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个儿郑家大太太的灵堂前还人来人往,今日却已门可罗雀。这固然有国丧的原因,可是也跟下午皇城传来消息,群臣在乾清宫倒阁郑中堂有关。
“人啊,趋炎附势,难免的。”三太太讲了一句,伸手往火盆里放了几张烧纸。
“无所谓,反正习惯了。”六太太道“如此我觉得倒好。”
一旁的十奶奶疑惑的看向对方。
“按照读书人的路数,他早该急流勇退,回乡养望。”六太太解释一句“如今虽然遭受了一些波折,总算无伤大雅。他去年太顺了,开始我也高兴,可如今细想下来,哪一步不是惊心动魄。”
六太太讲的习惯了,确实是习惯了。经历过两次穿越,人情冷暖她看的很清楚。故而无论是长房的生离死别、六房爱恨情仇;还是外间的人情冷暖,如今都报以冷眼旁观的心态。没法子,不提旁的,单单记起郑家人的第二副面孔,六太太就热心不起来。
十嫂原本有些不高兴,听了六太太的解释,不那么气了“那好,我们一起回乡。”
三太太对于外边的事并不精通,从来都是听老光棍得。如今见六太太不反对,就懂了意思,虽然想要提议无论如何也该问问十七嫂,却忍住了“早知道如此,我就不来这一趟了。除了给他娶了媳妇,然后张罗了堆狐媚子,一无所获。”
六太太和十奶奶没忍住,赶忙掩住嘴,毕竟这是灵堂。
三太太扭头透过玻璃窗,瞅瞅灵堂里大太太的沙板,叹口气“何苦来哉。”
十奶奶晓得三太太与大太太那是彼此明争暗斗二十多年,尤其是因为六姐的事,一度矛盾激化到互相使绊子。可内里也早就习惯了对方的存在,如今眼瞅着物是人非,难免伤感。立刻岔开话题“我兄长昨个儿来,讲表兄家里有个女儿今年出阁。我打算为她向谢都事的独子保媒,不晓得两位妹妹意下如何?”
“姐姐的这位兄长我晓得,是旗手卫的千户。”六太太向三太太介绍一句,有些担忧“谢都事虽然不是正经出身,可是我听他讲过,对方的儿子谢仪为人出色。”
三太太不以为然“我瞅着只要妹妹那位侄女愿意,多半就成了。”看六太太和十奶奶不懂,无奈道“人家看的不是娘家,是咱家。”
“咱家怎么了?”伴随着悦耳的询问声,腊梅从外边拉开棉门帘让到一旁,十七奶奶独自走了进来。
虽然老太太让二奶奶主持大局,可有些人必须十七奶奶或者六太太亲自出面才成,比如刚刚被送出门的张元祯儿媳和藁城乡党张子麟的娘子。
因为家丧与国丧相冲,所以原本大太太要停灵四十九日,就不得不改为停灵七日。不过也因此,除了郑直被特许夺情外,旁人都需要守制。故而明日郑家一众诰命、敕命不须进宫哭丧,否则十七奶奶说不得只能再次装病。
“十嫂正张罗着给谢都事的儿子保媒呢。”三太太心虚的把十七奶奶拉上炕。
灵堂在上午的时候也重新布置了一番。比如守灵的亲族都挪到了东、西稍间,一众女眷也不用跪在地上那么辛苦。二奶奶心灵手巧,特意让人赶工,把炕中间掏空,放了暖炉,又用皮毛包裹住裸露的砖土。如此一众妯娌围坐在炕上,既不失礼,又暖和。当然这需要不少银子,好在有郑家一众兄弟凑,只要舒服谁也不会多讲。
十七奶奶顺势落座“巧了,我跟姐姐想到一起了。”
“难道嫂嫂也有意为谢大郎保媒?”十奶奶故作不知,甚至忽略了十七奶奶对她突兀的称呼。
“就是秦家表妹。”十七奶奶解释道“只是落花有情流水无意,终究无缘无分。姐姐若是能够为谢大郎做到一份好姻缘,再好不过。”
“十七嫂为何称呼十嫂为姐姐?”六太太好奇询问。
三太太拿端起面前的热茶。
“三位姐姐还在生妹妹的气吗?”果然十七奶奶故技重施,甚至帮着某人遮掩“六爷都讲了。”
三太太松了口气,放下茶碗。
六太太和十奶奶脸色一红“咱家哪有六爷?”
“难道奴被骗了。”十七奶奶尴尬的看向三太太。
三太太无语,十七嫂平日里也是顶精明的,怎么遇到了那个浑人也晕头了,含混道“在这的都是好姐妹,都是那不让人不省心的做的蠢事。”说完就后悔,这就不打自招了。
六太太却问道“她为何告诉十七嫂这些?”
十七奶奶无语,看来六太太对她怨念颇重。脸色微红,委屈道“自从进门后,她就时常来撩拨,奴不愿意的。偏巧那次官人回来遇到……,事后她瞅着奴委屈,就讲了出来。”
六太太一下子心理平衡了,却又恨上了郑六爷。
十奶奶感同身受,握住了十七奶奶的手“那为何不早点挑明?”
三太太又端起茶碗,喝了一口。
“这种事奴不敢信也不敢不信,更怕讲出来反而惹几位姐姐不满。”十七奶奶期期艾艾道“若不是今个儿奴实在心里没底,依旧不敢提的。”
十奶奶立刻信了,对那日三人手拉手的心结,立刻释怀(自动忽略某人)。那冤家要在宫内守三日,她们之所以此时还聚在一起,又何尝不是彼此壮胆?越是出身官宦显贵之家,越是懂得庙堂凶险。听人讲昨日冤家去抄家,还逼保国公自戕,想想就让人闹心“如此,我们日后就是好姐妹。”讲完看向六太太。十奶奶已经留意到了六太太的反常,不过却误认为全因那位‘郑六爷’所致。
六太太也不得不表态“我自然愿意,就是怕被十七嫂看低了。”
凭心而论,她不愿意。不提旁的,一旦认下,那么自个的脸面就再也提不起来了。奈何形势比人强,面对如今局面,哪怕对那恶少再有信心,也不免惴惴不安。十七嫂需要人来壮胆,她又何尝不需要?不由想到了曹二姐,彼时彼刻家中确实该有一个主心骨。
“若不是姐姐,奴又怎么能进咱家门。”十七奶奶压住不满,赶紧挽住一旁三太太的胳膊“不被姐姐取笑,奴心里就偷笑了。”
三太太面上故作尴尬无奈,心里却松了口气,对着六太太和十奶奶苦笑。
“何事偷笑?”就在此时,挑心掀开门帘,让到一旁,这次站的有些远。片刻后,十二奶奶走了进来。
炕上的四位丽人顿时拉下脸,十二奶奶瞅瞅,笑着挤进三太太和十七奶奶之间,也坐了下来,自然的搂住了二人的腰肢“说啊?到底何事偷笑?”
三太太尴尬的挣脱对方的胳膊,挪到了六太太身旁。
六太太无语,郑家,果然快成了那老光棍的郑家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十奶奶是阴差阳错;三太太是一叶障目;自个是患难与共;十七奶奶是名正言顺。可十二奶奶却绝对是老光棍有意为之,来祸害她们的。难怪挑心要站的远远的,却没有告警……继而想到了十七奶奶进来的时候,腊梅同样没有告警。看来三太太隐瞒了什么,至少是提前晓得一些事。
“我们要结拜姐妹。”十七奶奶立刻道“还在排大小。”
“好啊,好啊。咱们如今就在这结拜吗?”十二奶奶听后乐了“也学达?”老光棍与孙汉、江侃结拜的事,十二奶奶也是晓得的。
三太太差点喝呛了,这脑子不全的,床笫戏言怎可四处宣扬。
果然,六太太、十奶奶脸色潮红,神色古怪。显然十二奶奶的无心之语,让她们记起了什么。
十七奶奶不过是随口敷衍,哪曾想十二奶奶竟然信了真,故作无奈的看向六太太“妹妹听诸位姐姐的。”
“结拜也行。”六太太收敛心神“只是你若再胡作妄为,我们就一起治你。”十七奶奶伏低做小也要排第五,虽然让她吃味,却又心情平复一些。
十二奶奶一听“那不成……”
“就这么定了。”十奶奶一锤定音“你若再不学好,我们四姐妹一起给你立规矩。”
她心里其实并不想结拜,倒不是瞧不起谁,而是怕日后为了二伯的世职愧对三太太。没法子,皇爷确实开恩赏了郑虤一个清贵的差事,可哪怕对方将来真的有三品荣身,也不过只能荫一子入学,哪比得上世职长久。
三太太却并未察觉,见此立刻道“那好,结拜。”扭头看向郁闷的十二奶奶“你想祸害人,就勾搭回自个院里养起来,没人管,可不能再没规矩。”
十二奶奶不敢对旁人如何,对三太太还是颇有心理优势“说的轻巧,咱们院里的,哪个不是达带回来的。”
三太太又翻了个白眼,这糊涂虫,也不嫌丢人。
“就这么定了。”十奶奶开口道“以后你欺负我们姐妹之中的任何一个,其余的三个姐妹就一起捶你。”说着将对方放在十七奶奶腰间的手拨拉开。
众人被十奶奶这彪悍的表态,突兀的举动逗乐了,非但不觉得粗鄙反而感到有趣。好在还记得在哪,没有大吵大闹。
十二奶奶立刻想要反悔“那算了,我不结拜了。”
“不成。”其余人异口同声“目下就要结拜,否则立刻捶你。”
十二奶奶无可奈何,只好在众目睽睽之下,先排了大小,然后再对着大太太的灵位就范。
待烧过黄纸之后,众人松了口气,继而又感到了荒唐。尤其是三太太,赶紧旧事重提“十七嫂刚刚讲准备将秦家的女儿说给谢都事的儿子。如今既然不提了,不如就说给三爷吧?”
六太太听了哭笑不得,三太太这是打定主意要拆散郑仟与李显儿。十奶奶没有吭声,虽然她不赞同,可是这李显儿的手段实在上不得台面。正想劝三太太,既然不答应二人亲事,不如想法子为李显儿说门好亲,十二奶奶开口了。
“都结拜了,什么十七奶奶,是五妹妹。”对方一百个不高兴都挂在脸上“大姐何必费心,三哥哥如今提都不提要李显儿进门,这不就是已经变了心思。与其做个黑脸的惹人记恨,不如看着就好。”
三太太语塞,不过看到十二奶奶关心郑仟,还是颇为欣慰。不成想对方下一刻,就让她差点三花聚顶“有这工夫,不如多劝劝十三姐,还去啥南京待嫁,与其瞎折腾,不如本本分分……”
“你住口。”三太太直接打断对方的话虽然在场众人都已经拜了姐妹,可只有她们二人身份尴尬。旁人避讳都来不及,对方竟然堂而皇之的讲了出来。
十二奶奶动动嘴,却感到手被人握住,立刻不吭声了。
十七奶奶赶紧岔开话题,给了二人一个台阶“不是听人讲,大姐瞅上颜家三姐了?”
结拜在其余几人看来终究只是儿戏,却是她削平山头的第一步。旁人或许不在意,她却要坐实了。
“不般配。”十二奶奶接过了话“俺三哥哥太老实,颜三娘心思太活。”
三太太没有反驳,她这一阵确实有意颜三娘。尤其是听说颜三娘退了亲后,这事十二奶奶也是答应的。奈何对方前两日踢门踏户去撩拨,被颜三娘骂了一顿,灰溜溜回来后就改了主意。三太太烦不胜烦,也只好另寻她人。
“心思活点好……”六太太其实对于秦兰家的着实有些瞧不上。
“三姐说的好没道理,好什么?”十二奶奶心里不痛快,十奶奶她不敢惹,只能欺负三太太和六太太。
“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行不行。”十奶奶对于旁人的事并不上心,原本她们准备和三太太统一意见后,再找十七嫂谈心。如今赶巧,索性决定摊牌。也不理疯疯癫癫的十二奶奶,低声道“既然如今他的处境艰难,为何不借机辞了所有差事,回乡做个富家翁不好吗?”
众人神态各异,没人以为十奶奶此刻讲的就只是她想要讲的。莫要忘了,对方可是六太太的知心人。
不过十七奶奶确也早有此意,虽然目的不一样。她想着是让亲达达真正置身事外,而六太太和十奶奶想的则是让老啦唬、恶少伺机而动。
三太太刚刚就已经从善如流,瞅着目下姐妹……五人,三人都有此意,就更不会反对。
不成想十二奶奶又开口了“妇人之见。你们不想想,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达好不容易才有今日成就,若是因为流言蜚语就致仕回乡,旁人如何想?如何看咱家?这官总有更高的,权势总有更滔天的,达之前得罪了多少人?想要急流勇退,是这么容易的?今个儿辞了,不怕人家明个找个由头收拾咱家?没了达如今手里的权力,莫讲旁人,就是姜御史那样的,也可以让咱家痛不欲生。”
众人哪里听不出,十二奶奶这完全是要和十奶奶对着干。偏偏讲出的这些道理,并非无稽之谈。
六太太没想到她竟然还不如十二奶奶看的透彻,虽然恼火,却也是精神一凛。
同样如此的还有十七奶奶,她突然对之前的想法感到了惶恐。果然是妇人之见,没了老光棍手中权力庇护,她们如今拥有的一切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于是,五姐妹的聚会就这样无疾而终了。没法子,十二奶奶的真知灼见让平日里自诩精明的一众姐妹全都破了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