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墨老敲定“灵枢苑”的宏图,并将其全权委托之后,
苏寒心中一块关于未来安身立命、修行发展的重石悄然落地一半。
蓝图已然绘就,剩下的便是交由时间去雕琢。
她的注意力,也随之从山水格局的谋划,转向维系她庞大商业帝国运转的另一条生命线
——数字世界。
接下来的几日,她计划对集团年后的核心部门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巡查。
而首站,她便选择了星辰计算机服务公司。
这并非随意之举,计算机服务部,是继星辰服装和星辰医药之后,她在大学毕业后于集团总部亲手创立的第三个核心部门,是其商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神经中枢”。
这个部门的地位特殊,其负责人更是与苏寒渊源极深
——正是她中学时期学医的启蒙老师,中医界泰斗郑老的亲孙子,
郑沛——集团内部通常尊称其为“郑工”。
当年,苏寒在郑老门下学习医理,锤炼心性,也与年纪相仿、醉心于计算机世界的郑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她决定构建自己的数字堡垒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这位技术天赋卓绝且绝对可信赖的伙伴。
星辰计算机服务公司所依赖的核心编程系统与基础架构,并非完全采购于外部,而是由苏寒与郑工联手,从无到有,一行代码一行代码构筑起来的。
苏寒大学选修的第二专业就是计算机,
她有超越时代的眼光、清晰的逻辑以及对商业需求的精准把握,与郑工深厚的技术功底形成了完美互补。
这套系统,如同为星辰集团量身打造的“内功心法”,安全、高效且极具扩展性。
今天,苏寒的目的很明确:
一是与郑工一同进行例行的核心网络与系统安全检查,确保这条“数字血脉”畅通无阻、坚不可摧;
二是要将新近立项的“星辰物流”项目中,关于网络架构、数据流转和智能调度系统的核心需求,与郑工进行深入沟通,确保物流网络的蓝图,从一开始就建立在最稳固的数字基石之上。
她驱车来到位于集团总部独立区域的计算机服务公司。
这里没有服装公司的时尚灵动,
也没有医药公司的严谨静谧,
空气中弥漫的是服务器运行的微弱嗡鸣、设备散发的特有气息,以及一种属于代码世界的、冷静而高效的氛围。
郑工早已在门口等候。他穿着简单的格子衬衫和牛仔裤,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典型的工程师打扮,
看到苏寒,脸上露出了踏实而真诚的笑容:
“苏总,都准备好了。”
“郑工,辛苦。”
苏寒点头回应,没有过多寒暄,两人之间的默契早已无需客套。
他们首先进入了公司的核心机房
——被誉为星辰集团“心脏”的地方。
一排排机柜整齐林立,指示灯如繁星般闪烁,承载着集团所有的数据与业务流转。
郑工熟练地调出监控界面,展示着实时网络流量、服务器负载、安全防护状态等密密麻麻的数据。
“防火墙规则已根据年前发现的潜在漏洞进行了全面更新和强化。”
郑工指着屏幕上的数据流,“核心数据库的加密级别提升到了最高,并且部署了新的入侵检测算法,对异常行为的捕捉率提升了百分之三十。”
苏寒目光锐利地扫过各项关键指标,不时提出几个切中要害的问题:
“分布式节点的容灾演练结果如何?”“上次提到的那个数据延迟问题,优化方案生效了吗?”
郑工一一作答,言辞精准,数据翔实
两人的对话,更像是一场高手之间的技术切磋,
一个从战略和风险角度审视,
一个从技术和执行层面保障。
巡查过程中,苏寒甚至会凭借其过人的感知和内劲修炼带来的敏锐直觉,偶尔指出某个机柜散热气流似乎有细微异常,或是某条线路的指示灯闪烁频率让她感觉不妥。
而这些看似直觉的发现,往往经郑工后续检查,确实存在潜在的优化空间。
这种超越纯技术层面的洞察力,常让郑工暗自佩服。
核心网络检查完毕,确认一切稳健运行后,两人移步到郑工的办公室。
这里更像是极客的天堂,三面墙壁几乎被巨大的显示屏占据,上面滚动着复杂的代码、网络拓扑图和实时数据可视化界面。
苏寒接过郑工递来的水,直接切入第二个主题:
“郑工,星辰物流的项目已经正式立项。这是集团未来十年的战略重点,它的网络系统,必须是最高标准。”
她开始阐述核心需求:“首先,需要一个能够处理海量、实时订单数据和高并发访问的核心业务平台,稳定性是第一位。其次,物流链路复杂,从仓储管理、干线运输、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需要一套智能调度系统来优化路径、提升效率,这背后是复杂的算法和强大的计算能力。第三,数据安全,尤其是用户信息和货物追踪数据,必须万无一失。最后,系统要具备极高的弹性和可扩展性,能够应对业务量的爆发式增长。”
郑工认真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大脑飞速运转。
待苏寒说完,他推了推眼镜,眼中闪烁着技术挑战带来的兴奋光芒。
“明白了,苏总。这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他转身在中间最大的显示屏上调出一个初步的架构草图,
“我的初步构想是,采用微服务架构来构建核心平台,这样各模块解耦,易于迭代和维护。智能调度系统,我们可以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结合实时交通数据、仓库库存和运力状态进行动态规划。数据安全层面,除了常规的加密和权限控制,我建议在物流数据流转的关键节点,引入区块链技术进行存证,确保轨迹不可篡改,增强可信度。”
他一边说,一边在草图上添加模块,勾勒出一张清晰而前沿的技术蓝图。
“至于扩展性,底层基础设施可以采用混合云模式,核心数据放在私有云,计算资源按需从公有云弹性伸缩,以应对流量高峰。”
苏寒凝视着屏幕上的架构图,仔细品味着每一个技术细节。
她对郑工的能力充满信心,但依然要求极致。
“架构思路我同意。”
她肯定道,随即提出更具体的要求,
“但是,郑工,在性能上,我要看到具体指标。系统响应时间必须控制在毫秒级,并发处理能力要达到十万级别,系统全年可用性不能低于99.99%。另外,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前台界面必须简洁直观,后台管理则要功能强大且逻辑清晰。”
“没问题!”
郑工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脸上是技术人面对挑战时的专注与自信,
“给我两周时间,我会带领团队拿出详细的系统设计文档、技术选型方案和项目实施路线图。性能和可用性指标,一定会达到并超越您的要求。”
“好。”
苏寒站起身,对这次巡查和沟通的结果感到满意,
“那就按这个方向推进。资金和资源,我会让集团全力配合。星辰物流能否成功,一半在实体网络,另一半,就在你构建的这张数字神经网络上。”
离开计算机服务公司,苏寒的心情愈发沉稳。
实体产业的根基“灵枢苑”已在规划,而驱动商业未来的数字引擎也运转良好,并且正在为新的战略方向注入强大动力。
她清晰地知道,无论是传统的服装、医药,还是新兴的物流、地产,乃至她个人修炼所需的“溯寒筑”,都离不开脚下这片坚实而隐秘的数字疆域。
而郑工,正是为她镇守这片疆域,并不断开疆拓土的无双国士。