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办公楼外,孙小梅正把叠好的被褥往吉普车上搬,蓝底碎花的被面叠得方方正正,旁边放着个木头箱子,装着她的换洗衣物和几本书。“爸,我婚假结束就回来办调动,您放心。”
她跟送出来的孙厂长挥手,语气里带着刚成家的轻快——虽说是厂长女儿,调动到四九城也得走流程;但一周婚假的特权还是有的,足够她先跟傻柱把“家”的架子搭起来。
周晋冀从副驾拎出个纸袋子,递到孙小梅手里,里面装着满满当当的水果糖,用透明糖纸包着,阳光一照亮晶晶的。
“知道你们没来得及准备喜糖,这3斤先拿去应急,院里邻居多,别怠慢了。”他拍了拍傻柱的肩膀,“我厂里还有批肉要验收,就不跟你们进去了;以后好好过日子,小梅要是受了委屈;随时找我。”
傻柱攥着结婚证,另一只手接过喜糖袋,脸涨得通红,连声道谢:“谢谢周厂长!您想得太周到了,我们……我们记心里了!”
孙小梅也跟着点头,眼里满是感激——从提亲到领证,再到这袋应急的喜糖,周厂长事事都替他们想到了,比自家亲戚还贴心。
吉普车驶进胡同,离95号四合院还有十几米,就看见三大妈蹲在院门口择菜,手里的豆角散了一地也没察觉——她盯着副驾上的孙小梅,眼睛瞪得比豆角还圆,嘴里喃喃着:“这……这傻柱身边咋跟个姑娘?”
车刚停稳,傻柱先跳下来;绕到另一边帮孙小梅开车门,动作笨拙却透着认真。孙小梅刚站稳,院里的人就跟被扎了的蜂窝似的围过来:有端着煤铲的三大爷,有抱着孩子的李家媳妇,还有刚从纺织厂下班的一对年轻夫妇;手里还攥着没来得及放下的纱锭。
“柱子,这……这姑娘是?”易中海最先走过来,目光在两人之间转了圈,看见傻柱手里露出来的红纸,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傻柱深吸一口气,把结婚证往口袋里塞了塞,拎起喜糖袋,声音比平时亮了三分:“给大伙介绍下,这是我媳妇,孙小梅!我们今天刚领的证,给大伙分喜糖,沾沾喜气!”
这话像颗炸雷,在院里炸开了锅。三大妈手里的豆角“哗啦”全掉在地上,她顾不上捡,凑到孙小梅跟前,上上下下打量:“媳妇?领证了?咋这么快?前儿个不还听说你相亲黄了吗?”
三大爷闫埠贵也凑过来,眼睛盯着喜糖袋,手指悄悄算了算——3斤糖,院里二十多户,每家能分多少,够不够他给三个儿子留几块。
最震惊的要数贾张氏。她刚从厕所出来,手里还拎着个空水桶,听见“领证”俩字,水桶“哐当”砸在地上,水洒了一地也没管,三步并作两步冲过来:“傻柱!你说啥?你结婚了?跟这姑娘?”
她盯着孙小梅,眼神里满是不敢置信——前几天秦淮还跟她说,已经那捏住傻柱,这辈子都别想成家,怎么才几天就领了证?
秦淮如站在人群外,手里的纱锭越攥越紧,指节都泛了白。她看着傻柱给孙小梅掸衣服上的灰,看着两人手里的结婚证边角露出来的红,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以前傻柱眼里只有她的“难处”,会把省下来的肉给棒梗,会把工资借她周转;可现在,他身边站了别的姑娘,还领了证,以后再也不是她能随意拿捏的“血包”了。
“大伙别围着了,来领喜糖!”孙小梅打破了僵局,她从袋里抓出一把糖,往三大妈手里塞,“大妈,尝尝,甜着呢!”又给易中海递了几块,“一大爷,谢谢您平时照拂雨柱,这点糖您拿着。”她说话干脆,动作利落,一点没有刚进院的生涩,反倒让围着的邻居们愣了愣——这姑娘看着高壮,倒挺大方。
傻柱也跟着分糖,给闫埠贵递糖时,还特意多给了两块:“三大爷,您家孩子多,这点您拿着。”
闫埠贵接过来,嘴里说着“客气了”,眼睛却瞟着孙小梅,心里琢磨着这姑娘的来头——看穿着不像普通人家,说话也有底气,傻柱这是走了啥运?
何雨水放学回来,刚进院门就看见这阵仗,听见“嫂子”的称呼,眼睛瞬间亮了,冲过来拉着孙小梅的手:“嫂子!你长得真漂亮?太好了!我哥终于结婚了!”她比傻柱还激动,拉着孙小梅往屋里走,“快进屋,我给你们烧热水!”
院里的议论声直到晚饭时分都没停。二大妈和三大妈凑在水槽边,一边洗碗一边嘀咕:“你看那孙小梅,个子不比傻柱矮多少,说话也厉害,以后贾家想找傻柱麻烦,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三大妈点点头:“可不是嘛,傻柱这婚结得也太突然了,跟做梦似的,不过以后咱这四合院可有热闹看了!”
贾张氏坐在屋里,没心思做饭,看着秦淮如发呆:“你说这傻柱,咋就突然结婚了?那姑娘看着就不好惹,以后咱们想借点钱、要点肉,怕是难了!”
秦淮如没说话,只是望着窗外傻柱家亮着的灯,心里空落落的——她从没想过,那个对她言听计从的傻柱,会这么快就彻底脱离她的“掌控”。
傻柱家的屋里,孙小梅正帮着何雨水收拾桌子,傻柱则在厨房煮面条,锅里卧着两个荷包蛋,是他特意给新媳妇和妹妹留的。
灯光映在三人脸上,满是寻常人家的暖意。傻柱看着忙碌的媳妇和笑盈盈的妹妹,心里踏实得像落了地——他终于有了真正的家,再也不是那个被贾家缠得喘不过气的“冤大头”了。
夜色渐深,四合院的灯一盏盏灭了,可关于“傻柱结婚”的议论,却像投入水里的波纹,还在悄悄扩散。
所有人都知道,这桩突如其来的婚事,不仅让傻柱的人生翻了篇,也让四合院的日子,从此多了新的变数——尤其是对还想从傻柱身上捞好处的贾家来说,一场新的“较量”,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