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借阅与归还的经历,像是一把钥匙,为虞千秋和谢临川打开了理解这座无限图书馆基础运作方式的门扉。规则的轮廓逐渐清晰,积分的重要性、知识问答的机制、阅读的限制以及归还的绝对性,都化为了切实的认知。然而,那张来自《饥馑之史》的残页,如同黑暗中摇曳的烛火,不断提醒着他们此行的真正目标——《永恒之章》。仅仅在外围区域遵循规则生存十天,绝非他们的风格。隐藏区域,那条管理员提及的、可能藏有特殊线索的路径,必须去探索。
两人没有过多停留,再次来到了借阅区那悬浮的指示牌下。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明确——寻找触发“知识挑战”或使用积分申请进入隐藏区域的方法。
“积分有限,未知后续是否另有他用。优先尝试挑战。”谢临川传音提议,目光扫视着借阅区,寻找可能的管理员身影或者特殊的交互点。
虞千秋表示同意。她对于所谓的“知识挑战”颇感兴趣,想看看这图书馆的“知识”究竟能到何种程度,是否真能难住她这历经千年沉浮的魔尊。
就在他们寻找之际,之前那个如同幽灵般神出鬼没的图书管理员,再次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一个终端平台旁,空洞的黑眼珠似乎正“望”着他们,仿佛早已预料到他们的选择。
两人走了过去。
无需言语,虞千秋直接以神识传音定向管理员:“申请进行‘知识挑战’,以获取进入隐藏区域的权限。”
管理员僵硬地抬起手,手中那本厚重的书籍自动翻开,并非羊皮纸虚影,而是书页本身散发出柔和的白光,光芒在空气中投射出一行清晰的文字:
【知识挑战申请确认。挑战类型:规则逻辑与图书馆通识。难度:标准。挑战形式:意念问答。失败无惩罚,成功获得【禁书区】临时通行权限(1标准时)。是否开始?】
“禁书区……”谢临川眼神一凝。听名字就知道绝非善地,但往往危险与机遇并存。《永恒之章》的线索,最有可能就在这类区域。
“开始。”虞千秋毫不犹豫地以意念确认。
刹那间,管理员手中书籍投射出的白光变得强烈,将虞千秋和谢临川两人同时笼罩其中。周围的景象——书架、终端、其他玩家——瞬间模糊、淡去,仿佛被拉入了一个纯白的、唯有信息流动的意念空间。
一个冰冷、毫无感情、与管理员声线类似,但更显宏大的声音直接在他们的意识深处响起:
【知识挑战,开始。】
【第一问:请阐述《基础借阅守则》中‘保持安静’条款,与‘精神交流不被禁止’之间的逻辑一致性。】
问题直指规则的核心逻辑。谢临川眉头微蹙,迅速在脑中组织答案:规则禁止的是产生“无序声波”干扰信息场,精神交流有序内敛,故不冲突……
然而,他尚未完整构建好答案,虞千秋那清冷而笃定的意念已经如同利剑般传递出去,直接回应了那个宏大声音:
“规则之要,在于维护此地‘信息场’之稳定。‘安静’非指绝对无声,乃指不产生‘无序扰动’。声波无序,故禁之;精神交流,信息流转有序,能量自成循环,不扰外场,故允之。二者看似相悖,实则统一于‘维护秩序’之核心目的。”
她的回答,不仅解释了现象,更直接点出了规则背后的核心意图,带着一种居高临下、洞悉本质的透彻。
意念空间沉默了一瞬,似乎在进行判定。
【回答通过。逻辑核心清晰,触及规则本质。】
【第二问:假设一本书记载了‘本书内容皆为虚假’这一命题,且该书被判定为‘真实历史类’书籍。此悖论于图书馆规则下,当如何处置?请说明理由。】
这是一个典型的逻辑悖论,涉及“自指”与“真值冲突”。谢临川感到一阵棘手,这在末世前的逻辑学中也是难题。他思考着可能的处理方式:封存?特殊分类?
虞千秋的意念再次抢先一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强势:
“何须处置?规则之下,书籍分类与内容真伪,皆由图书馆自身界定。若其被列为‘真实历史’,则‘内容皆假’本身即为其所载之‘历史真实’。悖论存于表象,规则高于其上。若其存在扰动信息场,则非因悖论,乃因其能量不稳,依规净化即可。规则之力,岂容一书本之文字游戏所撼动?”
她的答案,充满了魔尊的霸道与对力量的绝对信奉——规则就是真理,悖论只是无力者的呻吟,在绝对的力量和秩序面前,没有悖论,只有是否服从。
【……回答通过。判定角度……独特,符合图书馆底层运行逻辑(力量优先)。】
连那宏大冰冷的声音,似乎都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妙的迟滞。
谢临川在一旁“听”得暗自咋舌。虞千秋这种方式,简直是“以力破巧”的思维版,偏偏还都被判定通过了!这让他对这位魔尊的思维方式有了更深的认识,也隐约触摸到了这图书馆某种更深层的、崇尚“绝对秩序”的倾向。
【第三问:一名借阅者借阅了《元素能量引导》后,于阅读区成功引导了微弱的火元素,此举是否违反‘爱护书籍’或‘阅读需在指定区域’之条款?】
这个问题更偏向于对规则细节的理解和应用。谢临川凝神思考,尝试从规则字面意思和潜在意图分析。
这次,虞千秋没有立刻回答,似乎也将思考的空间留给了他。
谢临川仔细梳理:“爱护书籍”明确指对书籍实体本身的保护,“引导能量”并未损坏书籍;“阅读区”的功能是“阅读”,而引导能量是阅读后的一种实践,规则并未明确禁止在阅读区内进行低风险的、与阅读内容相关的能量尝试,只要不影响他人、不破坏环境……
他整理好思路,谨慎地传递出自己的答案:“未违反‘爱护书籍’,因未损坏书籍实体。是否违反‘阅读区’条款,需视其能量引导是否产生‘过量噪音’(能量波动亦属一种‘音’)或对区域环境造成干扰。若引导稳定、可控、未触发其他规则,则可视作阅读理解的延伸,未被明确禁止。”
他的回答更倾向于逻辑推理和规则解释,与虞千秋的风格迥异。
【回答通过。分析全面,符合规则解释惯例。】
【第四问:‘知识渴望被阅读,但也渴望同化读者。’请从图书馆存在意义的角度,解释这种‘渴望’的必然性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点。】
问题开始深入图书馆的哲学层面。谢临川感到这个问题极为棘手,涉及存在意义与风险控制。
虞千秋的意念再次响起,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清明:
“知识即力量,力量天然寻求扩张与传承,此为其‘渴望’之根源。图书馆存世之意义,便是承载、梳理、展示此力量。然力量无善无恶,用之正则益,用之邪则害。‘同化’乃力量对弱小承载者的自然侵蚀,亦是知识筛选合格继承者的方式。风险控制之平衡,不在抑制‘渴望’,而在设立规则壁垒——如借阅凭证、时限、区域限制、乃至‘知识净化’——确保唯有心志、能力足够者,方能接触更深层之力,弱者止步于外,或遭淘汰。此乃丛林法则于知识领域之体现,亦是图书馆得以存续之根基。”
她的解释,完全从力量本质和筛选机制出发,将图书馆描绘成一个冷酷的知识试炼场。
【回答通过。触及核心设定。】
【最终问:若你等发现一本未被记载于任何目录、却能回应意念呼唤的‘活书’,其内蕴藏足以颠覆现有规则体系的知识。依照你对图书馆规则的理解,你当如何处置此书?】
最后一个问题,充满了陷阱与考验。是上报?是私藏研究?还是摧毁?
谢临川心中警铃大作,这个问题很可能映射了《永恒之章》甚至“空白之书”的情况!他急速思考,任何轻率的回答都可能暴露他们的真实目的或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虞千秋的意念却依旧平稳,甚至带着一丝傲然:
“规则未载,即为变数。变数可为机遇,亦可为灾祸。处置之道,首重‘评估’。若其力可控,其知可驭,则视为机缘,探究其奥秘,或可补益规则,或可化为己用。若其力狂暴,其知危险,可能颠覆秩序,则当机立断,或借规则之力封印净化,或……亲自出手,将其‘理解’、‘掌控’乃至‘吞噬’,以绝后患。归根结底,力量面前,唯有强弱,规则亦是由强者书写。关键在于,自身是否有能力成为那个‘评估者’与‘掌控者’。”
她的回答,充满了魔尊的自信与侵略性,将问题的核心从“如何处置书”拉回到了“自身是否有能力处置”,充满了主观能动性,甚至隐含了对现有规则的挑战欲。
意念空间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那宏大的声音久久没有回应。
谢临川都能感觉到那无形判定机制似乎在剧烈运算,处理着虞千秋这套完全超脱常规、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的答案体系。
终于,那冰冷的声音再次响起,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
【挑战结束。所有问题回答完毕。判定中……】
【判定结果:通过。】
【评价:应答者逻辑独特,视角……高位格。对规则本质与力量层级有超越标准的认知。】
【奖励发放:授予借阅者(虞千秋、谢临川)【禁书区】临时通行权限,持续时间:1标准时。权限已绑定借书证。请于时限内前往指定入口。】
白光消退,意念空间解除。两人重新回到了借阅区那熟悉的场景中,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瞬间的恍惚。管理员依旧站在原处,空洞的黑眼珠看了他们一眼(似乎在那空洞中多了一丝极难察觉的……记录意味?),然后如同往常一样,无声无息地转身离去,消失在书架间。
手腕上的借书证手环,此刻正散发着淡淡的、不容忽视的紫色光芒,上面浮现出一个不断跳动的倒计时:【00:59:59】,以及一个箭头符号,指向图书馆的某个深处方向。
“成功了。”谢临川松了口气,传音道,看向虞千秋的目光带着复杂。他不得不承认,若非虞千秋那种近乎蛮横却又直指核心的答题方式,单凭他自己的逻辑推理,即便能通过,恐怕也不会如此“高效”,更不会得到那个“视角高位格”的评价。刚才的挑战,仿佛是一场思维的共舞,而他更多是处于配合与辅助的位置,主导权始终在虞千秋手中。
虞千秋神色平静,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她抬手看了看紫色手环,感受着那箭头指引的方向。“禁书区……走吧,时间有限。”
两人不再耽搁,顺着借书证上箭头指引的方向,快速穿行在无尽的书架迷宫中。这一次,他们能明显感觉到路径的变化。某些原本看似死路的地方,在他们靠近时,书架会悄然滑开,露出新的通道;一些原本漂浮着温和文字流的区域,在他们经过时,文字会主动避让,仿佛识别出了他们手环上那特殊的权限。
这图书馆,果然在根据权限调整着自身的结构。
行进了约莫一刻钟,周围的景象开始发生变化。光线逐渐变得昏暗,空气中漂浮的文字流越来越少,颜色也多为暗红、幽紫或墨绿,散发着不祥与压抑的气息。书架变得更加高大、古老,材质也从木材变成了类似黑曜石般的暗沉物质,上面镌刻的符文也更加诡异复杂。空气中的书香被一种淡淡的、类似陈旧血痂和腐朽羊皮纸的味道所取代。
终于,在穿过一道由两本巨大、封面如同哀嚎人脸般的石书构成的拱门后,他们来到了指引的终点。
眼前的景象,让两人脚步不由得一顿。
这里没有传统的门扉。阻挡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本巨大无比的、仿佛由凝固的黑色墨水构成的书籍模型。这本书高达近五米,宽三米,就那么静静地“放置”在那里,封面朝向他们。封面上没有任何文字或图案,只有不断蠕动、流淌、偶尔滴落的黑色墨水。
那些滴落的墨水,落在下方同样由黑色物质构成的地面上,并不四溅,而是如同有生命般,蠕动着重新爬回书体,或者在地面上留下短暂存在的、扭曲的、仿佛诅咒般的湿痕,随后又缓缓蒸发,散发出令人心智紊乱的低语幻觉。
整个“入口”,散发着一股强烈的不祥、混乱与被禁锢的疯狂意念。
这就是【禁书区】的入口——一本巨大、不断滴落黑色墨水的书籍形状的门。
借书证手环上的箭头,直直地指向这本巨大的墨水之书。紫色的倒计时依旧在无情地跳动着:【00:44:12】。
显然,要进入禁书区,就必须通过这本“门书”。
谢临川尝试用空间感知探查门后的情况,却发现感知力在接触到那流淌的黑色墨水时,如同陷入泥潭,被严重干扰和扭曲,根本无法穿透。“门后有很强的概念污染和精神干扰,空间结构也极不稳定。”
虞千秋则微微眯起眼睛,感受着那黑色墨水中蕴含的意念。混乱、痛苦、禁忌、疯狂……这些都是被图书馆主流规则所排斥、所封印的“知识”的具象化。她识海中的轮回珠,在面对这扇门时,传递出的并非畏惧,而是一种……微弱的“食欲”?仿佛对这些被污染的、混乱的概念能量颇感兴趣。
“看来,这禁书区,并非善地。”虞千秋语气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期待,“正是如此,方有可能找到我等所需之物。”
她向前一步,靠近那不断滴落墨水的巨大书门。随着她的靠近,书门封面中央的墨水开始剧烈蠕动,缓缓向内凹陷,形成了一个不断旋转的、深不见底的黑色旋涡入口。入口边缘,墨水如同活物般缠绕、翻滚。
入口,开启了。
门后,是更深沉的黑暗与无法预知的危险。但那关于《永恒之章》的线索,或许就隐藏在这片被封印的禁忌之识之中。
虞千秋与谢临川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坚定与警惕。
没有犹豫,两人一前一后,迈步踏入了那由活体墨水构成的黑暗旋涡之中。
身影消失,入口处的墨水一阵剧烈翻涌,缓缓恢复了原状,继续着它那永恒滴落与回归的过程。禁书区的低语,在门外隐隐可闻,仿佛在欢迎(或者说,觊觎着)新的探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