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实力而言,人类的这支特混舰队绝不是两支泰伯星人舰队的对手。
敌人在战舰数量上不仅有着明显的优势,在火力和武器配置方面更是遥遥领先。
更为糟糕的是,敌两支舰队对特混舰队形成了左右包夹之势,一旦交火,后者和科研考察船“太研”号绝无逃脱的可能。
被全歼将毫无悬念。
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李素佳的心里仍存有一丝侥幸,因为此次行动是打着“科研考察”的旗号事先告知过泰伯星人的。
“出发前及时照会泰伯星人了吗?”李素佳紧盯着监控屏幕,问道。
“是的,出发前以书面形式通知了他们,我们此行前往太阳是进行一项特别的科学考察,并没有其它目的,考察完,数据也会在第一时间与他们共享。”旁边的机甲xm672回答道。
“嗯...但愿他们也是例行警戒。”
李素佳说完,目光又回到了屏幕里的“太研”号上。
蓦地,她意识到仅仅是这样似乎还不够“真诚”,必须再做些什么,片刻后,她又将目光移到了那支特混舰队上。
“命令特混舰队立即撤离、迅速返回火星军港!”她命令道。
机甲xm672一脸疑惑,不过,它很快明白了李素佳的用意,于是立即电令特混舰队的指挥官,然后转达了她的命令。
很快,特混舰队就脱离了“太研”号,调转航向后迅速向火星军港驶去...
现在,漆黑的星空中就只剩下“太研”号科研考察船孤零零地航行在敌方两支舰队的包夹之中。
活脱脱地如同草原上被己方羊群无情抛弃的一只小羊羔,身陷左右两支狼群的包围中。
张柟见状,焦急如焚,撤走特混舰队无异于将“太研”号拱手送给泰伯星人,失败将不可避免。
他立即致电李素佳,可得到的答复却是冰冷的两个字“等待”。
一等就是3天。
3天来,“太研”号就像一名无畏的孤勇者,在敌人的枪口下孤独地向着太阳进发...
3天时间对李素佳而言却是度日如年,幸运的是,两支泰伯星人舰队始终只在两翼实施跟随与观望,并未发动攻击。
奇迹发生在第4天,泰伯星人竟然悄无声息地撤离了。
李素佳的策略奏效了,危机解除了。
不久,“太研”号科研考察飞船如期抵达了距离太阳约1000万公里的目标星域,此刻,在李素佳的视角里,它就像一名不屈的勇士。
可在浩渺的宇宙中,它只是苍茫大海中的一片树叶孤零零地悬停着。
静静地等待着李素佳的下一步命令。
此时,它所处的位置已经非常接近太阳了,此处是日珥的肆虐区域,任何接近该区域的飞行器都会遭到强烈的太阳风和日珥所释放的高能粒子流的高强度、不间断的攻击。
不过,该飞船经过了特殊改装,能经受住太阳风和高能粒子流长达5小时的连续攻击。
“科研考察飞船太研号准备就绪,请指示!”
“开始!”
随着李素佳的一声令下,“太研”号向太空中释放了一个能量收集及发射装置,该装置与一辆小汽车的大小相当。
很快,综合指挥大厅内响起了一连串的操作指令,它们来自数亿公里之外的近太阳星域。
“能量收集及发射装置进入预定轨道。”
“能量收集器展开程序启动。”
李素佳注意到,能量收集器迅速展开,变成了一个篮球场大小的巨帆,帆的正面正缓缓地面向了太阳。
“能量收集器展开完毕,请指示!”
“启动!”
李素佳话音没落,能量收集器由银白色瞬间变成了鲜艳的红色,此刻,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流正源源不断地向巨帆内汇集着...
3个小时后,综合指挥大厅内再次响起了一连串的操作指令。
“能量收集器已完成能量收集。”
“能量储存正常、达到预估能量值。”
“能量接收帆请求抛离,能量发射装置请求调转到预定发射方位。”
“请求被批准!”李素佳回应道。
李素佳的指令下达后,只见那面巨帆与能量收集器立即分离了,转瞬间便向太阳坠去。
“能量发射装置已调转到指定发射方位,发射喷口已对准目标。”
目标就是那艘装载着15.1公斤的爱因斯坦冷凝态量子材料及0.5公斤的希格斯玻色子的重装战术空间飞行器,即“天箭”号。
此刻,“天箭”号正位于7.8亿千米之外的木星内部,正以极快的速度向木星的中心点坠去...?
李素佳的目光紧紧地盯着监控屏幕上的时隐时现的“天箭”号,心都揪到了嗓子眼。
此时,木星内部超强的压力使得信号极其不稳定,“天箭”号上更是警报声连连乍响。
它几乎到了解体的边缘。
“1分钟后,天箭号将进入木星中心点。”播报员说道。
综合指挥大厅内顿时陷入到一片寂静之中,一种极度紧张而彷徨的静。
所有人都在期盼着“天箭号”能抗住木星内部那超强的压力,以便顺利抵达其中心点。
然而,这一切都是美好的愿望,“天箭号”终究还是被木星那超强的压力所摧毁。
它在木星核心区域约4000万倍地球大气压(4000Gpa)的超强压力下迅速解体,成了木星的一部分。
通讯信号也随之中断,监控屏幕上顿时雪花肆虐...
综合指挥大厅内哀声一片,包括李素佳在内的所有人都陷入到了焦灼和不安之中,只有一人镇静自若,他就是张柟。
“也许情况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张柟自信地看了李素佳一眼,说道。
他的话是说给她听的。
她立即来了精神,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他也注视着她,眼神中透露着自信。
原来,张柟预见到了“天箭号”终究无法抵抗住木星核心区域那超强的压力环境,所以,在改装“天箭号”的同时,还打造了一个能抗5000万倍地球大气压的重金属盒子,盒子里面就装着那15.1公斤的爱因斯坦冷凝态量子材料及0.5公斤的希格斯玻色子。
这种盒子由铼金属打造,是一个长宽高均为5米的正方体,其厚度达到了不可思议的2米。
“切换到中微子通讯频段。”张柟命令道。
中微子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通过弱相互作用和引力与其它物质发生相互作用,所以,它能穿透很多物质,但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这就使得中微子能穿透木星内部超强的压力环境而不出现任何损耗现象,即便是张柟所打造的那个铼金属盒子,它也能轻松穿透。
大约15秒后,信号恢复,铼金属盒子里的爱因斯坦冷凝态量子材料和希格斯玻色子安然无恙。
这时,综合指挥大厅内再次响起了一系列操作指令。
“报告,天箭号已顺利穿越木星内部的液态金属氢层,正向其中心的石质内核坠落。”
“还有多久到达预定区域?”李素佳问道。
“3分50秒。”
“注意观察,随时报告天箭号的状态!”
“是!”
3分多的时间纵然只是一瞬,可对李素佳在内的所有综合指挥大厅内的人而言却是异常的漫长...
“天箭号到达预定区域10秒倒计时,9,8,7...”
“报告太研号状态!”李素佳命令道。
“太研号发射喷口已打开,请指示!”
此刻,李素佳的心砰砰直跳起来,她清楚,改变太阳系政治格局,甚至是改变人类命运的时刻到来了。
“3,2,1。”
李素佳长吸了一口气,然后命令道:“启动!”
话音没落,只见一股宛如峡谷般粗壮的能量流从能量发射装置的喷口急速喷射而出。
这股能量流好似千军万马的洪流一般直奔数亿公里之外的、已坠入木星中心的那个由铼金属打造的正方体。
大约15分钟后,这股巨大的能量流精准地击中了这个正方体,它里面的15.1公斤的爱因斯坦冷凝态量子材料及0.5公斤的希格斯玻色子被瞬间激发。
霎那间,一团巨大而炽热的光团立即炸裂开来,其中心出现了一个强劲而致密的漩涡状奇点。
奇点不断向外急速扩张,瞬间就形成了一个外围明亮而澎湃,内部黑暗无比的圆形黑球。
一个直径约20公里的黑洞形成了,它就像一个外部明亮、内部却黑暗无比的巨大瞳孔,幽深而无底,其周围是涌动着致密气旋的螺旋状漩涡。
漩涡搅动着木星内部的液态金属氢正源源不断地向黑洞涌去,黑洞则张着它那张饥饿的“大嘴”疯狂地吸食着...
1个小时后,黑洞的尺寸由初始的20公里增长到了200公里。
1天后,其半径更是增长到恐怖的3000公里。
3天后,当黑洞的半径增长到5000公里时,在宇宙级别的压力环境下,木星内部的氢气云团开始大规模聚集、塌缩并迅速超越了引发氢核聚变的临界质量。
也几乎在同一瞬间,木星内部的氢原子“反应炉”正式诞生了,这标志着它内部的氢核聚变开始了。
此时,它的内外压力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至此,木星终于晋升为一颗发光发热的褐矮星,即次恒星。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褐矮星这类天体,主流科学家们一直认为其质量不足以维持核心中氢融合成氦的核聚变反应,即氢核聚变反应,只能进行氘和锂的核聚变反应,但另一些科学家们则持谨慎乐观态度。
他们认为,有一类褐矮星的质量若在75——105倍木星质量之间或内部存在一个合适尺寸的黑洞,则很可能引发其内部的氢融合成氦的核聚变反应,即氢核聚变反应。
此类星体属于介于褐矮星与红矮星之间的过渡型星体,即亚红矮星,此时的木星正是这一类天体,其内部进行的是真正的氢核聚变反应。
9周后,木星内部的氢核聚变进入了稳定期,其内部那个半径约5000公里的黑洞其增长基本趋于停止,它将在此后的1.5万亿年的时间里与木星长期共存。
木星也将持续向宇宙空间释放长达1.5万亿年的光和热,位于宜居带的木卫二受其恩泽,在此后15年里,其封冻上亿年的地表将逐渐融化,出现全球性的陆地和海洋。
木卫二将在天文学意义上正式成为一颗较宜居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