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群心灵在寂静中共同转向内在,个体的微光便汇聚成照亮彼此的星辰,集体的共修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净化之力。
冬日的山村,被一层薄薄的、干净的寂静笼罩。农事已毕,田野休憩,连风也似乎放缓了脚步。昭阳心中酝酿已久的七日禅修计划,如同顺应天时,在这片难得的空闲里悄然展开。
消息传出,村民反应各异。王老五挠着头,半信半疑:“坐七天?啥也不干?那不得憋出毛病来?”李老五则想起之前合作养殖的成功,对昭阳多了一份信任:“昭阳妹子让做的,总归有道理,我去试试。”更多的是好奇,以及一种对“让心歇歇”的模糊渴望。最终,有十几位村民,包括村支书老马,决定参与这次特别的“冬歇”。
禅修地点设在村里闲置的旧祠堂。昭阳提前简单打扫,铺上草垫,保持通风,营造出一种肃穆而不压抑的氛围。第一日清晨,寒风凛冽,参与者们搓着手、跺着脚走进来,脸上带着拘谨、好奇,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躁动。
昭阳没有讲述高深的佛理。她盘坐在前方,声音平和如流淌的山泉:“欢迎大家。这七天,我们不求成佛,不求神通,只做一件事——学习如何安心,如何与自己好好相处。”
她从最基础的调身开始教导:如何盘坐(允许散盘或坐椅子),如何放松肩背,手结定印,舌尖轻抵上颚,眼帘垂帘。“就像把一件一直奔波的衣服,轻轻挂起来,让它自然舒展。”
接着是调息:观察呼吸的进出,不控制,不强迫,只是知道。“感受空气的清凉与温暖,感受腹部微微的起伏。念头来了,像看天上的云,看着它来,看着它走,不跟随,不评判。”
道理简单,实践却艰难无比。
不到一刻钟,祠堂里便开始“骚动”起来。王老五不断地扭动腰身,龇牙咧嘴,显然是腿痛难忍。李老五则是不停地清嗓子,抓耳挠腮,焦躁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有人忍不住偷偷睁眼打量别人,有人发出沉重的叹息,还有人干脆打起了细微的鼾声。
昭阳将这一切尽收眼底,心中没有丝毫不耐。她深知这是必经的过程。如同搅浑的水需要时间沉淀,纷扰的心也需要空间来适应宁静。她只是偶尔用极其轻柔的声音,重复着引导:“回到呼吸……只是知道……放松……”
下午的行禅(经行)更是状况百出。在祠堂前的空地上,大家学着昭阳,极度缓慢地抬脚、移动、落脚,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平日里健步如飞的村民们,此刻却像蹒跚学步的孩子,动作僵硬,姿态滑稽,不时有人因失去平衡而晃动,引来一阵压抑的低笑。但在这专注的缓慢中,一种奇异的安定感,也开始悄然滋生。
日子一天天过去。昭阳安排了合理的作息:坐禅、行禅交替,穿插简单的伸展,饮食清淡,止语(除必要的请教和小组分享外)。她像一位温和而坚定的牧羊人,守护着这群初涉心性探索的“羊群”。
转变在悄然发生。
第三天,王老五在一次坐禅中,终于没有因为腿痛而中途放弃,他咬着牙,额头冒汗,但坚持了下来。当昭阳轻柔的引磬声响起时,他长长吁出一口气,虽然依旧龇牙咧嘴,但眼中却闪过一丝克服困难后的亮光。李老五发现自己清嗓子的次数明显减少了,有一次,他竟然在半小时的静坐中,完全沉浸在观察鼻腔里气息流动的微凉感觉上,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旧祠堂仿佛成了一个巨大的“心灵净化器”。外面的世界——家长里短、得失计较、过往恩怨——被暂时隔绝。村民们开始体验到内在的风景:那些翻腾不休的念头,那些隐藏在忙碌之下的焦虑与疲惫,那些被忽略的身体感受。
第四天,一位平时沉默寡言的大婶在小组分享时,未语泪先流:“我……我就是心里憋得慌,儿子在外打工不顺,我不敢说……坐在这里,好像……好像能喘口气了。”她的眼泪,引起了众人的沉默和理解。
第五天,奇迹般的宁静降临了。清晨的坐禅,祠堂里几乎听不到任何杂音,只有均匀的呼吸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鸟鸣。一种深沉而共同的安宁,如同暖流,弥漫在每个人周围。连空气都变得清澈而富有质感。
第六天,第七天……参与者们的脸上,那种日积月累的劳顿之色渐渐褪去,眼神变得清亮、柔和。他们行走的步伐不知不觉间沉稳了许多,说话的语气也少了往日的火气与急促。
最后一天的分享会上,气氛温暖而真挚。
王老五挠着头,憨厚地笑:“嘿,刚开始真是受罪!现在嘛……感觉心里那团乱麻,好像松开了不少。”
李老五接口道:“是啊,以前总看老王家墙根那点事不顺眼,现在想想,真没啥大不了。”
村支书老马感慨最深:“我这脑子里整天盘算村里那点账、那些矛盾,就没歇过。这七天,算是把这根绷紧的弦给松了松,透了口气!昭阳妹子,你这功德大了!”
昭阳看着眼前这一张张焕发出些许新生气息的面孔,心中充满了无量的欣慰。她并未赋予他们什么,只是引导他们发现了本自具足的安宁。独修如星,共修似月;星光照孤影,月明共千家。集体的力量,相互的感染,让这次禅修产生了远超个人独修的效果。
黄昏时分,禅修圆满结束。村民们互相道别,眼神中多了一份心照不宣的默契与温暖,各自融入暮色,返回家中。祠堂恢复了空寂,但空气中似乎仍残留着那份经由集体努力而凝聚的祥和。
昭阳独自留下,做最后的整理。她点起一盏小灯,坐在曾经大家共修的位置上。窗外,冬夜寒星初现。一种深沉的满足感与淡淡的疲惫同时包裹着她。这七日的带领,对她而言,亦是一场深刻的修行。
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想记录下这特殊一天的感悟。笔尖落在纸上,一年的光影——从春日的迷茫,夏日的探索,秋日的感恩,到冬日的共修——如同电影画面,在她脑海中静静流淌。一个关于这一整年修行核心的总结,在她心中渐渐清晰成形,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