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管的成功试制,如同在安阳本就活跃的格物浪潮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到各个领域。首当其冲受益的,便是安阳遍布城郊的各类水力工坊。
在叶明的亲自指导下,格物院的工匠们选取了城外一处地势有落差的铸铁工坊进行试点改造。
他们用新制成的、碗口粗细的厚壁橡胶管,替代了原来那段需要绕行崎岖石坡、经常渗漏且维护困难的木质渡槽。
黑色的橡胶管如同一条巨蟒,沿着相对平缓的路径蜿蜒而下,将高处溪流的水直接引至工坊那座巨大的水锤顶部。
当阀门开启,水流通过富有弹性的橡胶管猛烈冲击在水锤的叶片上时,那沉重无比的锤头被高高抬起,然后带着比以往更加充沛的动力轰然砸下!
“咚!!!”
一声更加沉闷、更加有力的巨响在工坊内回荡,甚至盖过了风箱的呼啸和铁锤的敲击。锻打的工匠感受最为明显,那传递到铁砧上的震动更加沉实、稳定。
“嘿!这劲儿头!比之前足了三成不止!”光着膀子、浑身汗水的老师傅抹了把脸,惊喜地喊道,“而且这管子好,不怕磕碰,以前那木槽,三天两头不是这里裂就是那里漏,修起来麻烦死了!”
工坊主更是乐得合不拢嘴,水流稳定、动力增强,意味着锻造效率和质量都能提升,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利润!他立刻找到格物院,希望能为自家工坊的其他水动力设备也换上这种“神管”。
一石激起千层浪。造纸坊、磨坊、纺纱坊……但凡用到水力驱动的地方,都看到了橡胶管带来的巨大便利和效率提升。
格物院橡胶组的订单瞬间爆满,工匠们不得不日夜赶工,同时继续改进配方和工艺,试图提升橡胶管的耐久性和承压能力。
安阳的工业生产,因为这一根小小的橡胶管,悄然提速。
就在安阳内部因技术革新而一片欣欣向荣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皇宫,御书房。
皇帝的气色比之前更差了些,斜靠在软榻上,听着几位心腹重臣的奏报。龙案上,除了常规的奏章,还摆放着几件显眼的东西:一个晶莹剔透的“安阳蓝”琉璃花瓶,一架黄铜打造的“显微之镜”,一小袋金灿灿的玉米粒,以及一块烤得焦香、散发着甜香气的红薯。
“众卿都看看吧。”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难掩其中的复杂意味,“这琉璃,巧夺天工;这显微镜,据说能窥见病疫之源,太医院已验证,确有其效;这玉米、红薯,亩产数倍于寻常稻麦……皆出自安阳,出自叶明之手。”
几位大臣传看着这些物品,脸上表情各异,有惊叹,有好奇,也有深深的忌惮。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沉吟道:“陛下,叶明确有经世之才,安阳之地,不过数年,便从边陲苦寒之地,变成如今商贾云集、物产丰饶、武备精良之所。此子……乃国士也。若能善加任用,实乃朝廷之福,江山之幸。”
话音刚落,另一位面色阴鸷的官员便出列反驳:“李阁老此言差矣!叶明虽有微末之技,然其行事,多有僭越!擅启边衅,结交藩王,私蓄甲兵,更以奇技淫巧蛊惑人心,聚敛财富。”
“如今安阳上下,只知有叶知府,不知有朝廷!长此以往,恐成尾大不掉之势!更何况,其与三皇子似有龃龉,若其心怀怨望……”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意思不言而喻——叶明可能成为未来皇权更迭中的不稳定因素。
“王侍郎未免危言耸听。”又有一位大臣开口,“安阳强,则北疆固。叶明所行之事,皆有利于边关稳固,百姓生计。至于与幽州之冲突,亦是刘琨挑衅在先。若因噎废食,猜忌能臣,岂非自毁长城?”
御书房内,争论渐起。有人盛赞叶明之功,认为应大力提拔,使其能为整个大庆效力;有人则深怀戒心,认为安阳已成独立王国,叶明其心难测,应加以限制甚至裁抑。
皇帝闭目听着臣子们的争论,手指无意识地在软榻扶手上轻轻敲击。他心中何尝不矛盾?
叶明和安阳展现出的能力让他惊喜,也让他不安。
惊喜于北疆有此能臣干吏,可保边境无忧,甚至还能反哺朝廷;不安于这股力量似乎越来越超出他的掌控,尤其是叶明与镇北王府关系密切,而镇北王顾长青在军中的影响力……再加上叶明与三皇子不睦,这确实是个隐患。
“够了。”皇帝终于开口,声音不大,却让争论立刻停止。“安阳之功,朕已知晓。叶明之才,亦毋庸置疑。然边关重镇,关系国本,不可不察。”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传朕旨意,安阳知府叶明,治理地方有功,进献祥瑞有利社稷,擢升其为……北疆行营转运副使,兼领安阳知府,加授轻车都尉勋爵。令其将玉米、红薯之种,及显微之镜制法,详呈有司,以便推广。”
这道旨意颇为微妙。擢升官职和加授勋爵是明升,是嘉奖。但要求其交出高产作物种子和显微镜技术,则带有明显的试探和索取意味。
“陛下圣明!”众臣躬身领命,心思各异。
皇帝的旨意,连同对安阳最新的封赏与要求,随着快马,向着北疆疾驰而去。这旨意背后蕴含的深意,如同京城上空积聚的阴云,即将笼罩在安阳的上空。
安阳城内,叶明对此尚一无所知。他正兴致勃勃地看着格物院根据林远带回的西洋书籍插图,尝试仿制的一种简易的“压力计”,用于更精确地测试橡胶管的性能。
顾慎则在一旁摆弄着几个用橡胶制成的、充满弹性的实心小球,试图将其用于火枪兵的体能训练。
“老叶,你说把这玩意儿用力砸在地上,它能弹那么高,要是用在别的地方……”顾慎突发奇想。
而周廷玉,则拿着最新统计的安阳府库充盈、粮仓爆满的报告,脸上带着满足而忧虑的复杂神情。
他知道,安阳的富庶与强大,恐怕早已引起了太多人的注意。
树欲静而风不止,京城的目光,迟早会再次聚焦于此。只是不知这一次,带来的会是福是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