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天子宫殿。几个内侍颤颤巍巍地跪在地上,不敢抬头,因为在他身前之人,正是当今魏王殿下。
“真是有趣,孤的妹妹竟不愿见我这个做哥哥的?”曹丕毫无被拒之门外的怨气,反而大笑起来,全然不顾王者的礼仪,对着宫门内喊道。
“妹妹,别忘了,你姓曹!我们流淌的是同样的血脉,不能因为父亲故去,你就不认了啊。”几个内侍头埋得更低,恨不得将耳朵堵上,他们这些小人物怎会卷入这等纷争。
曹丕让人搬来椅子,就这么坐在门口,他不至于让妹妹丢了体面,反正时间充裕,便坐在外面等候。
而在宫殿之中,刘协和曹皇后相对而坐,对视之间,愁容满面。(注:历史上,伏皇后被杀后,曹操一年后让刘协改立曹节为皇后,故此处称曹皇后。)
最终,刘协起身,将一个方盒递给曹皇后。
“拿去送予魏王吧。”
“陛下!”曹皇后急得站起来,伸手就要挡回去。
“皇后!当真要我死无葬身之地吗!”刘协低着头,仿佛咬碎了牙,曹皇后的眼中满是苦楚,最终接过方盒。
“陛下,这是百年基业啊。”她没有再多说,抱着方盒缓缓出门。
刘协像是用尽了所有力气,直接瘫软在地。
曹皇后揣着方盒走出宫门,一眼便看到靠在椅子上的曹丕,他一脸平静地看着曹皇后走出门,随后缓缓起身。
“见过皇后。”
曹皇后心中凄苦,对着几个内侍大骂起来。
“留在这里干嘛,还不快滚!”
内侍们如蒙大赦,起身便走。
曹丕则紧盯着曹皇后手中的方盒,眼神灼灼。
“亲自前来,就为了这样东西吗?”
“那可不是东西,我的皇后妹妹。”曹丕贪婪的眼神转为一种坚定,整个人的精气神仿佛瞬间勃发。
“那是我们曹家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这跟曹家有什么关系?父亲会允许你这么做吗?”
虽然现在说这些已无意义,但曹皇后忍不住还是要问。
“父亲想不想,重要吗?”这句话并非对曹操的不敬,反而让曹皇后领悟到另一层含义,心中更为凄苦。
怒从心起,她端起盒子,狠狠地扔向曹丕。但曹丕并非文弱之辈,反应迅速地接住了方盒,直接在手上打开。
那八个大字映入眼帘时,他连呼吸都粗重了几分。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谁能抵挡这种诱惑。
曹皇后看着曹丕的样子,怒气又转为悲凉。
“既然魏王目的已达,下一步是否要斩草除根了。”
“好妹妹,为兄怎么会做那种事?”曹丕让人收好方盒,对着曹皇后郑重承诺。
“我一定会妥善安置,绝天下悠悠之口!”
说到这,曹丕顿了一下。
“我的好妹妹也要和陛下好好说道,应尽之事可别落了下乘。”
暗示之后,曹丕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转身离去。
留下曹皇后一人在原地,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她缓缓步入宫殿,刘协依旧瘫坐在地上,眼神空洞无神。
“魏王已拿到他想要的东西,只望陛下做好应尽之事。”
刘协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所谓应尽之事,无非是三辞三让。自己一旦下了黄泉地府,实在愧对刘氏列祖列宗。
突然一股热血上涌,但当他看到关切的曹皇后,那股冲动又瞬间软了下去。
“魏王应该不会取我性命吧。”
“他若不仁,妾身必然血溅五步。”
曹皇后紧紧握住刘协的手,刘协同样用力回握。
“如果我们能携手白头,那对不住列祖列宗似乎也不再那么重要了。”
曹丕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天下的每一根神经。他在许昌逗留数日,便匆匆离去。聪明人皆知,他必然已如愿以偿。大多数人也开始活跃起来,纷纷争抢那从龙之功的名额。
在长安,曹真拿出早已备好的奏折,命手下精锐快马加鞭送往河北;同时,他安排大批斥候巡查边境,以防在大好日子里,有人前来滋事。
仍在北平处理辽东事务的司马懿,也特意提醒了曹彰,两人联名递上了奏折。身在洛阳、担任闲职的曹植,则精心准备了华丽的诗赋,极尽歌功颂德之能事,言辞间不乏劝进之意。陈群在劝进的奏疏中,巧妙地夹带了一份中正法的编撰草案,这无疑是曹丕对世家支持力度的一种妥协。(注:曹操主打的是唯才是举,中正之制涉及到世族高卑,推翻了自己父亲的想法,何尝不是一种妥协。)
其余众人,也纷纷有所表示,只是行动的时间略有先后之分。
在整个曹魏境内,一切似乎都按照既定的剧本稳步推进,曹丕正被一步步推向权力的最高层。
各地官府纷纷上报,称有祥瑞现世,黄龙、凤凰、麒麟、白虎等异兽齐飞;旱地涌出活水,井水化作醴泉(注:泉水变得带有酒味)。祥瑞的报告与劝进的奏疏双管齐下,堆积在曹丕的桌案之上。
对此,曹丕谦虚地引用了父亲曹操的一句话:“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这番谦辞,令一些臣子感激涕零,甚至有人来到天子宫门前,絮叨火德已终、天命已失,气得曹皇后恨不得亲自出去教训。
刘协则十分配合地下发了三道诏书,要求禅让,自称无德,理应让曹丕继承天命。曹丕此时从谦虚转为惶恐,认为自己德行浅薄,难以承受天子的诏命,暂时无法接任。
一边拒绝着,许昌太守王凌却已在许昌郊外着手建造受禅台,并开始联系匈奴等外夷,安排使者提前做好准备。
而派遣到东吴的使者,孙权知道了曹丕这是让自己派使者去看他登基装*的意思。让使者吃饱喝足之后,直接一顿乱棍伺候,把他轰了出去。
待数月后,受禅台竣工,曹丕泪流满面地接过了刘协的第四份禅让诏书,并接管了所有象征皇权的器物。十五日的缓冲期结束后,曹丕正式登临受禅台,改国号为魏,建元黄初,定都邺城。同时,赐封刘协为山阳公,食邑万户。追封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面对前来朝拜的各方夷人,曹丕亦纷纷颁授大魏的玺印,将其收纳为大魏的臣子,威仪尽显,气势磅礴。
称帝之后,志得意满的曹丕对曹魏功臣毫不吝啬,纷纷予以任命。
大司马曹仁,总督荆、兖二州军事,假节钺;
大将军夏侯渊,总督司隶、豫州二州军事,假节钺;
廷尉,钟繇,掌管天下刑狱;
三公分别为:太尉贾诩、司徒华歆、司空王朗;
荀彧曾担任的尚书令一职,由陈群接任;
其两位副手分别为左仆射刑颙和右仆射司马懿;
刘晔与辛毗担任侍中,身为天子近臣,负责出谋划策;
前将军张辽、左将军于禁、右将军张合、后将军徐晃;(注:曹丕在本篇小说称帝的时间是设定在225年,也是对应历史上同年魏国大破鲜卑。在这个时间线的设定上,夏侯惇,乐进,李典等有名的曹魏将领均已去世。)
镇西将军曹真,总督雍、凉二州军事;
镇东将军曹休,总督青、徐二州军事;
镇南将军满宠,担任曹仁的副手;(注:为何未见镇北将军一职?原因在于北方乃曹魏之根基所在,无需额外镇守。)
中领军朱灵,执掌禁军;
新设中书台职位,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注:曹丕、曹睿时期的着名宠臣,宠臣身份并不代表其缺乏能力,其文章撰写和站队抉择的能力堪称一流,在曹睿托孤之际,协助司马懿掌握了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或可被视为断送曹魏的奸臣。)
吏部、民曹、客曹、五兵、度支五曹尚书:
陈矫、卫觊、崔林、杜畿、卫臻。
(注1:这即为后世三省六部制中六部的雏形,按顺序大致可对应为吏部、工部、礼部、兵部、户部。注2:你问我为何没有刑部,因为目前廷尉仍为实职。注3:卫觊卫瓘的父亲,卫瓘即是入蜀后处死邓艾的那位。注4:崔林正是“大器晚成”这一成语的出处。注5:杜畿是杜预的祖父,这一点想必众所周知。注6:卫臻的父亲是卫兹,他是曹操的挚友,曾用家财资助曹操起兵。在与徐荣交战时不幸阵亡,曹操常派人祭奠,推测他可能在当时为曹操断后而牺牲。注7:陈矫便是那位赞誉曹仁为“天人”的兄弟。)
曹植与曹彰二人,亦相继被封为王。曹植被封为洛阳王,而曹彰则被封为渔阳王,两人皆无需迁居,就地称王。
同时重新划分境内州郡:具体划分为司隶、豫、冀、兖、徐、青、荆、扬、雍、并、幽共十一州。(注1:凉州战略放弃给孙吴,故不在此列。注2:尽管曹魏仅拥有荆州和扬州的一部分,但仍按州郡建制进行划分。)
……
(本章作为过渡章节,旨在为后续描绘魏吴两国之战奠定基调,因此需将双方人员情况交代清晰。接下来的章节将着重介绍吴国的文武官员,以及其他即将登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