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亲自教导军校学子便是,不劳烦你们几个!”
“末将不敢....”
就在邓愈准备冲老朱跪地请罪之时,一旁的徐达忙伸手将他拦了下来。
倘若此时邓愈请罪,那他方才便是抗旨。
况且老朱语气虽是不悦,却全无问责之意,些许恼怒也不过是有些不耐烦罢了。
“哥啊,若你愿意出面教导军校学子,那我们几个也自然多余。”
“啧....”
就在老朱眉间闪过一抹不悦之时,徐达满脸笑意,紧跟着道:“不过也如上位所言,当下正值盛世,我们几个终究也是无所事事,倒不如随上位一起。”
“倘若真能寻到几个将才种子,到时候上位可要赏赐我们一些个好酒才成。”
徐达这么一插科打诨,原本略显紧张的气氛瞬间欢快了许多。
而老朱闻言轻笑一声,故作嗔怒道:“咱啥时候少过你们几个的酒?”
“既然几位国公没有异议,那此事便也说定了。”
“届时父皇虽也前往军校讲学,但军校还需徐叔负责。”
“微臣领命。”
见徐达很是郑重拱手领命。
朱标念头微转,旋即也愈发正式下令道。
“宋国公讲解兵法,卫国公带兵操练。”
“曹国公适时组织军校学子演武,信国公总管后勤。”
“臣等领命!”
落罢。
朱标看向李文忠继续道:“此次科举主考便劳烦表哥,明日朝会朕会下旨,命九江、允恭、邓镇、冯胜他们几人担任科举副考。”
“是。”
一席话落,老朱便也带着几人缓步离开。
说实话,朱标虽知为保证大明军武不出现断层,考办军校很有必要。
可朱标却也不知道此次能将军校办到何种程度。
倘若军校成为军中将官、勋贵子嗣谋求高位的跳板,那这军校不办也罢。
倘若第一批军校毕业生多是些纸上谈兵的迂腐之徒,那还不如精简军中有为将官的晋升渠道。
在当下大明兴办军校,朱标始终还是有些没底。
次日朝会。
当听到曹国公李文忠担任此次科举主考,殿上文臣自是面露诧异,一个个心思不明却都碍于皇权不敢直言反对。
而听到几位国公家的公子担任科举副考。
原本还存有几分幻想的年轻文臣,此刻也彻底绝了心思。
毕竟副考一职都没留给他们这些文臣,朱标的意思自然在明显不过了。
显然,朝廷认为科举主考为士子座师,不利于朝堂稳定。
以武人为科举主考,便是要断绝文臣借师生之谊,阴结党派的可能。
散朝之后。
朱标前脚刚返回谨身殿,随后蓝玉、沈三石二人便火速赶了过来。
几日前,收到朱标推广农业保险旨意后,他二人便火速赶往临边县城,推行此道。
然而却是事与愿违。
“末将无能,陛下本是恩待百姓,可末将嘴笨却使百姓颇有戒心,以为朝廷乃是变相征税!”
“朕不是说今年乃第一年,只收五成之数便可。”
“这....”
蓝玉自觉没有办好差事,耷拉着脑袋不敢言语。
而一旁的沈三石轻叹口气,语气愁苦道。
“陛下息怒,臣与梁国公皆已说明。”
“不仅言明今年只收五成,还将陛下恩待百姓之意尽数言明。”
“只不过百姓仍是不愿.....”
朱标闻言沉吟良久,旋即看向沈三石。
“粮食售卖给藩商所得的银钱,也曾分发给百姓?”
“半月前便已分发下去。”沈三石叹了口气,认真说道,“而且臣也查明,各级官员并未贪墨。”
“这些银钱都是真真切切发放到了各家各户的百姓手中。”
“如今百姓手中多有银钱!”
听到这话,朱标一时还真有些闹不明白了。
毕竟农业保险的定价,他也是深思熟虑过的, 一亩地所缴银钱绝不超过收入的十分之一。
更不需说此次只需缴纳半数。
朱标不是不知道百姓或许受困于眼界,此事推行不会太过顺利。
所以在此之前,朱标也是仔细安排,确保此次售粮的银子能切实落在百姓手中。
可让朱标想不通的是,当下大明的百姓多半都经历过元末乱世,也多经历过灾祸之年。
对于收成不佳,流离失所的场景,百姓自然也是熟悉。
忍饥挨饿的感觉,想来他们也没有尽数忘记。
可偏偏眼下他们手中留有大量余钱,却仍不愿拿出几分买一份保障,这在朱标看来当真是有些奇怪。
若是百姓手中没钱倒也罢了。
若是百姓不知灾祸之年的危害,也还能说得过去。
然而眼下情形并非如此,百姓经历过灾祸手中也有余钱,可保险一事竟仍旧推行不下去。
这属实让朱标有些想不通。
“陛下!”
见朱标眉头紧锁,自顾自沉思,不再言语。
蓝玉心念微动,直接没好气道:“陛下!”
“真要说的话,百姓购买农业保险,对朝廷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旦出现灾祸之年,朝廷不仅要出粮赈济的同时,还要拿出银子来弥补百姓的损失。”
“这样一来,当年商行得利必是尽数用于救济百姓。”
“可朝廷承担如此大的风险,百姓非但不知感恩,反而还心存非议。”
“若让臣说的话,索性此事就此作罢,朝廷不许承担风险,陛下也不用劳神,如此还不必受百姓非议!”
哪怕说出这话时,蓝玉有些赌气的成分在。
可他心中也的确是如此想的。
这几日他费尽口舌,非但没能让百姓信服,反而还听到了许多非议朝廷的声音。
甚至有的竟开始咒骂朝廷,说朝廷那些官老爷不愿见他们这些百姓日子富足。
倘若换是平时,蓝玉定将口出狂言之人就地正法。
可如今他纵然心中有气,为了推行农业保险一事,他却也只能将怒气压在心头。
“陛下....”
“不可!”
不等蓝玉出声,朱标眸光一凝,当即斥道。
“农业保险虽是保证百姓不受灾年之苦,可也是为了我朝日渐鼎盛。”
“历朝历代,纵然是所谓的盛世之朝,但凡出现天灾人物,耕种的普通百姓最先受苦。”
“哪怕当时朝廷富足,国库充盈,粮仓鼎实,可运送赈灾粮也需要时日。”
“而运送赈灾粮的这些时日,不知要饿死多少百姓。”
“而且但凡朝廷分发赈灾粮,其中却不知有几成是切切实实分到百姓手中,又有多少是被各级官员吃拿卡要。”
“调粮赈灾,滋生贪官,朝廷难以监管,百姓难得实惠。”
“倘若我朝也是如此,那还能称得上是盛世之朝?”
“这.....”
见朱标态度如此坚决,蓝玉身形一顿,便也不再继续劝说。
的确!
哪怕是古代盛世之朝,但凡出现灾荒之年,饿死百姓自然是不计其数。
即便受灾百姓得到朝廷赈济,有一口粥饭,挨过了性命。
可灾后,百姓耕地荒芜,手无余钱,想要购买种子亦或是耕种,那便要将原本的土地低价卖给当地富户,亦或是卖身为佃,为大户耕种。
这也就是为何每逢灾年,大户之家非但不会受到半分影响,反而还会愈发壮大的原因。
这也就是一个个世家崛起,用寻常百姓血汗、性命成就的发家史。
如此说来,朱标提出的农业保险当真是利民之策。
可偏偏百姓看不到长远好处,只知道如今购买保险需要他们将手中的银子拿出来。
“陛下!”
也是明白朱标心意已决,此事必要推行下去。
沈三石沉吟数秒,随即提议道。
“民间百姓受制于眼界,看不清此法乃是为他们谋福。”
“可上赶着不是买卖。”
“若是朝廷一再游说,百姓必会起厌烦之心。即便今年勉强缴纳保险税额,可一年无事,他们没尝到保险的好处。”
“那第二年,百姓断然不会再购买保险。”
“倘若如此。”蓝玉猛地眼前一亮,“那不如......”
“断然不可!”
还未等蓝玉说完,朱标语气严厉,当即出声喝止。
哪怕蓝玉没有说出他想的法子。
可他的意思,在场几人都是明白。
看着朱标当即打断,甚至脸上也多了几分怒意。
沈三石想了想, 还是顺着蓝玉的话继续说下去。
“陛下,君子可欺之以方。”
“朝廷推行农业保险,本心自然是为了百姓。”
“若今年能用些手段,使一些地方百姓购买的保险派上用场。随后再经朝廷宣传,想来事后百姓必乐意购买。”
沈三石看了蓝玉一眼。
想来蓝玉亲自去办,定能办的十分妥当。
待今年夏日麦熟之时,蓝玉带人放火,将成熟麦子付之一炬。
随后他再带领朝廷商行前去救济购买农业保险的百姓。
最后再经过朝廷大力宣传。
如此一来,推行农业保险一事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而且此事虽是放火,百姓却不会认为乃是有人故意为之。毕竟夏日炎炎,田地起天火虽是罕见,可也有先例。
最后自然不会有人想到乃是朝廷为推行农业保险一事,故意为之。
“微臣以为,非常之时可用些许非常之法。”
“毕竟我等问心无愧便是.....”
“断然不成。”
和听沈三石说完,一个劲儿点头赞同的蓝玉不同。
朱标却依旧态度坚决,矢口否决。
当真不是朱标迂腐,只是百姓的日子到底是太苦了些。
元末乱世暂且不说,这两年来大明大兴国战,运往前线的每一粒军粮,每一分军饷,不是他们老朱家凭空变出来的,每一分每一份都是出自百姓。
为了国战,百姓没有抱怨赋税之重,不负朝廷。
如今局势安定,朱标自不能辜负百姓。
“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朕所图盛世,乃是百姓安居乐业,不受冻饿的盛世。”
“可是陛下!”沈三石目光急切,赶忙继续道:“陛下大可放心,倘若今年某地百姓遭受灾情,朝廷商会必火速前往救济。”
“所补金额也定能让受灾百姓衣食无忧。”
“陛下!”
当看到朱标微微摇头,似还准备否决。
沈三石猛地跪地,愈发朗声请求道。
“陛下,此法虽单刀直入,太过直接。可终究能解眼下困境!”
“毕竟眼下不仅要面对推广农业保险,还要保证后续百姓仍旧愿意购买。”
“陛下,若有小灾能改百姓受困于灾祸的千年之难,何乐而不为啊!”
看着沈三石目光真切,郑重请罪。
朱标沉吟数秒,微微颔首道:“此事朕还需思量。”
“不过眼下如何推广农业保险,让百姓信服才是重中之重!”
见朱标已有松口,沈三石忙紧跟着道。
“若陛下允准此事,那今年推广农业保险便也是易如反掌。”
“正所谓上赶着不是买卖,不如今年只告知百姓朝廷出台农业保险一事。”
“购买与否,全凭自愿。”
“而且!”
“微臣斗胆,敢请陛下收回今年只需缴纳半数保金的恩旨。”
“只有让百姓知道,这保险并非朝廷急力推行,他们才能放下芥蒂,甘愿拿出银钱购买保险。”
从商多年,沈三石太知道百姓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了。
一件好物,无论商家吹捧的如何实惠,都不如让百姓自己认为实惠。
相反。
商家越是鼓吹,百姓心中的戒心也就越重,自然也就不更不愿购买。
“今年是否购买,全凭百姓自愿。”
“待下次收成之时,见某地受灾百姓因购买保险得了实惠,其他百姓自然乐意购买。”
语罢,沈三石默默注视着朱标。
他自认为自己所言并无疏漏,而且若是按照他说的这个法子,明年购买农业保险的百姓必能超过五成。
若是朝廷两三年内,朝廷都能使某地百姓受灾,使农业保险发挥用处。
那两三年后,大明百姓耕种之前的第一件事,恐怕便是要到他们商行购买农业保险!
也就在沈三石暗自得意,认为自己的法子没什么纰漏之时。
却见朱标眸光猛地犀利了几分,旋即朗声说道。
“传朕旨意,告知全境百姓,凤阳一地去年便已推行农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