条战线上,将来对大将军肯定是有好处的 。”
两个人赞同把这件事平摊到所有人的身上,一个人赞成让朱家一力承担。
朱先又不傻,当然知道怎么选择!
“既然如此 ,那就把这件事捅出来。”
“好让这些人早点看清那刘谌是何居心!”
但是这一次,朱先和他麾下的一众谋士失算了。
当日朱先和张惇在朝堂之上的密谋,已经让一众士族之人心中泛起了嘀咕。
觉得他们之间肯定达成了某种协议。
后来朱先挨家挨户的拜访,虽然打消了众人的一些疑虑,但并没有完全消解。
原本众人是打算等夏税上缴的时候,看朱家的具体行动,再确定下一步的动作。
但谁都没想到,才刚刚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朱先就再次主动上门。
而且还是让各家 出钱出粮的。
东西并不多,但在众人看来,这是朱家对自己的一种试探。
这种试探可能是朱家想确定自己是不是要和他一条心。
但也不排除是朱先和张惇早就已经密谋好的事情 ,正好借这件事来试探自己对蜀汉的忠心。
钱粮都是小事,各家没有任何犹豫的就答应了下来。
但一根刺却在众人的心中埋下来。
朱先对此毫不知情,依然沉浸在自己预想之中的结果里不可自拔。
三月,朱先派出的使者给朱先带回来了来自司马炎的好消息。
晋国愿意出兵帮助他把蜀汉的人马驱逐出江东的势力范围。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朱先更是喜出望外。
暗地里开始布置兵马,只等魏兴战事一起,汉晋双方的注意力被牵制。
与此同时,驻守旬阳的刘弘看着分批集结完毕的兵马。
脸上却没有一点重兵在握的兴奋,只有眼底的一丝担忧 。
相比较司马炎等人的乐观,刘弘并不看好这件事。
以他和蜀汉交手这么长时间的经验来看,蜀汉几乎没有兵行险着的时候。
上一次蜀汉进攻上庸打的那么激烈,魏兴的兵马都按兵不动。
现在蜀汉好不容易夺了上庸。凭什么认为他们会调动上庸的兵马来帮助董厥守城?
只可惜刘弘在得知消息的时候,第一批兵马已经到达旬阳。
就算是他想上书司马炎都来不及。
他虽然和司马炎交好,但现在毕竟君臣有别。
更别说这些兵马都来自颍川士族,以他的出身根本就招惹不起对方。
不过出于对司马炎的忠诚,刘弘还是给司马炎去了一封密信,把自己的担忧说出来。
然后才带着兵马杀向魏兴。
驻守汉东的董厥在接到探马来报之后,顿时一惊。
从兴汉七年朝廷开始北伐后,他就驻守在这里没有动弹过。
期间除了阻止过一次上庸来人和牵制旬阳,使其不能增援上庸外。
几乎没有任何别的动作。
和对方已经默认不会起什么太大的冲突, 只等正面战场上决出胜负即可。
没想到刘弘居然主动出击。
不得不说,这次颍川士族给的诚意要比之前南阳郡那批人来的诚恳的多。
甚至比当初那伙关中士族的私兵都要诚恳。
此次颍川士族共出兵七万,但却没有派任何一个士族子弟前来镀金之类的。
因为他们心里可比那些人能拎得清。
世家子弟少有以军事见长的,真有军事人才。
早就如羊祜等人,早早投身军中开始积累前程。
剩下的这些人只需要养在家中即可。
让他们到军中去,根本就是捣乱。
况且只要大晋发展的好,怎么都少不了他们一份前程,何必掺和到其中。
而刘弘也难得的没有人掣肘,加上原本旬阳驻军,共计九万,号称二十万。
浩浩荡荡的杀向汉东。
董厥看着城下密密麻麻的敌军,心中虽然担忧,但却不害怕。
自从大汉将魏兴改名汉东之后,便知道两家早晚有此一战。
一直以来都把城防作为重中之重。
别的不说,光是城墙就加高了两尺多。
可别小看这两尺,这点高度就能让打造攻城器械的难度就会成倍增加。
“董将军,这恐怕不是一次简单的进攻。”
“其背后肯定有阴谋!”
军帐之中,一应将官齐聚一堂,共同议事。
在听到董厥讲述完军情之后。
李权立刻开口说道。
董厥将目光看向说话之人。
此人乃是讲武堂三期学子,当初跟随廖文等人在姜维帐下效命。
夺取汉东之后,便一直留在汉东,直到自己出镇汉东。
“哦?玄瑞有何见解?”
董厥笑着问道。
李权接着说道:
“末将以为,如今天下大势早已改变。”
“朝廷既可以在雍州和晋国争雄。”
“也可以借助江东之利,自南向北攻入中原。”
“而汉东虽然号称汉中东边门户。”
“可无论是大汉还是晋国。”
“都不会选择从这里动手。”
“将军请看。”
李权起身来到舆图前。
手指舆图上双方的形势继续说道,
“此为如今汉晋双方形势。”
“若咱们攻下旬阳,虽说可以顺着白河一路杀向南乡,进而威胁南阳。”
“可如今上庸已经落入咱们手中。”
“敌人必然第一时间收缩兵力,往南阳方向靠拢。”
“咱们未必能够得手。”
“往南是荆州,虽然水路已被我大汉水师把持,但襄阳仍在晋国手中。”
“其城池高大,非经年难下。”
“往北则是伏牛山余脉横贯面前,等闲不能穿越,故而只能从正面进攻。”
“此为徒费钱粮之计。”
“若是敌人夺取汉东,那就更不可能了。”
“且不说咱们能够依托汉中沿途关隘节节防守,单是大汉水师给他们带来的后方压力,就会让他们吃不消。”
“故而末将以为,此必为晋国声东击西之计!”
董厥面露惊讶之色,赶忙再次问道:
“晋国何以声东击西?”
此言一出,李权毫不犹豫的说道:
“回将军的话,末将看不出来。”
在场众人闻言顿时发出一阵哄笑,但却丝毫没有嘲讽之意。
在场的大部分人都是讲武堂出身,而且很多和李权都是同一届出来的。
自己连这点都没有看出来,有什么资格嘲笑人家。
“你们有什么想法 ,都可以说说?”
董厥也笑着问了一句。
但是有李权的这番分析在前,其余人也着实拿不出更好的想法。
最终只能作罢。
董厥深吸一口气说道:
“无论敌人是抱着什么想法,咱们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守好汉东。”
“不能使敌踏入汉中半步!”
“其余诸事,我会去书往长安,请陛下定夺!”
做了这个总结性发言之后,董厥立刻开始布置汉东防务。
同时派数骑走汉水,经陈仓,直奔长安而去。
晋军的进攻很快就开始了。
为了保证进攻的真实性,让蜀汉相信晋国是真的打算夺回魏兴。
面对汉东高出两尺的城头,刘弘拼尽全力的打造攻城器械的同时,也不停的派人进行攻城。
而且丝毫没有掺假的意图,务必要使蜀汉信以为真。
面对敌人的攻势,董厥守的也很坚决。
决不许敌人踏上城头一步。
汉东发生战事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上庸。
得知汉东正在打仗,罗宪敏锐的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儿。
就像之前李权说的那样,如今的汉东对于汉晋双方来说。
并不是一个非要开战不可的地方。
而且在经历了接二连三的失利之后,晋国更应该集中兵力 防御那些要害地方。
而不是随随便便的陈兵十数万到汉东去。
这背后必然有阴谋。
但作为大汉宿将,罗宪能够想到的肯定要比讲武堂出身的李权多的多。
现在大将军带兵正在冯翊一线和晋国对峙。
江东又有陆晏带着大汉水师封锁江面使晋国不能南下。
至于荆州,双方都拿对方没有什么办法。
看来看去,就只有自己镇守的上庸,作为晋国西南门户,有不得不夺回去的理由。
罗宪很快就意识到对方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在上庸。
可自从夺取上庸之后, 罗宪就一直密切的注意着南乡方面的动静。
但很遗憾的是,直到现在,晋国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兵马调动迹象,更别说对上庸用兵了。
难道自己的猜测是假的?
罗宪的眉头深皱,死死的盯着墙上的舆图来看。
忽然,罗宪心中一惊。
想到了一个不可能的可能。
会不会是晋国依然对江东虎视眈眈。
想要打着进攻汉东,甚至是夺回上庸的名义,攻取江东?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一旦被晋国夺取江东,那上庸的战略意义就会大打折扣!
怪不得上庸没有任何兵马调动的迹象。
原来晋国一开始的目的就不是上庸!
想到这里,罗宪心中顿时一急。
眼下大汉在江东的势力,除了一个在建邺当吴国国相的张惇外。
就只有驻守江夏的杜预。
江夏乃是重镇,若有失,大汉和江东的联系必被切断。
好在杜预此人的名头罗宪也是听说过的。
当年卖给吴国用来吓退魏军的那些俘虏还是从自己驻守的永安送到陆抗手里的呢。
知道此人的能耐。
想到这里,罗宪立刻写了一封信交给罗袭:
“令则,你速速带着这封信去往江夏。”
“告诉杜将军,晋国可能会出兵进攻江夏,让他一定要小心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